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如常去打一場球,完後三五人去填肚子。去一家熟悉的茶餐廳,老板是個中年大叔,餐廳一如既往地忙碌,人聲鼎沸,然而坐下沒多久,耳尖的我還是聽到了嘈雜的人聲中隱隱約約飄著一些歌聲,許是不想太影響客人吧,老板盡量把音量放低。沒多久另外幾人也聽見了,這是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一位天皇巨星的歌聲,大家平靜地對視了一下,都默默地聽著,席間少有交流。倒是鄰桌的幾位小青年,大聲說著這個April Fool 怎樣整蠱人的趣事,是的,四月一日對於他們,是一個歡樂又不真實的日子;而對於我們,是一個沉重又不真實的日子。
從來沒有寫過關於張國榮的文字,這是第一次。很誠實地說,當年的我並不是他的粉絲,瘋狂收集偶像資料、痛哭流淚或徹夜不眠這些事,我從來沒有做過。對於我他就是一個陪著我們一起長大的哥哥,他的歌、他的電影我耳熟能詳,他的影像隨處可見。當然,他有著盛世美顏,是舞台上的王者,一個時代的超級巨星,一切的完美、優秀、不可及或不可超越…..的讚美詞,用在他身上都不為過。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嘎”地一聲在一瞬間停住了,以一種極粗暴、極難看的形式,在一個極諷刺又帶點不真實的日子。
我想,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一處痛得說不出來的地方,而十四年前的這一天,或許是一代人內心痛得說不出話的地方,不管他/她是否崇拜過張國榮。痛,在於震驚和難以接受,就象見著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物,“哐”地一聲在你麵前摔個粉碎!而所有人都覺得應該可以阻止這件事發生的,如果能對寶物更加愛惜,如果能夠更加愛護,如果…… 然而,它就是那樣毫不顧人們感受地,摔爛了。
十四年,對於一代人來說並不好過;對於很多人,人生無常的見證,可能就在那一天強迫地發生了。過度受驚的反應,有人會聲嘶力竭痛哭流淚,有人不說不想不正視,隻默默地用時間的年輪,將那份痛層層包裹,直到看不見、感受不到。 極少與別人討論張國榮,但是他的歌,仍然一年一年地聽,每一次聽,感覺都會與上一年有點不同。年輕時聽張國榮,覺得他就是那個意氣風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不羈少年,想不明為什麽用這樣的方式來結束完美。中年後再聽張國榮,才發現他的歌聲裏有故事、有滄桑,尤其是後期的作品,盛名之下的孤獨、光環背後的落寞、尋愛不得的執念、無法超越自我的無奈……. 聽著聽著竟有些傷感起來。在我心裏他好像越來越真實了,盡管他離去的時間已經越來越遠。近幾年竟開始收集起他的作品來,慢慢欣賞。越欣賞,就越想了解他的全部。有一年經過香港,還特意跑去他常去的酒店,坐了一會兒,盡管午後的太陽照得我有點暈眩,在那樣高貴又優雅的地方,腦海中還是無法抹去一個血淋淋的影像橫躺在馬路中間的畫麵....... 不過那次之後,我好象更走進了他的真實,竟有點理解為什麽是這樣殘酷又淒美的結局。一個執著的人,對於擺脫不完美的那份執意,可謂千軍萬馬,如汛洪猛虎。也許有人覺得,作為藝術家的他,選擇這樣驚世駭俗地離開,本身就是一件驚世駭俗的藝術品,但我不認為那是他的本意,在那一刻他隻是一個無助又無奈的中年人,他的苦、他的痛,當我們走到這一步,也許也會慢慢經曆,隻是大多數人痛過,就成了習慣,繼續蹣跚地走。而哥哥,他或許痛得撕心裂肺,他對釋放的渴望,遠遠高於對這個世界的留戀。這麽多年後再回看,內心依然輕歎。很想對他說一句:哥哥,如果、如果你能放下那一念的執拗,或許,你會看到這個世界更多雲淡風輕的美。
十四年了,對於愛他的我們,不是漸漸淡忘,而是漸漸學會了接受 - 接受不完滿的現實,也接受人生的種種無常和鄂然。那份隱藏多年的痛,也終於能夠說出口,並平靜地去正視它、剖析它。
哥哥的哪首歌讓你感觸最深?是早期的“明星”?-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會想起我;當你見到星河燦爛,求你在心中記住我......” 還是後期的“我”?-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都讓人暗暗感傷。但至少在14年後明白了一樣事:每個人,都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有的天生璀璨些,有的黯淡些,不過總有存在的理由。平凡如我,隻要淡淡地一直亮著,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好的交代。
對於曾給我們帶來溫暖的人,無論此生還有機會見著,或再無機會見到,都很想在心裏大聲對他/她說一句:嗨,你好嗎?我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