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史海鉤沉]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三軍

(2013-05-24 14:00:26) 下一個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製序列中,曆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83軍。

一、粵軍餘漢謀部組成的第83軍
該軍前身是粵係軍閥餘漢謀所屬部隊一部。1926年7月,粵係第4軍、第5軍主力參加北伐後,各留一部留守廣東後方。1928年春,國民黨軍改為路軍編製製度後,留在廣東的粵係部隊被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929年3月,國民政府在軍事編譴會議後,將第8路軍部隊合編為3個軍十餘個師。1936年6月,在“兩廣事變”後,餘漢謀倒戈擁蔣,被任命為第8路軍總指揮。
1937年10月,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國民政府將第8路軍的第154師、第156師合編為第83軍,隸屬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鄧龍光任軍長,下轄:
第154師,巫劍雄任師長;
第156師,鄧龍光兼任師長。
該軍組成後,奉命由廣東開赴上海,參加了淞滬會戰。此次作戰後,該軍退至南京郊區組織防禦,並參加了南京保衛戰。1938年9月,鄧龍光升任為第29軍團副軍團長後,莫希德繼任軍長。同時,將國民革命軍第62軍第151師調歸該軍。此時,該軍下轄:
第151師,李卓元任師長;
第154師,梁世驥任師長;
第156師,王德全任師長。
同年底,該軍在進行廣東戰役時,由於軍長莫希德指揮不當,部隊受到重大傷亡,陣地失守。戰後,莫希德被押送重慶治罪。

1939年初,該軍建製和番號被撤消,第151師改隸國民革命軍第66軍;第154師改隸國民革命軍第63軍;第156師回歸國民革命軍第64軍。

二、晉軍一部組成的第83軍
該軍前身是晉係閻錫山所屬部隊的一部。1939年3軍,國民政府為加強山西方向對日作戰的軍事力量,以晉軍新組建的第204旅、第206旅和獨立第8旅等部,在山西鄉寧合編為第83軍,隸屬國民革命軍第六集團軍。杜春忻任軍長,下轄:
第204旅,趙叔鴻任旅長;
第206旅,孫福麟任旅長;
獨立第8旅,田齊卿任旅長。
該軍組成後,在山西擔任守備任務。1941年1月,該軍調整編製體製,隸屬國民革命軍第十三集團軍,將原來獨立第8旅裁減,原轄第204旅、第206旅依次擴編為暫編第49師、第50師。同時,另將國民革命軍第43軍第66師改隸第83軍,同年3月,杜春忻去職,由孫福麟代理軍長,賈毓芝任副軍長。此時,該軍下轄:
第66師,王思田任師長;
暫編第49師,衛玉昆任師長;
暫編第50師,郭維新任師長。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該軍在晉東南長治地區奉命參加內戰,在上黨戰役中被晉冀魯豫野戰軍基本全殲,第66師師長李佩膺、暫編第49師師長張宏被俘。此次戰役後,閻錫山重建該軍,下轄:
第66師,曹國忠任師長;
暫編第49師;
原暫編第50師被裁減。
1946年初,國民黨軍隊進行編製調整時,由於該軍缺編人員被裁減,所轄第66師改隸國民革命軍第61軍建製;暫編第49師改隸第43軍建製。

三、新編第3軍組成的第83軍
該軍前身是東北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1947年11月,國民黨軍為加強東北地區的軍事力量,開始大力擴編正規部隊,以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第14師、國民革命軍第13軍第54師與新建的暫編第59師合編為新編第3軍。1948年初新編第3軍改編為第83軍,隸屬第9兵團。龍天武任軍長,楊琨任副軍長,李定陸任參謀長,下轄:
第14師,許穎任師長;
第54師,宋邦偉任師長;
暫編第59師,梁鐵豹任師長。
同年9月,該軍在參加遼沈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軍長龍天武潛逃,軍參謀長李定陸、師長許穎、宋邦偉被俘。其殘部在少將高參陳新、李景佑及軍官訓練班少將副主任薑明之的率領下,向解放軍投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