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空降海外人才團隊-》仿造海外模式-》建立自主創新基地,Can you fit in?

(2011-01-25 09:17:40) 下一個
這“空降-》仿造-》自主創新”是當今中國引智的基本思路。如果你不能夠fit這類團隊,還是先別回去得好。我對剛畢業的博士生一般勸他們在美國工作幾年,最好拿到tenure再考慮回國。一方麵有更好的待遇,另一方麵也算學到了“幾技之長”,可以獨擋一麵了。美國的科學至今還是全球第一,把這個最有價值的學到手就是聰明人,而不是學什麽意識形態的無病呻吟。

其實國內科研水平低於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優秀人才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量流失,因為國外工作條件和待遇優越;國內的學科帶頭人與國外交流不夠,很多新東西跟不上。

解決的辦法就是提供盡可能好的環境,把國外如施一公的一流人才請回來,由他們招聘優秀人才組建團隊,效果上好比把一個美國的係空降到中國大學,獨立於國內現存體製。這個空降的係以接近於美國的係的方式開展科研教學和內部管理(比如評正教授,漲工資的標準也盡量學美國的),經過10-15年的成果積累,創出自己的品牌,就不再完全dependent on於領頭人的“前美國一流人才”身份了。

這個過程領頭人太關鍵了,我說過的兩個海歸例子都是合格的領頭人。他們在國內有無終身製我不清楚,即便沒有,他們在中國開展工作的質量不差於之前在美國的。退一萬步,如果那天要回美國,憑他們的水平,也能找到合適的大學當終身教授,所以他們有的自信不是一般的混飯的主能理解的。這樣的人才,隻教課寫文章是不夠的,需要他們做 coach,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這就需要他們有人事權,有財權,所謂“當官”,美國人會說,叫take greater responsiblity。

有人看到丘成桐說“北大引進的人才很多都是假的”就興奮得大叫,嘲笑國內引智的努力。其實何隻北大,很多大學都是這樣,先搞“假引進”,幾年之後就開始有了一些“真引進”了,先搞短期引進,逐步變成長期引進,最後全職回國。

我上大學時總笑話某來自內蒙的同學,上英語課愛用漢語標“娃次友啊內母”,現在人家在美國掙得比我多幾倍。他的中學英語老師就那個水平,他隻能在那種條件下湊合著先念出來,以後再糾正提高,而不是因為老師教得不對就不念,等有了好老師再按正確的念。同樣,溫州人用紙做的假皮鞋足以亂真,靠賣這個賺夠了錢以後就做真皮鞋了。從“花錢買人才”到能夠“培養自己的人才”也需要這種非常規思維。

看過文章寫當年土八路用農民的大衣櫃蒙上棉被當坦克,攻打日本據點,挺可笑的吧?可是誰要是有T34還會用土坦克呢?還有把拋物線發射的迫擊炮改成可以平射的炮用來打鬼子的炮樓,誰要是有了國軍正規部隊的各種火炮還費這個事兒呢?或者等,等到有了這些武器才打鬼子?王進喜當年為了找石油,靠肩拉人抗運鑽井設備而不是等吊車,並不是不懂現代工業,而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結果是,後來的人就有條件了,不用湊合了。

中共犯過很多錯誤,他們自己都承認。但他們最讓鄙人佩服的就是“從湊合到正規”的敢為天下先,從大刀梭鏢到99式坦克,從帆板渡江到核動力潛艇,從繳獲的日本破飛機到自己研發的J20,從無到有,從差到精,快速追趕靠的都是非常規思維。多少曾經嘲諷過這些“可笑的”努力的人,事後被證明自己的可笑。我相信十年後再看今天中國的引智會是同樣的情形。

西方人常嘲笑亞洲人缺少創造性,一些海外華人也樂於接受這種觀點,順帶著批一批中國傳統文化的害人。現在中國為引進人才的各種不合慣常做法,倒是照出了平時讚賞西方人思維活躍的很多海外華人嘲笑中國時有點兒象自己經常批的“缺少獨創思維的中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