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三)

(2011-12-09 11:23:32) 下一個



三、第三軍軍長盛文

第3軍原屬朱培德的滇係軍隊,抗戰時期於中條山潰散,後被胡宗南收編,逐漸成為了中央軍嫡係部隊,內戰爆發初期在石家莊覆沒。重新成立的第3軍雖然有總統府警衛部隊作為基幹,但卻顯的華而不實,沒有經曆過大陣戰,唯一經曆的一次“成都決戰”就將這支部隊徹底的打成了“殘疾”,最終在西昌結束了它的曆史。

盛文是湖南長沙人,字國輝,生於1906年8月12日。盛文的軍旅生涯大部分時間幹的都是參謀職務,由於業務出色,曾被讚譽為國軍中的三大參謀長之一(另兩人是郭寄嶠和趙家驤)。但其晚年在接受台灣中研院訪問時,經常誇大其詞並攬功於己身的做法,也被時下的一些學者私下裏稱為陸海空三軍牛皮王中的陸軍代表(海軍是黎玉璽,空軍是徐康明)。

盛文起初有機會成為黃埔一期的老大哥,由於父親反對,才被迫放棄了已經考取的一期學籍,老老實實的讀大學專科去了。待到大學畢業再入軍校時,盛文隻能做六期步兵科的學弟了。盛文的早年戎馬經曆比較坎坷,他先後在雜牌部隊第49師(師長任應岐)、第17師(師長楊虎城)和中央軍第10師(師長李默庵)當基層軍官。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畢業後返回第10師任參謀處主任,這是他初次從事參謀工作。抗戰時期又擔任過天水行營參謀處處長、第34集團軍參謀長等職,頗得胡宗南信賴。

在整個抗戰期間,盛文以實際帶兵官參戰的經曆有三次。其一是1937年的太原會戰,時任第30旅副旅長,旅長穀樂軍負傷後一度代理旅長職務在忻口抗擊日軍。第二次是1938年的晉南攻勢,協助旅長劉嘉樹在霍口村阻擊日軍,為戰區主力完成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後劉嘉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盛文本人也在率部反攻時打下侯馬車站,繳獲了兩倉庫的日軍戰略物資。第三次則是在1945年抗戰接近尾聲的事情了。當時陝北地區的國軍與共軍時有摩擦發生,終於在爺台山爆發了大規模戰事。盛文時任暫編第59師師長,作為先頭部隊率先與共軍交火,成為了反共的急先鋒。戰後暫59師改稱第123師並迎接了抗戰勝利的到來,但與共軍的交鋒卻始終沒有停下。

從1945年起,盛文曆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西安綏靖公署參謀長,製訂了不少對陝北共軍作戰的軍事計劃。盡管盛文製訂的計劃多次得到胡宗南的首肯,但是對於執行計劃的將領來說,卻頗有微詞,部分師、旅長甚至尖銳的指出盛的計劃隻是紙上談兵,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事實證明,自從胡宗南的部隊對陝北共軍發起進攻以來,確實是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有鑒於此,胡宗南把自己的老參謀長羅列調回,希望能挽回局勢,盛文則調出擔任新成立僅半年多的第3軍軍長。胡宗南的希望沒能如願,不到半年時間,陝北共軍不僅將延安收回,還迫使國軍放棄了西安。盛文的第3軍一度在秦嶺與解放軍交戰後就一直被部署在安康,沒有發揮的餘地。到了1949年11月,第3軍隨著大部分友軍退入四川,盛文曾一度奉命增援愛重慶作戰的第1軍,但沒到位第1軍就潰了,於是又奉命開赴成都,擔負起城防任務,盛本人也升任成都防衛總司令仍兼軍長職務。不過盛文沒有想到,他當了防總還沒到半個月,所屬第335師就在樂山向解放軍投降了,這件事讓盛很難堪。

1949年12月底的局麵對於每一位“黨國”將領來說都是種悲劇。這時候國民黨政權所能控製的除了台灣、海南以及東南沿海的一些島嶼外,就隻剩下四川、西康兩省了。這個時候的盛文是怎麽考慮自己出路的呢?選擇投共是不可能的,早在內戰還沒爆發時,他就已經指揮暫59師成了“剿共”的急先鋒,內戰時期又製訂過占領延安的作戰計劃,盛認為共產黨是不會放過他的。此外根據時任成都防總參謀處長的黃烈君回憶,由於盛文的家屬已經撤往台灣,盛本來是想乘座最後一班飛機撤往台灣的,但考慮到當時胡宗南還沒有離開成都,自己離開難免被追究責任,隻能留在成都作拚死一搏了。

國防部為了保存國軍尚能作戰的部隊而計劃棄守成都,將部隊集中到西康再尋戰機。於是胡宗南於12月22日在成都召開了突圍會議。會中決定第3軍同第1軍、第36軍等部互相配合向南突圍,但當23日夜部隊開始行動時,友軍的陳克非、羅廣文兩個兵團就在24日宣布起義,迫使突圍各部停止行動。胡宗南這個時候已經飛到海南去了,各部群龍無首,亂作一團。作為成都防衛總司令的盛文此時隻能硬著頭皮召集各部將領商討出路,最後決定仍執行突圍命令,以第5兵團司令官李文為突圍總指揮,由盛文重擬突圍計劃。由於負責斷後的兩個兵團已經起義,盛文以犧牲36軍123師在成都牽製解放軍為代價,使三路國軍能順利向西康突圍。其中以第1軍為左路先頭部隊,第3軍和第36軍主力則跟隨第1軍行動。12月27日,國軍突圍各部勉強抵達邛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向解放軍投降。當李文的投降命令傳到被包圍在蒲江西來場東北地區的第3軍軍部時,盛文大為吃驚,在與所屬兩名師長商議後仍決定冒險突擊。結果第17師在28日覆沒,副軍長沈開樾和參謀長兼師長鄧宏義被俘,軍直和第254師堅持到29日也告覆沒,師長陳岡陵被俘。盛文則在混戰中隱藏在古廟的柴禾堆中得以幸免,此後經過化裝由水路逃到了香港再轉到台灣向國防部報道。

盛文抵達台灣時意外的獲知,第3軍的番號沒有被撤消,因為335師有一個團拒絕投降成功抵達西康,趙子立的127軍310師也有一個團拒絕起義而抵達西康。經過胡宗南重組,這兩個團分別擴編為第335師和第317師,編為第3軍建製部隊。既然部隊還在,盛文自然就被國防部命令回到部隊裏去。要說盛文到了西康的話,那多半就是戰死或被俘了,好在他還沒行動第3軍被解放軍第184師和第186師分別殲滅了。隻剩下副軍長田中田帶著317師的千餘人突圍至滇西,但仍免不了於1950年7月覆滅。部隊既然沒了,第3軍的番號也就隨之被撤消了,盛文被委以“國防部”參事的虛名直到1965年退役,後曾當過高雄六國飯店董事長,於1971年8月8日在台北病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