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冬天

人的悲哀在於明明知道自己是柔軟的水,卻非要把自己當成堅硬的冰
個人資料
2010的冬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歸不歸

(2012-06-25 22:45:15) 下一個

海歸不歸

最近看了很多寫海歸不歸的文章,突然也想發表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的總結是海歸不歸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為什麽說不值得討論呢?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個需要用頭腦去思考的問題,而是一個可以用腳趾頭去扒算的問題。

所謂的海歸,無非三大類:

1、海外混不下去;

2、海外混得不錯,但國內有更好的機會;

3、歸不歸都差不多,但是被國內有某些方麵的優勢吸引。

前兩類不用說了吧,腳趾頭扒弄一下也知道該怎麽辦,所以我們著重討論一下第三類。

第三類情況是比較典型的需求決定屁股的情況,在收入和能獲得的生活保障基本相等的前提下,決定海歸不歸的因素其實正好可以套用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理論來詮釋。

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的最高層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在歸不歸都差不多的前提下,自我實現的狀況也應該是差不多的,所以不是這個層次的需求導致了海歸不歸的糾結;

次一層的需求是尊重的需求,即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那麽什麽是衡量你被別人和社會尊重的標準?錢啊,國內咱們就不說了,在海外,如果你的老板付你足夠的薪水,這不是認可和尊重是什麽?至於政府和其他機構,誰敢不尊重你你告他種族歧視,反正我在加拿大工作八年了,該跟領導拍桌子就拍桌子,拍得比國內的時候還爽,因為一來我不擔心他敢動手打我,二來中國話還不是國際通用語言,我不小心罵上兩句他根本聽不懂。在國內拿同樣的薪水沒有這個優勢吧?所以也不是這個層次的需求導致了海歸不歸的糾結。

再次一層次的需求是情感上的需求,親情、友情的需求。我必須承認,有極少數人是為了照顧父母而回國的,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她也是有前提的,在國內找到外資銀行的高薪工作,相當於國外銀行派駐中國的代表。沒有這個前提,她估計很難下決心海歸。其實,不說在海外了,就是在國內,如果你和父母不在一個城市,你一年會回家看父母幾次?現在辦個探親、旅遊啥的很容易,實在想得不行把父母移過來就完了,對吧?你要非說是舍不得哪個朋友,我承認,你贏了。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咱們的同胞,把你泛濫的友情分一點給他們行不?所以,應該也不是這個層次的需求導致了海歸不歸的糾結。

再往下一層,是安全需求,這個,這個,您就用腳扒拉一下得了,咱省點唾沫,行吧。

 

對了,其實是金字塔中最底層的需求——生理需求導致了海歸不歸的糾結,生理需求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饑、渴、衣、住、行、性等方麵的要求。咱們再細分比較一下:

饑渴,除了吃不著地溝油,在海外有沒有工作都是能保證吃飽飯的,而且海外的各類中餐館還是可以基本滿足南北口味的需要。退一萬步,實在有啥想吃的,外麵又買不著,自己學著做行吧?

衣,這個就不廢話了,咱在海外八年,沒買過30塊錢以上的衣服,還全是國內所謂的名牌。

住,嗬嗬,這個你得把手也伸出來,因為光用腳趾頭扒拉數不夠,國際公認平均房價和收入之比應該低於61,咱這兒大概4左右,咱要真咬咬牙,2年不吃不喝就能買個獨立的小別野。國內的情況呢?腳趾頭和手指頭擱一塊兒數,沒準還不夠。

行,嘿嘿,這得看您是願意談車還是談路了,如果談車,這裏的一般家庭都是人手一輛,我家鄰居仨孩子,其中兩個周末都帶女朋友回來,結果一到周末,車得在門口停成三排,跟結婚迎新娘子的排場差不多,好在他家門口的車道夠長。談路,咱不談這個行不,傷不起啊。

 

哎呀,我寫了這麽多,到底什麽需求決定了海歸不歸的糾結啊?

嘿嘿,嗬嗬,哈哈,您上前麵找找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old-dream 回複 悄悄話 還是人家買crv那位說得直接實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