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朝鮮經濟實力落後,試射導彈失敗在情理之中

(2012-04-13 07:30:46) 下一個
據各國媒體的報道,朝鮮當局在北京時間13日早上7點39分(北京時間6點39分)試圖發射火箭,但是火箭在發射台上點火升空之後1分鍾,就在空中斷裂解體。

日本和韓國的官方消息人士表示,火箭最高上升到了離地有120公裏之後,第一和第二節分離失敗,火箭斷成了4塊,碎片墜落到了距離朝鮮半島西岸沿海大約200公裏的海麵。

正如我們在上一篇評論中所介紹,朝鮮從所謂“蘆洞”係列導彈,跨越到所謂“大浦洞”(朝鮮自己的名稱是“白頭山”)係統導彈,再到“銀河”係列火箭,其技術發展路徑與中國從DF-2跨越到DF-4,再到CZ-1極其相似。。

但中國從DF2發展到DF4中間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全新型號DF-3——實際上就是DF-4的第一級,但是朝鮮方麵顯然缺少了這個型號,型號沒有無關緊要,但是一級火箭的驗證缺失必不可少的,這個過程沒法忽略,必須要用飛行試驗驗證,那麽中國做了多少次驗證?

據北京市科委網站上刊載的《北京市科技誌》國防科技篇,1966年12月至1967年的1月,東風三號進行4次試飛,均發生發動機推力突然下降導致失敗。經攻關才解決問題。此後又在2年內進行了3次導彈試驗,才部分定型,至此至少執行了7次任務。

由於在DF-3需要解決全新體製的發動機問題(這是火箭技術的兩大核心之一,另一個是控製技術),所以花費了7次試飛,曆經了前4次的發動機失敗。而在DF-3的四發並聯一級火箭基礎上加裝單發第二級的DF-4型,就相對順利得多。

1969年11月16日,DF-4型導彈在西北試驗基地進行首次飛行試驗。但由於供氣係統發生故障,導彈在空中自毀。1970年1月30日,DF-4型導彈進行了第二次發射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兩級分離後第二級擊中目標。

三個月後,1970年4月24日,以DF-4型導彈為基礎加裝固體發動機第三級的CZ-1號運載火箭將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地發射到近地點439千米,遠地點2384千米,傾角68.5度的近地軌道上。1970年11月23日,DF-4型導彈進行了首次長射程飛行試驗。

也就是說,在成功發射CZ-1號運載火箭之前,中國已經為這一全新係列(DF-3、DF-4、CZ-1實屬同源異體的)進行了9次試驗,經曆5次失敗,才取得了成功。而即便如此,DF-4型導彈也直至80年代才正式列裝二炮部隊,全係統形成戰鬥能力。

我們並不嘲笑朝鮮的第3次發射失敗,中國是在5次發射失敗的基礎上才取得成功的,美蘇最早期的火箭研製,也經曆了一樣的艱難曆程。航天火箭是精密複雜的高科技結晶,取得成功並不容易。

但是,近年來,朝鮮經濟麵臨很大的困難,朝鮮“大浦洞”2型導彈及衍生的“銀河”運載火箭僅僅有過3次發射。第一次是2006年7月,“大浦洞”2型導彈首次試射,但起飛40秒後偏離彈道失敗;第二次是2009年4月,“銀河”2號火箭發射光明星2號衛星,第三級分離失敗墜入北太平洋;第三次即是本次發射,升空1分鍾後即空中解體墜入朝鮮西海/中國黃海失敗。

在缺乏經費保障和國際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朝鮮遠程導彈/火箭試射平均間隔3年發射一次,按這個速度,完成8次試射,獲得較為穩定可靠的、能夠威脅美國阿拉斯加遠程導彈要等到2030年了。

但堅持研製遠程導彈會招致更嚴厲的經濟製裁,朝鮮經濟是否還經得起20年的封鎖?朝鮮試圖以核大棒換生存和糧食,以朝鮮目前的國力和國際環境,這一博弈能否一直玩下去?

請不要忽略,即使是1960-1970年代,中國所能集中的人力、智力、物力、財力及完整工業體係不是朝鮮這樣的小國能比擬的。工業人口的層次和規模,共同決定了這個國家所能達到的技術高度。曆史已經證明,隻有真正的“強盛大國”才能獨立發展航天和遠程導彈,否則隻有依附於其他大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