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2024 (367)
日本為什麽選擇南下而不是北上的根本原因
日本為什麽選擇南下而不是北上的根本原因是由其自身因素所決定的。日本是一個地形狹窄的海洋國家,雖然經過了一定程度的現代化,缺乏大規模國土的經營意識,缺乏遠程陸上工程能力,和遠程空運能力。物質手段和經營意識所決定的,造成了他們並不以占領縱深土地為戰略目標,而是總是在沿海一定深度的範圍打主意。中國大陸如是,南洋也如是。
下圖紅線顯示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控製地域的大概範圍,可以看到基本是不超過海岸線500公裏,有可利用的東西向的河流或者是有鐵路的地區。
而蘇聯在戰爭爆發以後,雖然是把大量工業移到了烏拉爾山以東,但是還是距離遠東有相當的距離,車爾雅賓斯克已經是差不多東限了。這裏的綠線大體顯示蘇聯有價值的工業產業轉移到烏拉爾山以東分布的東限,在此之外是人口稀少不發達的地區,隻有一條鐵路極其容易被切斷,連抓勞工幹活也抓不到幾個。
日本要是想打到蘇聯的要害,要花很大的力氣和資源來維持對它來說難乎為繼的供給線。具體地,是能否維持至少50萬人這個量級的供給。這是它所不願意也力所不能及的,正如它沒力氣打到重慶一樣。
而蘇聯在41年12月的時候,命之所係是在莫斯科,完全可以把整個遠東放開了,鐵路橋梁一炸,日本人幾個月也走不到。然後放幾個師在鄂木斯克之類的地方以逸待勞來收拾勉強走過來還沒凍死的幾個日本人。隻要西方戰線穩定了,東邊就不足為慮了,因為這些地方不具備資源來養軍隊,對日本純粹是消耗。俄國人自己吃過日俄戰爭不得不維持長供給線的苦頭,這次倒過來讓日本享受。
當然如果日本選擇北上,對蘇德戰爭的發展還是有影響的。蘇聯會失去美國從太平洋運送援助走海參崴這條路,也會牽製住一部分軍隊,但是我不認為會造成蘇聯的失敗。
蘇聯在遠東布置有大量軍隊,在中西功情報組查明日本決定南下以後傾巢而出調往莫斯科戰線。蘇聯在1941年下半年大概有470個師,在前線的180個師很快都損失得差不多了,最高統帥部下麵還掌握的大概290個師加90個特種兵旅,其中有70個師從遠東調來,27個師從中亞調來,都未經戰損。可以說是提供了朱可夫全麵反擊的將近一半的戰力。在這件事上斯大林的決定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