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從北京到倫敦,本來就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一個代表著東方的古國,一個代表著西方的古國。很自然地,人們就會將這兩屆奧運會作比較,看看這兩個最具有曆史的大國,如何在開幕式上各顯風采。有北京的金玉在前,人們都會好奇,倫敦,能否超越?
說倫敦開幕式沒有參考北京開幕式,打死我都不會相信的了。以往的開幕式,都不會那麽集中地向世人呈現主辦國在人類曆史上的貢獻。中國開了先例,提醒了世界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曆史,有著偉大的“四大發明”,是世界文明的先驅,並以柔美、磅礴的形式,將這一段悠久而獨特的曆史展現出來。確實在今天,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應該不多吧。在這樣一個“世界盛事”上提示一下,可能遠比他們在科普書上學到的中國曆史,印象要深刻得多。
好了,輪到英國人了,英國人想既然你們中國展現了古代文明,那我們就不一爭長短啦!他們寧願放棄舉世聞名的莎士比亞,就是要展示與中國不同的文明 - 近現代文明 !於是,一切從“工業革命”開始。讓人目不暇接的表演,是他們在舞台上展現出由英國發起的“工業革命”,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上起著怎樣劃時代的意義 !將人類從幾千年“田園風光”的農業社會,一下子進化到工業社會,接著而來的西方自由、明主和平等思想的傳播,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大不列顛帝國最輝煌的歲月,都凝聚在這一段了。他們要提醒世人的是:英國,才是“西方文明”的先驅…… 幸好導演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了,沒有再繼續展示因工業革命而衍生的領土擴張、版圖擴大……
本來我就不大明白,明明是一個全球性的體育盛事,為何典禮上要呈現某一國的“威水史”?不過想想這本來就是一個商業化的世界,主辦國出錢又出力,在典禮上順帶做一做本國的“廣告”,也是無可非厚的。當然能讓英國人民感到驕傲的,除了近代的“工業革命”,還有許許多多現代的東西:讓全民引以為豪的醫療製度;影響了半個地球的英皇室代表 – 英女王;經典不衰的007占士邦;萬人迷碧鹹;令人捧腹的憨豆先生;哈利波特、伏地魔、小飛俠、互聯網創始人、滾石樂隊…… 讓人目不暇接!整個開幕式就象是一部“英國近現代史”的大型歌舞劇,也讓象我這種易患“曆史善忘症”的人補了一課。
相比之下,北京奧運開幕式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就少很多了。張藝謀可能在暗地裏捶著胸:早知道英國人這麽“顯擺”,當初就應該把中國的“四大名著”、女媧補天、孫悟空、李小龍、楊利偉……都搬上去了。而美國人可能正在後麵掩著嘴竊笑:下次再輪到美國辦奧運,他們就要將迪士尼樂園、好萊塢、iphone、喬布斯甚至麥當勞叔叔搬上去,現代年輕人可能更有認同感!有曆史的“顯擺”曆史,沒曆史的“顯擺”品牌,會不會成為奧運會開幕式的一種趨勢?
不予質疑兩場開幕式都非常精彩,也各有亮點。有的人覺得倫敦開幕式略顯雜亂,不如北京開幕式般整齊劃一、雷霆萬鈞。其實在西方社會,你永遠不可能要求民眾的步調是整齊一致的,民眾的歌舞昇平、自由隨性、誌在參與,可能正是它想表達的。北京開幕式和倫敦開幕式,它們給人的觀感,其實正是這兩個國家給世人的感受:前者氣勢磅礴、一鳴驚人,遠觀,甚有泱泱大國之勢,令人震懾;後者突顯人文、關懷、自由,從英女王到殘疾女孩,各種膚色,各個階層,從尊貴到弱勢,都受到關注。
仍清晰記得四年前觀看開幕式時的激動和澎湃,內心而發的自豪感。這個世界除了普世的審美觀,還有一種自我身份的歸屬感。如果問我更喜歡哪一場開幕式?作為一名華人,很自然地,我會對中國的曆史和文明更有認同感,也更懂得欣賞。個人認為北京的開幕式,從規模到美感到震撼力,至今無法超越。當然,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擁有各種高科技 ,象互聯網 – 那不僅僅是讓我們結交朋友和開拓眼界,也是讓我們習慣於用更寬容的目光,去欣賞、理解各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是嗎?
------------------------------------------------
滾石樂隊?
一個很好的笑話。
另一個隻不過是一場國際上四年一度的遊戲聚會而已。
在細細想了一下,最後,我確實認為:
北京奧運的開幕式比倫敦的...至少好過(3)倍!
北京是絕對的好!!!
順便,而必須要說的是:
美國的媒體大有歧視啊!
看看他們現在,在在各方麵(網路,報紙,電視...)都有很多的倫敦運動會報道,而四年前,美國的新聞,幾乎都不報道北京奧運的活動!
他們做的十分可惡!!!
北京建館的工人不知有何感想。
倫敦:童話
____________
form Wikipedia:
After walking up Glastonbury Tor, Brunel delivered Caliban's "Be not afeard" speech from Act 3, Scene II of Shakespeare's The Tempest, reflecting Boyle's introduction to the ceremony in the programme.
Have you ever wondered that why China has no (new) friends, and losing the remaining few, fast?
In additional to (/because of) its brutal dictatorship, Chinese culture and values (post-1279) have no universal appeals, among other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