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valley's北美文摘

最前沿的生命科學,包括發現,思想和文章。 最貼近的北美生活,包括科研,生活和綠卡。
個人資料
正文

歸不歸:美國海歸比美國以外海歸能力更強的原因

(2005-03-17 07:24:41) 下一個
駁:美國海歸比美國以外海歸能力更強的原因 回國發展

[adinfo]定位模糊--“海歸”成“海待”有兩大結症

 
世界HR實驗室抽取1500個樣本進行調查揭示

  一段時間以來,伴隨著求職市場中“海歸”一族的增多,從“海歸待業”演變而來的“海待”一詞也逐漸被人們所熟悉。根據世界HR實驗室經過近期對隨機抽取的1500 多個“海歸”樣本進行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困難,同時40%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他們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麽職業,年薪究竟應該是多少。為什麽那麽多海歸會遭遇到就業困難?海歸就業真的那麽困難嗎?

  記者采訪了世界經理人資訊有限公司CEO丁海森,他將海歸就業困難的原因歸結為“自身定位模糊”和“人才與用人單位信息不對稱”兩點。

  不同海歸背景造成不同就業形勢

  為了探究海歸就業難問題的根源,世界HR實驗室至2004年初以來,統計分析20個大中型城市和800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針對海歸的就業傾向與能力得出的測評結論發現:美國海歸比美國以外的英聯邦國家、德國、法國和日本海歸更能適應國內商業環境,更能找準自己的定位,這特別體現在薪金和職位方麵。數據顯示,美國海歸中70%的人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麽樣的職業,而美國以外的海歸中則隻有65.3%的人職業傾向明確;美國海歸中83%的人員清楚自己應該從什麽職位做起,而美國以外的海歸職位傾向明確的隻有一半;美國海歸中明確自己教育背景水平的占91%,而同樣情況的美國以外的海歸隻占83%。

  丁海森認為,造成美國海歸比美國以外海歸適應國內人才市場的能力更強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麵:

  首先,是訓練的嚴謹性不同。美國大學的碩士培養期通常為三年,而美國以外的國家通常為一年,其學生所受教育係統性不如前者。去美國讀書,生存壓力很大,學生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資助,靠家庭資助很少能夠支撐,一般都會努力打工,這樣就有充分地鍛煉適應社會能力的機會,而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讀書,由於其學製短,很多學生靠家庭資助就可完成學業,沒有生存的緊迫感。成功申請到美國讀書的學生一般來自國內的著名高校,而去美國以外國家留學的學生來自二三流高校的比率比較大,學生素質也比前者略差。

  其次,是國家對待教育的態度不同。英聯邦之中許多國家都將教育作為一種出口的產業,這種產業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招生門檻的降低,而美國大學一直保持著嚴格的入學條件,從未鬆動過,其教育的起點就比前者要高。

  再次,美國海歸回國後首要目的與美國以外國家的海歸不同。學製較短的美國以外的海歸回國後通常想趕快收回投資,於是就產生了盲目要價、不隨行就市的現象;美國海歸經過比較長時間的磨煉,對待自己的目標薪資則會比較保守和理智。

  解決自身定位的兩種模糊

  目前人才市場上有著留學背景的人員,並沒有像他們所期待的成為雇傭單位的搶手人才,反而由於自身定位模糊,在就業中產生了巨大的困難。丁海森根據研究認為,海歸自身定位模糊主要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海歸在求職時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樣的工作,甚至在麵試時對用人單位表示“讓幹什麽就幹什麽”。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通常將職業定位在“學什麽做什麽”,反倒比較固定;於出國留學之前有過工作經驗的海歸出現這種模糊的可能性比較大。

  第二種模糊是海歸看不清自己的實際水平,而隻是認為自己是海歸,向用人單位亂開價。丁海森曾經為一位留學德國三年的海歸進行人才測評,發現這位海歸幾乎不會德語,英語也隻相當於國內本科一年級的水平,語言水平尚且如此,更不要談學到什麽東西了。丁海森說,目前這種去英國或澳大利亞讀一年碩士課程,毫無工作經驗的小海歸要價月薪七八千的情況很多,導致很多HR經理拒絕給海歸麵試的機會。他建議學生在留學時一定要謹慎,選擇正規的教育機構進行學習。

  信息不對稱導致人才供需不暢

  2004年初,世界HR實驗室在統計、分析海歸就業市場時發現,海歸就業形勢並非如社會反映的那樣嚴峻,存在問題在於企業與海歸之間信息不對稱所致。丁海森指出,現在的海歸不是找不著工作,而是工作找不著海歸。

  他說,造成這種信息不對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被不合格的海歸“ 嚇怕了”的單位不得已想出種種辦法來卡住不合要求的海歸,而由於辦法不當,在他們卡住不合格海歸的同時也將一些優秀的海歸拒之門外。企業不是學曆鑒定機構,麵對越來越多的海歸應聘者,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來逐個科學地鑒定他們的學曆和能力,於是有些企業的職位就幹脆對海歸關上了大門。

  另一個造成信息不對稱的重要原因是來自海歸本身,他們其中一部分人有真才實學卻無人可以鑒定證明,得不到用人單位的承認;還有一些海歸,他們在求職的時候注意力隻放在如何將自己的簡曆“裝飾”得看上去更加漂亮、更加麵麵俱到,而不是用人單位到底要什麽樣的人才。當他坐在麵試考官麵前的時候,考官會發覺他根本不是簡曆上的那個人。

