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86)
2019 (126)
曆史何其相似,67年之後,中美再一次麵對麵的直接交手,這一次,打的是科技戰。
如今的華為就如同67年前的15軍,麵對的是多國聯軍的輪番進攻。
當年15軍之所以能守住上甘嶺,沒有讓美國人再前進一步,得益於戰術的正確運用。在上甘嶺久攻不下之後,雙方於1953年簽署了停戰協定。
因此華為的這場上甘嶺戰役首先在戰略思想上不需要求勝,隻需要求平。美國發動的這場科技戰爭和67年前的熱戰沒有區別,也是一場消耗戰,沒有中國這個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場,對美國的高科技公司而言也是災難。
華為在戰術運用上也完全可以參照當年15軍的做法,放棄表麵陣地,收縮至坑道內積極防禦,打持久戰。
戰爭的成敗本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是否能最終達成戰略目的。
美國的戰略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取得5G的領先地位,遲滯中國5G技術的發展。因此不惜犧牲本國高科技企業的利益,傾一國之力來對付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對於華為而言,放棄一些表麵陣地是有必要的。華為不可能在所有現有的業務領域去跟美國競爭,那個不現實而且分散兵力。華為要做的事是守住自己的核心陣地:5G! 隻要能把5G做好,它未來的商用前景可以再造華為的輝煌。所以我個人認為華為現有的電腦、手機以及其他業務,能保留的保留,被卡了脖子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重新整合的都可以放棄,隻要華為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質量做好中國國內的5G建設,戰爭的天平最後一定會傾斜。
因為華為手中的5G專利就是王牌,發展5G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繞開華為。而且如果時間拖得越長,美國企業的疼痛感會越劇烈,直至導致美股的崩盤。到那個時候,美國政府一定會求和。因為在美國,總統說了不算,真正能說了算的是資本。
伊拉克打了10幾年,把伊拉克從伊朗的敵人打成了盟友。
阿富汗打了10幾年,花了天文數字的錢,現在居然給塔立班的三溫暖買單。
在敘利亞,美軍被俄羅斯人淘汰。
在委內瑞拉,俄羅斯人派了100多軍人進去,從此美軍沒了脾氣。
借100個膽,美國也不敢打伊朗,既便伊朗象上次那樣羞辱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