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花錢買人才”的思路,空降海外人才-》仿造海外模式-》建立自主創新基地

(2011-01-22 15:27:25) 下一個

這“空降-》仿造-》自主創新”是基本思路。


其實國內科研水平低於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優秀的人才流失,因為國外工作條件和待遇優越;國內的學科帶頭人與國外交流不夠,很多新東西跟不上。


解決的辦法就是提供盡可能好的環境,把國外如施一公的一流人才請回來,由他們招聘優秀人才組建團隊,效果上好比把一個美國的係空降到中國大學,獨立於國內現存體製。這個空降的係以接近於美國的係的方式開展科研教學和內部管理(比如評正教授,漲工資的標準也盡量學美國的),經過10-15年的成果積累,創出自己的品牌,就不再完全dependent on於領頭人的“前美國一流人才”身份了。


這個過程領頭人太關鍵了,我說的兩個海歸例子都是合格的領頭人。他們在國內有無終身製我不清楚,即便沒有,他們在中國開展工作的質量不差於之前在美國的。即便退一萬步,那天要會美國,憑他們的水平,也能找到合適的大學當終身教授,所以有自信。這樣的人才,隻教課寫文章是不夠的,需要他們做coach,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這就需要他們有人事權,有財權,所謂“當官”,美國人會說,叫take greater responsiblity。


我過去總笑話某來自內蒙的大學同學,上英語課愛用漢語標“娃次友啊內母”,現在人家在美國掙得比我多幾倍。他的中學英語老師就那個水平,他隻能在那種條件下湊活著先念出來,以後再糾正提高,而不是因為老師教得不對就不念,等有了好老師再按正確的念。同樣,溫州人用紙做的假皮鞋足以亂真,靠賣這個賺夠了錢以後就做真皮鞋了。從“花錢買人才”到能夠“培養自己的人才”也需要這種非常規思維。


我基本相信“北大引進的人才很多都是假的”,何隻北大,很多大學都是這樣,先搞“假引進”,幾年之後就開始有了一些“真引進”了。


西方人常嘲笑亞洲人缺少創造性,一些海外華人也樂於接受這種觀點,順帶著批一批中國傳統文化的害人。現在中國為引進人才的各種不合慣常做法,倒是照出了平時讚賞西方人思維活躍的很多華人倒是有點兒象自己經常批的“缺少獨創思維”的中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