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午餐時間侃侃長征......長征那點事兒... ...

(2010-12-03 11:41:35) 下一個

長征,我們形容為史詩一樣的戰爭。看了一些資料,資料片,其實我倒是覺得有另一番景象。


長征,國民黨當時叫“流竄”!不過成者王侯敗者寇,怎麽形容都可以。但是曆史本身,是客觀擺在那裏的。無論加什麽樣的形容詞,這都是一段曆史... ...


1933年10月,國民黨糾集100萬軍隊剿共,其中50萬是針對中央蘇區。毛澤東領導了4次反圍剿均以運動戰讓國民黨無功而返。第五次,毛澤東失去領導權。由李德來代替指揮軍隊。李德是德國人,在戰俘營接受了共產主義,去蘇聯上了軍校。畢業以後好像指揮過一個炮兵連還是啥的,然後被共產國際派到中國。想想有點施拉普納來中國那個意思,啥都不懂,盲目崇拜。指揮10萬紅軍和國民黨硬碰硬,突破四道封鎖以後最後隻剩下3萬紅軍。眼看著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下,東方紅,太陽升,紅軍出了個毛澤東。毛澤東任軍委副主席,其實掌管軍權,他挽狂瀾於即倒,喊出了,“風緊,扯呼!”於是長達2萬5千裏的流竄開始了。


為什麽叫流竄?其實挺貼切的,去哪裏也不知道,就是跑!溜之乎也!和共產國際聯係的電報機也丟了,這下好了毛澤東同誌如脫韁野馬,脫困蒼龍,誰也別想管我了,幾十年的不得誌與積累一下子爆發了!有同誌建議去新疆或者蒙古,因為那裏離蘇聯近可以得到補給。這個建議當時就被毛否決了!心說:“俺好不容易把電報機扔了,不受約束了,怎麽可能還去那裏受人指揮?”


毛澤東建議,去貴州與四川交界,兩省軍閥都不願意自己剿匪,也不願意聯合剿匪。最好能把紅軍趕到另外一個省會去。貴州軍閥王家烈是當時戰鬥力最弱的軍閥,他手下都是有名的“雙槍兵”。一杆大搶一杆煙槍,到了陣地先集體吸煙,這是當時著名的一景!遵義會議以後長征正式開始,一直沒有目的地,就是跑!什麽四度赤水,飛奪瀘定橋之類的偉大戰役,你說四度赤水是為了占據哪裏還是有什麽軍事目的?都沒有!就是來回打,來回跑,保存實力!這不是流竄是什麽??????????


一張去年的舊報紙,成了長征時候紅太陽最興奮的時刻:


剛剛走出雪山草地的中央紅軍,幾個月來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就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已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都不知道。正因為這樣,也就無法確定到哪裏去、在哪裏落腳的問題。當時,毛澤東是準備打長期無後方的遊擊戰爭。謝覺哉曾經回憶道:

  我在過了大雪山的時候,毛主席找我和徐老、林老、董老談話說:看來咱們的部隊是要長期無後方地打遊擊,你們年紀大了,在部隊上長期搞下去,會把你們拖死的。到了甘肅以後,你們可以自找掩護關係,到白區去做黨的地下工作,請予以考慮。

  黨中央之所以確定中央紅軍去陝北,並在那裏落腳,這是因為在一張國民黨的報紙上看到一條令人興奮的消息。謝覺哉這樣談到了當時的情況:

  闖過了甘肅臘子口,過了大草灘,行軍一天,到了哈達鋪宿營,買東西揀到一張7月×日的《晉陽日報》,上載“陝北劉誌丹匪部已占領六座縣城,擁有正式紅軍五萬餘人,遊擊隊、赤衛隊和少先隊20餘萬人,窺視晉西北,隨時有東渡黃河的危險性。”過了哈達鋪鎮,我想好去蘭州找關係的方案,準備離隊,去請示毛主席。他也把《晉陽日報》的消息告訴我,並說:“看來劉誌丹在陝北開辟了一塊革命根據地,到了陝北再說吧。”於是,我們沿途避免打仗,減少戰鬥減員,晝夜兼程地往陝北趕.


1936年,紅一、二、四方麵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長征的意義:


在長征以前共產黨沒有固定領導,有領導也是非常不成熟的。長征鞏固了毛澤東領導地位,毛澤東近乎天才的軍事嗅覺和遊擊戰略徹底折服了其他元帥。共和國10大元帥9個參加過長征,1983年,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問鄧小平長征時候你在做什麽!鄧小平就回答三個字“跟著走!”這反映了絕大部分元帥們的心態,大家都懵了,低頭跟著毛澤東走吧,紅太陽照哪裏我們走哪裏,愛咋地咋地!


到了職業官僚江NAIVE嘴裏,長征就變了,明明就是風緊扯呼的事情,他說長征是:


  • 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

  • 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 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 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 長征圖:


    圖文: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