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憶我的父親並兼寫寫我的母親(三)
(2012-04-22 07:40:20)
下一個
五十年代的大連是東北很少的未經戰爭摧殘的現代城市。父母對那時都有留戀的回憶。父親在軍校沒有什麽收入。當時公家人唯一除了貪汙以外能把現金弄到口袋裏的辦法是養孩子,因為每養一個孩子可以領一筆保姆費。而母親既是招聘來的教師,有一筆不錯的收入,同時又因為是地下黨的資格,在學校這個知識分子多的地方擔任領導的職位,日子過得不錯。她那時二十出頭,講究時尚,誰能想到還是個帶槍的女幹部。
兩個人雖然一南一北,一城一鄉,但都是正直忠厚的人,沒有小孩,生活也簡單,最經常的去處大概是聽京戲。兩人都喜歡買書,攢唱片,但這些收藏大部都在文革中失落了。
父親在俄專結業後又去參加政工專業的培訓,然後調到北京軍校任教。母親也設法調到了北京的一家高校,這樣這個家庭一陣鑼鼓響在北京安頓下來,過了幾年孩子一個一個的降臨,跟我幼時那些鄰居家們都是一樣的。這段時間,社會受政治運動的影響相對少,大家都很投入地書寫新的篇章。父母做的都是適合他們的工作,他們分別做了大量把當時先進的蘇聯的資料翻譯成中文的工作。在實施軍銜級別後的工資對於物價而言很高。軍官的休假和晉升製度也基本上正常進行。從照相冊上看,真是幸福的家庭。
但是後來。。後來就鬧文革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