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的勝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略投送能力大小,它關乎軍隊機動速度、行動自由和顯示軍事威懾力,遂行作戰能力等多個方麵。因此世界各國無不重視戰略投送能力建設,並采取多種手段促進其能力提高。
以全球視野看待戰略投送,優先將高新科技應用於戰略投送力建設
外軍發展戰略投送能力的經驗表明,先有全球視野才會有將國家經濟和科技實力轉化為戰略投送能力。否則即使再有實力而無全球視野,也難以注重發展戰略投送力量。目前,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都依據熱衷參與國際事務的傳統,把國家實力用到刀刃上,打造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
據稱,美軍為其戰略投送能力建設製定的目標是:4天部署1個旅、5天部署1個師、30天內部署5個師。為此,美軍積極發展海空為主的戰略投送力。就海軍投送而言,美軍依賴的是其多個航母編隊,以及龐大的商船隊伍。它們為前線美軍的預先集結部署和應變調運提供了主要運輸保障。而空運則是美國軍事機器作戰能力更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現代大型運輸機航程已達數千公裏,經空中加油可實施全球投送。空中戰略投送的優勢在於,一般不受地球曲率的限製,能超越沾染區、破壞區、火災區、泛濫區等各種障礙。近幾場局部戰爭顯示,在需要軍事幹預時,美軍都會最先調用空運部隊投送兵力,其運送的兵力大概是海上輸送速度的20倍。同樣,俄羅斯一貫重視在國際上扮演大國角色,並積極建設戰略投送力量。目前,俄軍擁有世界最大的戰略重型運輸機安-124和世界最大載重量的重型直升機米-26,還有安-26、圖-134、安-12、伊爾-76等先進的戰略空運裝備力量。而俄羅斯之所以花巨資購買4艘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就是因為它能極大改善俄羅斯的戰略投送能力。據稱,如果俄海軍配備“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當初俄格交戰就不是20多個小時實現作戰目標,而是隻需40分鍾。
正因為要扮演全球角色,所以軍事強國往往都會優先將高新技術應用於戰略投送能力建設。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依托“全球運輸網”構建了從本土到戰區、從統帥部到作戰平台、從指揮中心到保障基地的戰略運輸指揮體係,完成了作戰力量的戰略投送和戰區後勤運輸精確支援。而其所謂的“全球運輸網”是由全球衛星定位係統、衛星通信係統、台式視頻係統、衛星跟蹤係統、地理信息係統、電子數據信息交換係統、內部可視傳輸係統、在運物資可視係統、托盤化裝載係統等一係列高新科技成果組成的,能夠對美軍戰略、戰術運輸的全過程實時監控。自然,美國同樣重視太空戰略輸送能力建設,認為太空已成為各國的“高邊疆”,保持太空優勢是各國爭取戰略主動的第一“製高點”。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近年來非常重視高鐵技術在軍事力量轉運投送中的作用。在多次軍事演習中,都安排有高鐵輸送科目。這是因為日本認為,高技術的發展正在賦予製陸權新的內涵,不能因為海運和空運甚至太空技術高速發展,就忽視陸路戰略輸送能力的發展。
整體籌劃戰略投送力量建設,注重軍民互動結合
事實證明,任何國家都需要走軍民融合之路促進軍事力量發展。在事關戰略投送能力建設問題上,這一點也不例外。這是因為建設和保持一支完備的戰略投送力量,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能夠獨自承擔。即使是軍事強國美國,也是如此。據統計,在美國約有80%的航空航天工業和60%的船舶工業都從事有關的軍品生產。在這種強大支持之下,美軍直接用於戰略投送的大型運輸機可達700多架、大中型海運艦船近200艘、集裝箱可達1萬多個、運送大重型裝備的鐵路車輛有1000多節。這些數字的背後,是美軍不斷推進軍隊與政府、軍隊與大型企業的關係協調,推動法規標準和體製機製的建立完善。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技術資源軍地雙向互動,也大大加快了美軍戰略投送力量的發展和戰略投送力量體係的形成。
由於注重軍民融合,近年來日本戰略投送裝備發展也較為迅速,投送潛力不斷提升。據稱,目前日本自衛隊幾乎全部戰略投送裝備研製生產都已經融入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工業集團。在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大型企業集團均設有專門生產軍工產品的部門機構,因此其投送裝備的科技水平和先進程度並不比其他發達國家落後。這種融合式發展,保證了日本自衛隊具備較強動員潛力。日本航空、造船等工業企業具有很強的轉產能力,一經動員即可生產大型軍用運輸機和運輸船等戰略投送裝備。
著眼衝突隨時可能爆發,把戰略預置作為戰略投送的重要手段
為保障衝突爆發時迅速啟動並盡快形成戰鬥力,各國均把加強戰略預置作為發展戰略投送力量的重要手段。冷戰結束後,美軍即開始從全球預置角度調整在世界各地的預置裝備和物資。有資料稱,目前美軍在歐洲預置了2個陸軍師的成套裝備和1.4萬噸的空軍物資,在挪威預置了3萬噸陸戰旅裝備和30天的補給品,在日本、韓國也預置了大量的裝備物資。其中在韓國,美軍預置了1個重型裝甲旅的裝備。美國還計劃在2030年前在太空部署800顆衛星,這些戰略預置將有效提高美軍的戰略投送能力。
此外,美國和法國都比較重視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軍事基地,或者在一些國家派駐少量的軍隊,保持“前沿存在”。這些軍事力量雖然數量較小,然而由於裝備精良且多屬於精英部隊,某種意義上也屬於戰略預置,能在必要時加快兩國的提前反應時間和能力。(馬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