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稱,抵製中國貨是很幼稚的,因為這並不會傷及中國

(2016-11-05 07:12:53) 下一個

每年10月30日是印度的排燈節,印度人民會在這一天掛上彩燈,歡度節日。但今年排燈節前夕,印度社交媒體發起了一場“抵製中國貨”的運動,中國產品的銷量應聲下降。據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美媒稱,盡管如此,中國製造的產品仍是印度貨櫃上的主流,中國產品物美價廉,是印度本土產品難以替代的。印度小販表示,要是沒有中國貨,“我們的排燈節將是昏暗的。”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稱,抵製中國貨是很幼稚的,因為這並不會傷及中國,反而讓早就從中國進貨的印度批發商和零售商虧損。

美媒稱,10月30日是印度一年一度的排燈節,這是印度最大的節日之一,其重要性相當於中國的春節。在長達5天的節日期間,印度人民家家戶戶都要在窗內窗外掛上彩燈,在室內布置帶有印度教風格的新裝飾,大家還會穿新衣,在街上燃放鞭炮,並在走親訪友時送上帶有吉祥寓意的禮品。然而,今年的排燈節前夕,印度社交媒體發起了一場“抵製中國貨”的運動,號召消費者不去購買中國製造的任何商品,代之以印度本土的產品。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11月2日報道,在加爾各答市,一個印度教組織的成員甚至在街頭舉行了燒毀中國貨的抗議活動,盡管該活動中被燒毀的商品隻有200來件燈具和小電子設備,但活動還是在印度媒體上得到大幅宣傳,並在印度消費者中產生了一定煽動效應。

這場“抵製中國貨”的運動在印度各邦產生的影響不盡相同,按照《印度時報》(TheTimesofIndia)的估算,印度總理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是活動的最主要參與地區,當地的中國製造商品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約50%。莫迪雖然沒有直接表示對“抵製”運動的支持,卻也在公開講話時希望民眾更多支持“國貨”。《印度時報》預計,“抵製”運動在農村地區影響有限,因為那裏的民眾很少使用社交媒體,而在孟買、新德裏等大城市,中國產品的銷量將有20%到30%的下降。

然而,在記者走訪的北方邦和旁遮普邦一些城市,排燈節熱銷產品的貨櫃上仍舊是中國製造的產品占主流。勒克瑙(Lucknow)市小商販舒克拉(Shukla)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貨攤上的彩燈,“都是中國產的,”他說,“中國生產的這些燈具價格是印度產類似商品的四分之一。”

印度《經濟時報》(TheEconomicTimes)連續幾日發文表示,“抵製中國貨”運動的最大受害者將不是中國廠家,而是印度批發商和零售商,因為這些印度商家早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從中國進貨。

印度一家行業協會主席納拉揚(SatNarayan)向媒體抱怨:“中國產品不僅具有價格優勢,而且品種多樣。我們確實曾經尋找本土替代產品,但是,自從10年前開始進口排燈節商品之後,很多產品印度廠家已經不生產了,到哪裏去找替代產品啊?”

舒克拉告訴記者,城裏的一些商家把“中國製造”的標簽外麵覆蓋上“印度製造”或“日本製造”的貼紙,“但這也是自欺欺人,說到底,像彩燈、煙花、神像這類東西,印度廠家根本做不過中國的。你沿著這條街一家一家看過去,都是中國產品。要是沒有中國貨,我們的排燈節將是昏暗的。”

印度《經濟時報》表示,抵製活動顯得很幼稚,因為這不會傷及中國。中印雙邊貿易從2000年的29億美元發展到2015年的720億美元規模,增長了24倍。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的經濟合作正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但中國對印度的出口額隻占到中國全部出口額的2%,而這些產品主要是家用電器和工業機械設備,排燈節的這些小商品根本隻占中國出口產品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這類抵製活動不符合市場行為,最終不會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