楊小靜與吉姆訂婚後不久,他們就舉行了婚禮。倆人都是二婚,都很成熟了,也認識了挺長時間,不需要更多考驗。吉姆人到中年,算是老樹開花,就想馬上把這個東方小美女正式娶回家。楊小靜已經向未婚夫兼老板辭掉了工作,所以她的H1B工卡已經失效,需要馬上申請婚姻綠卡,也必須趕快結婚。吉姆深戀楊小靜很久,現在美夢成真,當然人生得意須盡歡,想要大操大辦,好好慶祝一番,把朋友、親戚、同事都請來參加。楊小靜卻希望簡單地辦個手續,能靜悄悄地過去最好,一則她不想再剌激鄭衛,二來她也不想炫耀,不想在中國人圈子裏引來更多的非議。最後,他們達成協議,在吉姆的家庭朋友裏高調,而在楊小靜的中國同事和朋友中盡可能保持安靜。
當吉姆很自然地拿著婚前財產公證來讓楊小靜簽字時,她雖然不動聲色而且笑嘻嘻地馬上就簽了,心裏卻不無悲涼。鄭衛那麽窮,還是他把自己帶到了美國,又是自己主動離開了他,他卻既沒有為難自己,也不肯要自己一分錢;而吉姆天天說無數遍如何愛她愛得要死要活,卻很清醒地防著她,怕她不是真心,怕她以後分走自己的財產。這大概就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不同吧,中國人太感性,美國人又太理智。她愛吉姆,她願意嫁給他,也明白這麽做可以避免很多糾紛,可是在內心深處,她還是有點難以接受美國人的這種“清楚”,尤其是在他們的大喜日子之前。
幾天之後,楊小靜小姐正式嫁給了詹姆斯·巴特曼博士。吉姆租用一個山莊,搞了一個小型豪華婚禮,請了一些親戚朋友一起來慶賀了一番,行禮如儀。然後他們便坐上加長豪華驕車直奔飛機場,坐進飛機的頭等艙去夏威怡渡蜜月了。按照美國傳統,婚禮的費用大部分應該由女方家出,可是他們的情況特殊,吉姆自願出資包辦。楊小靜堅持出了一萬多美元,以自重身份,吉姆也接受了。想起這些錢本來應該是鄭衛的,盡管是他自己堅決不要,楊小靜心裏怎麽都有些不好受。
蜜月過後,吉姆回王冠上班,早起晚歸,忙忙碌碌。楊小靜自己在家過上了闊太太的生活,安逸舒適,無憂無慮。前幾年的生活壓力太大了,現在能這麽清靜地過日子,她還是很享受的。剛來美國時也在家裏呆過,那時卻呆不住,現在想起來,關鍵還是沒有安全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如今該受的苦都受夠了,該受的累都受盡了,該拚的命也拚掉了半條,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既然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動力,她並不急於上班掙錢。當然有時候會覺得無聊,一如當年她盼著鄭衛回家一樣,現在也盼著吉姆早點回來。吉姆保證周未盡量在家陪她,晚上也盡可能按時到家。
她的社交圈子基本上是美國人了,都是吉姆的朋友、同事。想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名言,跟著鄭衛時感覺不明顯,現在卻成了事實。以她在王冠中國人圈子裏的名氣,是可以交很多中國朋友的,而且她確實也有很多中國的朋友和熟人。可是現在她明白,不管她怎麽說怎麽做,那些中國人隻會認為她攀龍附鳳、嫌貧愛富,為了身份地位而拋棄中國丈夫,轉嫁給了半老洋人。鄭衛肯定是人們同情的對象,而她隻能是反麵人物,是中國人民的叛徒。她又怎麽敢去自找沒趣呢?還是在家裏好好呆著吧。
憑心而論,那些美國人都對她挺好的,都誇她年輕漂亮聰明可愛,而且英語說得很好。可是時間稍長,她就看出,他們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來看她的,以一種近乎憐憫的口吻與她交談。他們並不認為她嫁給了一個中年人是她的犧牲,反而覺得,一個來自第三世界的女孩,能夠找到一個肯收留她的美國人,實在是她的幸運。有時他們的言語之中甚至帶有諷剌和無禮。他們以為她聽不出來,卻不知道她的英語水平已經高到可以體會出其中的含義。吉姆總是盡可能護著她,有時候還委婉地替他的朋友道歉,說有錢有地位的人,不一定就是有學識有教養的人,也不一定是一個公正公平毫無偏見的人。這一點她當然知道,她已經不是誰哄就對誰笑的三歲小兒了,她在餐館打工的經曆太有教育意義,她知道美國和美國人尤其是上層美國人,遠不象表麵看上去的那麽純潔無瑕。
Agree. But you also need to add she is really, really selfish
她就是正常人,不好不壞。
溶入一個新的文化很不容易。楊還是要找點正經事做才行。
一些微妙的感覺,中外是很難交流的。
80後也應該成熟了,90後還嫩一些:)
很快就會看到她怎麽走。
楊時不時的對鄭衛的內疚似乎是個問題,她離婚後結婚太快. 她最好找點事做to help her adjust.