  丁海森說,目前企業和海歸並沒有一個方便、可靠的交流平台,在這種情況下,海歸應該從回國之前就多方搜集國內才市的行情,同時客觀地審視自己,找到一個明確、現實的定位。(儲智勇)
 


2 。駁"


上麵的文章是我的同學發給我的,想和我討論一下。下麵是我的一些想法。大家看看有沒道理,都來討論討論吧,歡迎提意見。

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很好。在留學目的國明顯多樣化,各國留學生人數分散,海龜越來越多的今天,文章提出的這些問題非常及時。

實際上來美國半年了,學習,就業,生活各方麵看到的聽到與自己以前所想象的美國有不少差距,可以說我每天都在拿自己收到的信息在比較。我從德國到這,以前的專業又是日語,還是掌握了一些第一手資料;但是我還沒在美國學習,工作過,也許過幾年後觀點才會更準確些。現在我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1.丁海森說“首先,是訓練的嚴謹性不同。美國大學的碩士培養期通常為三年,而美國以外的國家通常為一年,其學生所受教育係統性不如前者。“ 拿他作比較的“美國,美國以外的英聯邦國家、德國、法國和日本“中的德國和日本來說就根本不是這麽回事。傳統的德國學製和“英美中”學製根本不同。中學為 7年,畢業後進入大學。大學沒有學士,隻有碩士。大學分FH和University,前者偏實際運用,後者是研究型大學。兩者一般都為4-5年,共修 160左右的學時。這其中又分為前期和後期,各為2年,2年半。中國的學士經學校評估後最多直接進入後期,也就是說至少還得學2年半,但通常中國的課程由於過老,學生還得補不少課,不少是完全從頭念起。時間在5年左右。法國學製情況與德國大致相同。

日本據我所知“大學院“(也就是研究生)是要考的。學校統一考試,達到標準才能進入,學製一般在兩年以上。

2.“再次,美國海歸回國後首要目的與美國以外國家的海歸不同。學製較短的美國以外的海歸回國後通常想趕快收回投資,於是就產生了盲目要價、不隨行就市的現象;美國海歸經過比較長時間的磨煉,對待自己的目標薪資則會比較保守和理智。“
“學製較短“和“通常想趕快收回投資“ 有因果關係?那麽美國的碩士由於比博士學習時間短更急功近利囉?

3.“去美國讀書,生存壓力很大,學生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資助,靠家庭資助很少能夠支撐,一般會努力打工,這樣就有充分地鍛煉適應社會能力的機會,而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讀書,由於其學製短,很多學生靠家庭資助就可完成學業,沒有生存的緊迫感。“
話者首先對各國學製的概念不清楚,算出的留學在時間,金錢上投資根本不對。隨之作出的比較就不可能正確。

美國是世界上獎學金最多的國家。獎學金基本上能支持完成學業。何況美國的簽證製度,即算是全獎,都不一定能拿到簽證。這首先保證了學生能不因為經濟情況耽誤學習。別的國家的學生遠沒有這麽幸運。德國法國由於是高福利國家,稅收重,(單身者差不多交45%的稅),福利好,大學一期隻交幾百歐元注冊費。生活費完全隻能自己賺。我身邊的朋友的確有一兩個是家境好,一直沒有打工,其他的全要平均每周打15小時以上的工,才能保證每月500-600歐元的在柏林的最低生活消費。

各國月生活費中房租占大頭,其他支出差不多。柏林的房租算是挺低的,中國學生一般住房花費在200元歐元左右。按每月600歐元記,年均留學生最低消費至少7200歐元。相當於人民幣7萬。

日本的話,我拿到過早稻田大學的交換學生,了解過東京的房價。早稻田提供給我的學校的學生宿舍在東京高園寺附近,為單間,廚房廁所公用,房間9平方米,房價 45000日元,相當於450美元。粗略估算下,東京學生的月支出在8—10萬日元。早稻田給我的獎學金為每月8 萬日元,我問過日本客座學者是否夠用,他們說如果住學校的宿舍,(1。便宜 2。在市中心)省省交通費(東京交通費昂貴),“能夠生存”。日本念書以早稻田為例2004 年學費為1,521,300 日元,約相當1萬五千美元,加生活費共約2萬五千美元。約折人民幣20.6萬元。以德國5年學習時間日本3年學習時間計,消費共在37.500歐元, 45.000美元。中國剛於2003年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一千美元。請問37.500歐元,45.000美元,約人民幣37萬元怎麽承受?

美國以外的英聯邦國家沒有第一手資料,不敢瞎說。 “很多學生靠家庭資助就可完成學業,沒有生存的緊迫感。” 世界經理人資訊有限公司CEO丁海森說出這種話,有沒有數據支持?他知道還是他“認為”?“很多”、是百分之幾?還是千分之幾?除了美國還有很多國家,各個國家情況都有很大不同。作為言行有權利也有義務起導向作用的“世界經理人資訊有限公司CEO”,請你按不同的統計樣品,畫幾個表格,顯示給我們看。

還有很多問題,我想慢慢道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