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七八十年代北京居民發糧票和油票。
粗糧30%,細糧70%,其中大米是30%,麵粉是40%。粗糧票和細糧票圖案不相同。早期並沒有印“粗糧”或“細糧”,到八十年代末加印了“粗糧”,“米”,和“麵”。
買米麵要到糧店帶購糧本,每次有記錄,因為否則沒辦法區別米和麵的定量。後來印有米麵字樣的糧票麵世,大概就不需要購糧本了,不過那時候本人早不吃中國的糧食了。。。
大學生住校集體戶口入夥,買飯票有粗糧和細糧之分,也按上述比例,但是不區別米和麵。買粗細糧飯票另外還要交錢,我忘了一斤粗細飯票是多少了。另外買菜需要另外買菜票,多少不限。大學生的定量和高中生一樣是32斤,這個體現國家對還在長身體年輕人的照顧。初中定量是28斤,小學好像是21斤(這個我記不得了),而非體力勞動的機關幹部是28斤,少於高中和大學生。大學食堂分量不足,而且肉類少,男生活動多點的吃不飽。那30%的粗糧都被我每天早上一碗棒子麵粥加幾分錢鹹菜打發了。當時北大五個食堂,吃不飽的學生都到馬路對過的長征食堂去找補,號稱學六,諸位那年代在北大混過的至今都還是應該如雷貫耳。。
糧票(以及配發的油票)極其重要,否則有錢也買不到主食。中學的時候全年級下鄉支援夏收,按天數算每人需要交糧票和油票若幹,然後每天發餐券。本人夥食委員管的就是這個每天一群人排隊等著發飯票,但是沒有什麽以權謀私的機會,因為一人一份多餘的是絕對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