80後已婚女 內心比頭像深刻的多(自以為)
我覺得她跟鄭衛離婚是對的,她對鄭衛的懷念也是出於傳統道德觀念的一些內疚,不是真的愛。但是覺得她嫁給Jim不太好,覺得她還是感性了些,跟老外過得好得再沒心沒肺些,得物欲再重一些。跟老板過得好得倆人一起征服世界,如果向向內看,找心靈的溫暖,那完蛋了,還得找中國人。
“海外原創”那邊,幾百個貼,吵得一塌糊塗。小女孩就別去那邊了,一些網友說話十分生猛。
請看一下春樹先生的評論。
太多回貼,我都不記得在哪裏提過了:婚前財產要公證,婚後當然是雙方平分了,不然老婆生孩子不能工作了就要喝西北風了。
什麽論壇 文學城還有別的地兒討論這個嗎?
很多東西是文化觀念的衝突,不見得是人品好壞問題。
猜著了也別說,不要掃大夥的興嘛:)
論壇那邊說過了,都讚成,不過大家對故事發展的推測都有開玩笑的意思,不必太認真:)
互相傷害吧。
這件事雙方都有責任,不能說完全是哪一個的錯。
謝謝寶兄弟!說得真好,看得真細。他們兩人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就算都是初婚,誰也不知道能不能過的長久。現在國內一方買了上百萬房子結婚,如果婚前不做財產公證,萬一倆人掰了。房子分一半去,有房一方多冤。
所以婚前財產公證不算感情不好,沒有道理跟人家share人家以前自己掙的財產。但是如果婚後要實行什麽AA製了,不share婚後的收入,那就成問題了。比如床頭燈的燈泡壞了,誰的一側壞了誰自己掏錢什麽的就比較離譜。
唔,說實話,我還是覺得Wendy真實些,戴安娜有些假,加上身為王妃還亂搞,俺鄉下人欣賞不了:)
實際上楊也很年輕,會有發展空間的。美國人多少有點歧視,隻是一般外國人接觸少或者語差,感覺不到。
衛的去留對Jim來說很簡單,合用則留,否則掃地出門,在他眼裏,衛和小靜是不相幹的兩個個體,即使有點關係也是過去時;但小靜心理上對衛有歉疚,而且她明白掃地出門對衛來說意味著什麽。心理陰暗點,Jim得到他想要的,以他卑鄙的人格,什麽事都做得出。
小靜積極向上大家有目共睹,為了做好本職工作沒日沒夜學習,欽佩!但Jim還需要如此上進的小靜嗎?去上學對Jim來說是額外的開支,雖然他有錢,他願意為小靜花嗎?去工作對Jim來說是一種危險,PK衛是小菜一碟,但在美國年輕的的重量級對手不會少。
純屬瞎扯。希望小靜能開心,物質生活固然重要,精神的愉悅是錢買不到的。
首先,楊對鄭並沒有多少感情。她是在她母親和阿姨“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影響下跟前男友斷的。又因為高考失利,心理變得自卑,對一般綜大學生有因自卑而起的反感,所以對喜歡自誇的綜大學生一該拒絕。這樣她實際上把一般學習好得綜大學生都拒之門外了,而給鄭乘虛而入的機會。鄭因為混,學習不好,自然不會自誇,但因為有綜大的招牌,他的不自誇在楊的眼裏就變成了平易近人,鄭以此一舉奪得美人歸。
第二,鄭沒有意識到“江山易得不易守”。抱得美人歸僅僅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守得住美人那才是真正的考驗。要守得住美人,就必須滿足美人的要求,鄭因混而沒做到這點。
第三,大叫獸顯然有中年危機,盡對年輕的學生感興趣。他招楊進去,顯然是司馬昭之心,但以他的地位和西方社會的法製體係,他是不能亂來的。如果鄭能努力一點,給楊以希望,鄭楊是能維持的。但是如果那樣的話,鄭衛就不是鄭衛了,我們也就看不到此小說了。
