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2024 (367)
2025 (19)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高校的薪酬有過一段非常混亂的時期。
基本工資自然是很低的,有統一的標準,但是那個太低了是活不了的,需要發別的錢。我說的這個別的錢不是離湖那樣自己開班自己掙,而是有單位籌集按一定辦法發。這個又分成校辦經營所得,係辦經營所得,甚至教研室經營所得。大大小小的單位都是個體戶開生意掙錢,這個季度多掙多發,下個季度少掙少發。何其亂也。
這裏麵有開班的,編教材的,當然有技術最好,開工廠賣東西,都是集體所得大家分。
本人九十年代中到北大探風頭,當時物理係的頭甘子釗扳著手指頭數他旗下的生意,說打保票一個人每月可以發四百。
後來到了清華,這個教研室經營得不好,做副教授每個月拿到手的不到四百。有一次過年,人家經營得好的發錢,我們沒得可發,好歹也的給點啥,每人發兩大瓶可樂。。。
其實我不在乎那點錢,暑假課一完馬上拔腳走人,到香港跟人合作兩個月寫兩篇文章,那時候香港大學經費很大方,教師工資比美國高很多,我們這些給人打工的也跟著沾點光。每個月領兩萬港幣,兩個月下來相當於在清華十年。。。當然這個也是因為關係比較鐵的,一般大陸去的隻領一萬多點不到一萬五。
呆了幾年,覺得這種日子太光怪陸離了,拍屁股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