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12月15日報道,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達斯坦”魚雷廠現在是俄羅斯軍工企業收購的重點對象之一,但是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編者注)類似工廠中唯一保留生產能力的企業,此前曾經一度瀕臨絕境,直到爭取了中國和印度的訂單之後才得以起死回生。
俄媒稱,前蘇聯曾經有3到4個海軍魚雷武器生產廠。但是在蘇聯解體後,隻有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達斯坦”魚雷廠保留了生產能力,發展到了現在,成為前蘇聯國家中唯一能夠生產魚雷的工廠。在蘇聯時期,該廠平均年產魚雷400枚,但是現在的生產力僅為以前的十分之一,年產30-40枚。一枚魚雷售價100萬美元。部件在俄羅斯生產,最後集中到“達斯坦”魚雷廠組裝。除了魚雷之外,該廠還生產日用品。廠區占地24公頃,有1個兒童夏令營、1所寄宿學校、4個幼兒園。蘇聯時期有關“達斯坦”魚雷廠產品數量和發貨地點的任何消息都嚴格保密,因為該廠對蘇聯來說具有戰略意義。當時工廠基本上全年都在滿負荷運轉,全力生產保證蘇聯及其盟國海軍的所需魚雷武器的供應。產品出廠後通過鐵路運輸。當時有8000名員工。所有幹部都必須接受克格勃的審查,簽署保密協議。
蘇聯解體後“達斯坦”魚雷廠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自1993年起,根本沒有任何生產訂單,工人數量銳減至2000人。當時吉爾吉斯斯坦所有工廠都麵臨這種困境,許多工廠紛紛倒閉、甩賣。後來新廠長塔巴爾季耶夫上任後,通過努力,成功爭取到了中國和印度的訂單,開始使用飛機運送產品,才使工廠逐步擺脫困境,起死回生。
在1993年前生產的海軍魚雷儲備用完之後,俄羅斯開始重新關注吉爾吉斯斯坦“達斯坦”魚雷廠的產品,收購興趣不斷提高。從2007年起,俄企業家成立專門公司,開始高價收購吉爾吉斯斯坦個人手中的魚雷廠資產,很快就使該廠的吉國有股份減少到36%。2007年新廠長希爾紹夫上任後,進行企業改組,重新發行股份,使國有股份增至48%。從2008年起,俄吉雙方開始談判收購事宜,經過多次談判後,吉爾吉斯斯坦丘季諾夫政府和俄方達成轉讓48%的魚雷廠股權協議,條件是俄方減免吉方1.9億美元債務。但是這一協議未能立即執行,巴基耶夫總統當政時沒有遵守諾言。在權力更迭後,俄吉雙方再次談判,阿坦巴耶夫政府與普京政府達成協議,轉讓48%的股份,條件同樣是減免債務。但是這一協議同樣未能執行,一是因為廠區內正在建商業中心和商場,二是俄方擔心“達斯坦”魚雷廠會被吉方國有化。而且吉方還在試圖與北約國家土耳其進行相關合作。
吉爾吉斯斯坦一些專家認為,吉方應當保留獨一無二的“達斯坦”魚雷廠,不能轉讓給俄羅斯。該廠前領導人、現任吉國家議員奧爾莫諾夫表示,土耳其作為北約國家根本不需要達斯坦魚雷廠的產品,因此不能與其合作。吉方隻能一直保持與俄方的合作,否則的話再過十年工廠就有可能倒閉。他指出,工廠的科技進步不能停滯不前,現代海軍需要越來越新的武器裝備。再過10年,達斯坦魚雷廠生產的武器可能就不再有任何人需要。而且工廠生產魚雷所需的部件全部來自俄羅斯,隻有與俄方合作工廠才能走得更遠。另外,除了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之外,伊塞克湖達斯坦魚雷廠還應當開辟新的銷售市場。(編譯: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