第四,楊跟大叫獸結婚後能不能維持下去,那就要看楊的智慧了。如果楊僅僅滿足於那種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生活而不思進取,她很快就會出局。她必須抓住機會向大叫獸,特別是大叫獸的朋友展現她的能力和她獨立的人格。如果需要,她必須能打出鄧潑婦的那一巴掌。現在,楊處在鄭楊時鄭的地位了。當然,楊如果有鄧潑的野心和手段,那麽是大叫獸應該擔心,隻是楊不是鄧。
第五,楊是不會慘到要進鄭劉的公司那一步的(如果鄭劉會開公司的話)。這隻能是某些心理陰暗者的yy
支持!!!這也是我的看法。
至於楊對鄭的傷害,那一定是有的,而且很重,但不道德地說一句,那是鄭咎由自取。
寶玉好像還沒昏過 :)夫妻吵架說句狠話不少見。
這個“不能長大的孩子”帶給楊小靜的傷害?
那楊小靜帶給鄭衛的傷害哪?
這個“不能長大的孩子”帶給楊小靜的傷害----如果這不是毀滅的話----是無法原諒的。
That is unbelievable! Should it be "楊小靜帶給這個“不能長大的孩子”的傷害----如果這不是毀滅的話----是無法原諒的。"
U got it all wrong. Zheng had some tough situation and he needed help, not abandonment and a green hat. Many students went through similar phases, but their wives supported them regardless and finally they made it through.
Shame on 楊, shame on Fake寶玉!!
小說寫到這裏,大家都知道鄭衛還是個孩子。他聰明,脾氣好(劉娟語),好交朋友,愛玩。每一次升學都是逼出來的。他好像從來沒有擔心過,如果考不上中學,考不上大學,畢業分配找不到好的工作,以後怎麽辦。人生的責任心不在他的詞典裏。
好在他智商極高。他的高智商幫助他走進綜大,走進王冠,幫助他成為一個故事。
依然沉浸在玩樂中的鄭衛年紀輕輕就結了婚,是因為出國的原因。這段婚姻有感情的基礎,但沒有愛情的基礎。鄭衛喜歡楊小靜的漂亮,楊小靜喜歡鄭衛名校學生的身份。本來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鄭衛逐漸收斂起玩的心思,擔負起婚姻的責任,他們是可以過好的。第一代移民在美國非進則退的處境,更應該促進鄭衛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
楊小靜追求的,不過是跟著結發白領丈夫的普通生活,因為她是一個肯吃苦的人。她對物質生活的向往,不會因為看到另一個男人更有錢有地位,就會跳槽,因為她知道那樣隻會讓自己貶低,這是人情練達的一種基本道理。反過來,如果她的“長期飯票”(第72篇)不能提供基本的溫飽,她也不會甘心一起沉淪。
鄭衛也作過承諾。在美國第一年給楊小靜的信中(第69、70篇)一再提到“要對得起我的小靜”,“拚死也要堅持下來”。但那是抱得美人歸之前的,未經驗證的承諾。當美貌成為熟識,激情成為過去,諾言也就付諸腦後。第二次博士資格考試通過後,他以一種“準鴕鳥精神”活著。鴕鳥還知道害怕,把腦袋藏起來,鄭衛明知道學業上的自殺行為會帶來導師的淘汰,和妻子的離棄,卻依然大無畏地混著,是最不可理解處。
鄭衛也許潛意識裏覺得憑自己的聰明,總有一碗飯吃。他是不是這樣想的不得而知,讀者看到的是他不想讀博,但沒有看到他尋找讀博以外的任何努力。
楊小靜的失敗在於沒能讓鄭衛愛上自己,並因此從一個男孩變成男人。這或許是推動力不夠,或者不得其法,再不然就是惰性太大。當她最後放棄的時候,本來還有一個機會,比如到劉娟那裏住幾個月,期待鄭衛能夠真正地有所改變。值得這樣做的前提是鄭衛還是愛自己的,(她也是這麽認為的。)但事實證明鄭衛並不愛她。第一次的破口大罵(129篇),可以理解成鄭衛一時心情激蕩,失去理智,以後一而再,再而三的狂怒大罵(130篇),則凸顯了鄭衛品格上的缺陷和不成熟。他如果曾經愛過楊小靜,就不至於隻會罵人而不知反思。
