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valley's北美文摘

最前沿的生命科學,包括發現,思想和文章。 最貼近的北美生活,包括科研,生活和綠卡。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美國人包攬諾貝爾獎?zt

(2006-10-05 14:00:04) 下一個

德國之聲

美國的大獲全勝,對歐洲和世界其它地區來說是一個失敗。繼諾貝爾醫學獎之後,今年的物理和化學獎也全部歸美國科學家所有。在亞洲和歐洲同樣有一流的科學家,他們也許同樣有獲得這些大獎的資格。德國之聲記者認為,並非美國有比其它國家更好的科學家,而是它有遠勝於其它國家的宣傳和院外活動。

本來就幾乎是猜得到結果的。今年諾貝爾獎全歸了美國人,沒有一個其它國家的人有份,這無論如何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看一眼諾貝爾獎曆來得主名單,所有非美國人都會嚎啕大哭。從1901年至今,美國共獲得了228次諾貝爾獎。排在第二位的英國隻獲得了75次,排在第三的德國隻有65次。而英國和德國的諾貝爾獎大多數還是在1901年至1950年間獲得的。

至今為止,每年除了美國人外,至少還有另一個國家點綴一下,有時是荷蘭人,有時是瑞士人,有時是以色列人,日本人或者墨西哥人。然而今年,一切的麵紗都不需要了。美國現在已經非常明確地成為科學領域的霸主,超級大國。這並不是因為它有著比其它國家更好的科學家。不,絕對不是的。

美國靠的是什麽呢?很清楚,它更善於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美國人不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裏。他們不怕去參加談話秀,生動誘人地使觀眾對他們的課題產生濃厚興趣。而其它國家的科學家們則在研究所和實驗室厚厚的大牆後麵蒙著塵土。美國科學家樂意發表他們的作品,經常在媒體上露麵,甚至出現在時尚雜誌裏。大眾認識他們,而其它地方的科研人員往往是謙虛的,幾乎是卑微的,有時甚至是極大地看扁了自己地退縮在角落裏。

在美國做過長時間的科研、教學和生活過的人回到德國後,對這種巨大的差別有一種切心之痛。這樣的人是很多的。

然而德國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光芒閃耀的科學明星。他們是偶像,是榜樣,每個人都認得他們,他們也理所當然地獲得了諾貝爾獎:威廉.倫琴,保爾.艾爾利希,奧托.哈恩,還有那天下無雙的阿爾貝爾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掌握的正是後來失傳了的那門藝術:有能力告訴大眾,科學和研究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緊張而又能豐富人類生活,同時又是特別有娛樂性的。否則又怎麽能解釋,全世界那時為什麽會為一個數學方程式,為一個沒有一個人懂的相對論神魂顛倒呢。

愛因斯坦當然是一個大例外。然而,我們現在的頂尖科學家們,我們有一大堆這樣的人,他們也應該鼓起勇氣來,走向大眾。那樣就會象在美國一樣,有更多的錢湧來,湧入研究所,湧向青年科學家和實驗室,湧向實用研究,也湧向基礎研究。為他們開辟通往科學奧林匹斯聖殿的道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