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姚晨說的不錯

(2011-07-26 10:13:33) 下一個
鐵路自動緊急製動係統在幾十年前就很成熟了。這個王教授這麽說,不是受人指使就是別有用心。因為這個係統在北方交通大學二三十年前《鐵道概論》課程中有論述。幾乎每一個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應有這個概念。並不是什麽高科技。也可能現在的技術手段不同,以數字控製代替模擬控製,但概念和邏輯應該是相同或相似的。而且數字控製應該更精確、更可靠。
1980年代中國鐵路幹線就依靠目測保證行車安全了。當列車行駛前方信號為黃燈時,說明前方一個區間以外有障礙,需要減速行駛。如果是紅燈,意味著前方一個區間之內有障礙,應立即停車。如果越過信號還沒有停車,機車會緊急製動並鎖死。這時司機想重新啟動是不可能的。這叫信號冒進,記大事故一次。所以司機了望是看信號,而不是看前麵有沒有車或人。1980年代幹線列車正常行駛速度100km,安全製動距離800m。各位讚成該偽教授言論的可以在能見度良好--有星星、有月亮的夜晚試一下看看800m距離是什麽感覺。膽大的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試。撞死別說是我讓你去的啊。所以,臥軌自殺的100%成功。
另外一個事實是1980年代,中國火車司機行車是幾乎都打瞌睡。人之常情。在信號係統正常的情況下,他們並不擔心會裝著什麽,他們擔心的是冒進信號。人的眼睛看見紅色燈光的距離要比看見一個火車黑影遠多了。
我不相信撞車是司機的責任。即使司機真的當時在睡覺,在係統正常的情況下,列車也不會撞上。

附:原文

姚晨稱動車遇難司機是父親好友 駁斥"疲勞駕駛"(圖)

文章來源: 網易娛樂 於 2011-07-25 10:33:0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24日表示,司機失誤或許是溫州動車追尾原因之一。這一說法引發熱議,尤其演員姚晨在微博上稱:“火車司機潘一恒是我父親的好兄弟。他工作盡職。可憐他屍骨未寒,卻被人猜測事故原因是他疲勞駕駛,這種說法簡直混賬之極!”

姚晨(資料圖)

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表示,司機失誤或許是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的原因之一。他說,“動車緊急情況下自動製動係統現在還沒有實現,行駛主要依靠人工進行,司機的判斷和操作是動車行駛中至關重要的因素。”王夢恕指出,目前軌道駕駛專業人才非常緊缺,司機疲勞行駛偶有發生。

不過,姚晨昨晚發布微博為遇難司機辯駁,透露司機是其父親的好友,她說:“昨晚事故中不幸去世的火車司機潘一恒,是我父親的好兄弟,他們曾在一個車組工作。父親悲痛萬分地說:潘師傅的孩子才7歲,他為人憨厚,工作盡職。如果昨晚他臨陣脫逃,沒有拉下緊急製動係統,那傷亡人數將會翻十幾倍。可憐他屍骨未寒,卻被人猜測事故原因是他疲勞駕駛,這種說法簡直混賬之極!”

這條微博在一個小時內被轉發80000多次,評論16000多條。評論者多認為,潘一恒是個英雄,根據目前的信息,當時兩車之間的區段根本沒有發出停車信號,而在肉眼能觀察到險情時,已經無法避免撞上前車的命運,但他還是用生命避免了更大的傷亡。問題出來後,要窮盡更多的可能原因,而不是讓司機背黑鍋。還有微博網友評論說,即使潘一恒真的疲勞駕駛,那也不是他個人的責任!

25日上午,姚晨再度發微博,駁斥“疲勞駕駛說”,她說,“疲勞駕駛追尾?這種猜測是誤把火車當汽車。稍有鐵路常識的人都了解兩點:一,即便真是司機睡著了,火車的運行監控裝置發出警報後,便會采取自動停車。二,潘師傅是發現情況第一人,如想逃,隻要往後車廂跑,或可揀回一命。正是他在那一刻,堅守崗位並拉下緊急製動,才為後麵的乘客換回了一線生機。”

姚晨微博原文:

“昨晚事故中不幸去世的火車司機潘一恒,是我父親的好兄弟,他們曾在一個車組工作。父親悲痛萬分的說:潘師傅的孩子才7歲,他為人憨厚,工作盡職。如果昨晚他臨陣脫逃,沒有拉下緊急製動係統,那傷亡人數將會翻十幾倍。可憐他屍骨未寒,卻被人猜測事故原因是他疲勞駕駛,這種說法簡直混賬之極!”

“疲勞駕駛追尾?這種猜測是誤把火車當汽車。稍有鐵路常識的人都了解兩點:一,即便真是司機睡著了,火車的運行監控裝置發出警報後,便會采取自動停車。二,潘師傅是發現情況第一人,如想逃,隻要往後車廂跑,或可揀回一命。正是他在那一刻,堅守崗位並拉下緊急製動,才為後麵的乘客換回了一線生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