楊小靜沒有嫁給美國人的心態,卻嫁了個美國人。而這一切,都是拜鄭衛所賜。不管以後鄭衛以什麽方式獲得什麽樣的成功,這個“不能長大的孩子”帶給楊小靜的傷害----如果這不是毀滅的話----是無法原諒的。
Getting age is alright, as long a u r not milk but some fine wine.
楊現在最多是奶茶。
Getting age is alright, as long a u r not milk but some fine wine.
楊現在最多是奶茶。
鄭是藍籌股,
一個sinking,一個rising.
隨著時間推移,楊不被甩才怪呢。
貌美當然是資本,但美貌如露水,經不住時間的考驗啊。
楊還是要提高自己的內在美,氣質!
隻有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質,氣質,楊才能脫胎換骨,以為嫁個成功老男人,自己就跟著牛了,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老美看不去她,說到底,還是她骨子裏的俗氣。
氣質,氣質!
美國人會看不起宋美齡嗎?人那是由內而外的氣場!
說得對,不會沒有矛盾的,就看他們怎麽解決了。
對的。大陸女孩從小就受教育說要自力更生。
是啊,有鳳凰男孔雀女的說法。這就是人的本性,也不能說美國人生來就壞。
很對,倆人要互相靠攏。
是啊,溶入主流社會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這裏是指美國人的自大及歧視。他們之間互相怎麽看,咱們懶得管。
靜幻想多又虛榮,很快就會遇到更多不如意的東西
第一代移民,安全感缺失,總覺的有工作才保險,和國內的教育也有關,很多女性不習慣做家庭主婦
This reminds me that the huge city-countryside gap in China, which tends to be wider nowadays. When a country girl marries a city boy or a country boy marries a city girl, the country person often receives some discrimination.
小靜這樣的人因該不會甘於做家庭主婦。
在大學實驗室裏,放眼都是外國人(Chinese, India, Russian…),誰怕誰!
可是和本地人鄰居交往就複雜多了,他們講話會用俚語,口語,他們不一定有很高學位, but have more common sense, 在很多小事上我感到文化和生活差異 . 和鄰居交往也很重要, 因為我的孩子要和社區裏的小朋友一起玩。
要說 trophy wife, 小靜年輕漂亮,照中國標準也許算(不是名牌大學減分),照美國標準呢,名氣、魅力至少要有一項。不好說。
深刻。下麵幾節你就會看到了。
別著急,有些人天生在家呆不住的。
謝謝佩服。不過俺們中華好男兒確實沒有這樣的經曆,隻是有幾個女性朋友嫁給了外國人。
咱們中國人誰敢這麽做,當時就大耳刮子糊上去!
哎呀,你誰呀?怎麽這麽有錢?氣死天下美女了:)
美國人結婚,如果一方有錢一方沒錢,一定會簽協議的,不然一打官司就去掉一半家產。咱們中國人很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