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楊小靜的體會再真切不過了,因為吃飯的客人臨走時丟在桌子上的小錢,幾乎是她的全部收入。所以隻要在餐館打過工的人,對顧客留沒留小費、留多少小費,都極其敏感。可以說顧客一進屋,跑堂們的心就提起來了,直到顧客離開,他們的心才會回歸原位,或高興、或滿意、或生氣,就看顧客在桌上留下多少錢了。楊小靜對鄭衛說,她現在就是典型的市儈,吃飯的家夥多留一塊錢,她就高興,少留五毛錢,她就生氣,都成了斤斤計較的小人了。鄭衛不疼不癢地安慰她說,自己辛苦勞動的報酬嘛,當然會在乎啦。她慢慢悟出,象鄭衛他們這種在名校拿獎學金的天之驕子,是不可能完全理解我們這些臭跑堂的。
楊小靜也越來越潑辣了,動不動就來一句“老娘我”怎麽怎麽的啦。每天腳不沾地地跑來跑去,幹的又是粗活累活,聽這個喝斥,受那個使喚,哪還容得下她端小姐架子,耍小資浪漫,沒幾天就被改造成了勞動人民的模範。餐館那種環境,也跟原始社會差不多,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你要是軟了,從無賴顧客到那兩個老娘們,都會天天收拾你。再說身在社會最底層,受氣受壓比誰都狠、比誰都多,你不罵上幾句非把自己憋死不可。所以她也跟著“當牛做馬的”學,心裏一不痛快就罵罵咧咧的,沒有了多少教授女兒的模樣。她父母是沒有看到,不然非心疼死不可。
在餐館裏幹長了,她發現美國人給小費的差異很大。白人比較較真,吃高興了、伺候好了會給你百分之二十、三十,不高興時就隨意扔點錢在桌上。黑大媽要求巨多,還帶一群小黑孩,吃得滿桌滿地都是,最後肯定一分錢沒有。中國人事少,給錢穩定,不管服務好壞,都是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一般跑堂大多喜歡,因為心情放鬆,可預測性強。教會出來的一坐一大片,給錢卻不怎麽爽快,大概錢都獻給上帝了吧。當然她也發現,年輕教徒比中老年婦女強得多。
李三姐待人還是很不錯的,隻要她有空,如果看見進來的顧客明擺著要“打鐵”,就自己親自上前服務。楊小靜知道紐約有些餐館直接收顧客百分之十五的服務費,問李三姐為什麽不這樣做。李三姐說咱們客流少,而且多為回頭客,人家肯來就不錯了,哪敢強收顧客的小費呀。楊小靜一想也是,有沒有小費是跑堂的事,來不來消費則是老板的事,利益不同呀。
這天楊小靜不太順,幾桌客人給的小費都偏少,也就差不多百分之十,一個黑大媽帶了四個小黑孩還“打鐵”,不給錢。她心裏正犯嘀咕,李三姐給了她一大桌白人,也給了她很大的希望。聽他們聊天,好象是兒子一家帶孫子來給老爺子祝壽。楊小靜跑前跑後一個多小時,遞這個收那個,買蛋糕點蠟燭,雖說挺累,心情還不錯,看他們要了七八十塊錢的東西,這小費怎麽也得十多塊吧。最後一看是老頭掏腰包,楊小靜心裏就“咯噔”一下。果然,老頭最後隻留了三塊錢在桌子上。楊小靜的火一下子冒上來了,沒見過這麽欺負人的,她拿起三塊錢追上去,大聲對老頭說:“對不起,先生,你把三塊錢忘在桌子上了。你收回去吧!”全餐館的人都抬起頭來看著那個老頭,大都臉上現出鄙夷嘲笑的神色。老頭的臉漲紅了,叫道:“你侮辱了我,我要到法庭去告你!”楊小靜笑了笑說:“我等著。希望能很快再次見到你!”
老頭拿著他的三塊錢飛快地跑了。他兒子一家從頭到尾麵無表情地看著這場戲,沒有一個人出麵解圍的,這時跟著也走了。馬高聲罵道:“真他媽的無恥!對這種人就應該這麽治他。”她受這種氣受得多了,苦於英語不好無法反擊,楊小靜今天算是也幫她出了一口惡氣。牛也大罵:“哪有給老爹祝壽讓老爹自己掏錢的?他兒子更他奶奶的不是東西。”她以前也碰到過類似的事,老人都摳,給錢都少,可是做兒子的也這麽不要臉就少見了。楊小靜照看的另一桌,是一對中年白人夫妻,他們也說:“我們支持你。你就應該踢回去。”楊小靜說了聲:“謝謝!”轉身跑進廁所就哭了。過了一會她回來時,那一對中年人已經走了。他們吃了二十塊錢,卻在桌子上留下了十塊錢。楊小靜一看,淚水又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