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聖彼得堡 (上)

(2012-06-26 13:23:45) 下一個
聖彼得堡是這次波羅的海的重點。遊輪停留了二天,活動的內容較豐富,所以留在最後才寫, 而且分為二部分。俄羅斯是中國的近鄰,蘇聯曾經是咱們的“老大哥”,因為受到學文學的老媽影響,青少年時代曾讀過許多俄國古典名著及有關衛國戰爭的文學和曆史作品,對那片土地是一直非常向往。2007年女兒高中畢業,曾經想安排去中國和俄羅斯旅遊,可是申辦俄羅斯簽證是非常的麻煩,麻煩到我們放棄了去俄羅斯的想法,而去了日本和澳洲。 今年訂了波羅的海 cruise 後不久,我就在NCL的網頁上訂下了二個整天的 shore excursion: imperial st petersburg, pushkin &the hermitage. $468/person. 應該說不太貴,因為搞個俄國簽證,簽證費加代辦費要二百多呢。跟著遊輪的活動,就可以免簽證啦。
1。 羅曼諾夫王朝的幾位有影響的沙皇:
聖彼得堡曾經是俄國最後的王朝,羅曼諾夫王朝的古都。 羅曼諾夫王朝前後有三百多年,出了十八個沙皇。其中最著名的的是彼得一世和凱薩林二世兩個大帝 (the great)。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兩位大帝和幾個較有名的沙皇。有些資料來自導遊講的故事,屬於野史,不必仔細推敲。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彼得大帝是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位沙皇。他既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工程師。當時俄國很落後,是個農奴製國家,比中國清朝及西方列強英法德都差得好遠。彼得大帝到歐洲作長期考察,並且隱名埋姓,在荷蘭和英國的船廠做工,學習造船和其它技術。回國後,彼得大帝大力推進歐化運動,實行富國強兵,建立了正規化的陸軍和海軍,蓋了俄國第一個兵工廠和報館。也做了些政治及經濟改革,設立了參議院,讓工廠主買農奴去工廠做工。
建都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的決定。原來俄國是個內陸國,聖彼得堡那時隻是片海邊的沼澤地,屬於瑞典國王所有。在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中,彼得大帝打敗了歐洲強國瑞典,奪取了芬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大片土地,並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建都聖彼得堡。在彼得大帝的親自設計和監工下,聖彼得堡發展成為東歐的文化和經濟中心,俄國的對外貿易交流的窗口。彼得大帝被公認為是俄羅斯西方化現代化的奠基人。彼得大帝儀表非凡,身高205公分,為當時歐洲最高個的皇帝,不折不扣的“高富帥”。可是不象中國的皇帝可有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彼得大帝一生僅結過兩次婚。第一次結婚才17歲,妻子是父母通過選美挑出來,是個虔誠的東正教徒,非常保守傳統,而彼得大帝則思想開放崇洋西化,倆人貌和心不合,沒幾年彼得就與她離了婚,還把前妻送去了修道院。彼得大帝第二個妻子瑪爾塔出生於立陶宛的農家,從小成為孤兒被路德教牧師領養,成年後嫁給一瑞典騎兵。大北方戰爭中瑞典戰敗,瑪爾塔也成為俘虜,後又變成彼得大帝手下臣子的情婦。彼得大帝在那個臣子家見到瑪爾塔後,竟然一見鍾情,不久就讓她做了皇後,倆人一起生了九個孩子。在彼得大帝死後,這個出身低微目不識丁的女子又成為俄國女皇,凱薩林一世(Catherine I).
凱薩林大帝(Catherine II, Catherine the great): 
凱薩林二世是德國人,一個沒落貴族家的女兒。14歲跟母親遷移到俄國,學俄語改信東正教,16歲嫁給彼得大帝的孫子彼得三世。夫妻長期不和,後夥同情人及近衛軍將丈夫彼得三世謀殺,登上沙皇寶座,成為凱薩林二世, 統治俄國近三十五年。凱薩林二世曾經多次親自領兵作戰,打敗了俄國的三個死敵:土耳其,瑞典,波蘭。打通了俄國到黑海的出海口(這是彼得大帝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三次與普魯士(即德國)及奧地利一起瓜分了波蘭,還並吞了克裏米亞汗國,征服了西伯利亞,大大地擴大了俄國的版圖。在她的領導下,俄國在18世紀下成了國土最大和人口最多的歐洲強國。凱薩林二世有句著名的豪言壯語:“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凱薩林大帝酷愛讀書,與當時的哲學家思想家伏爾泰等等保持書信聯係,並在他們經濟困難時給與資助。她隻結過一次婚,但是據說情人達幾十上百個,上至國王下至仆人,親密關係超過一年的有名有據的就有十二人。他們不僅僅是她尋歡作樂的搭擋,也是她篡權維權的忠實助手。凱薩林大帝的生活軼聞長期以來為人們津津樂道,也曾被許多文學文藝作品描述過。
亞曆山大一世:
亞曆山大一世是凱薩林大帝非常寵愛的孫子,從小親自撫養按未來君王精心培養,還留下秘密詔書要讓這個孫子繼位(據說詔書被她兒子保羅燒了)。凱薩林大帝去世四年後,她的最後一個情人將保羅一世刺死,讓保羅的兒子亞曆山大成為沙皇,完成了凱薩林大帝的心願。
亞曆山大一世最大的成就是打敗了拿破侖。亞曆山大一世手下的俄軍元帥庫圖佐夫,誘敵深入後放火燒了莫斯科,拿破侖大軍進了個空城,沒了補給。在俄羅斯的嚴冬,饑寒交迫又爆發了傷寒。俄軍先是以逸待勞,然後是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反攻到巴黎。然而進駐巴黎後,年輕的俄羅斯近衛軍軍官們看到了法國大革命後的繁榮和自由,痛切地感受到是專製的沙皇製度阻止了俄羅斯的進步,從而組成了要推翻沙皇的秘密組織。這些人即是 “十二月黨人”。他們在1825年12月舉行了武裝起義,試圖建立共和國或君主立憲製度,可惜慘遭失敗。
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一世是亞曆山大一世的三弟,俄國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殘酷鎮壓了十二月黨人的武裝起義,下令將五名帶頭的處於死刑,另外一百二十多名終生流放西伯利亞。十二月黨人都是年輕的貴族精英,為了民族的利益而起義,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和自由。而他們同樣為貴族階級的妻子們,對已成為囚犯的丈夫不離不棄,幾乎全部自願地跟隨著去了遙遠的西伯利亞(路上走了四年),讓世人見證了愛情的高尚和偉大,見證了俄羅斯婦女的美麗和堅韌。
尼古拉一世也是個愚蠢的沙皇,是他將阿拉斯加以七百二十萬美元的代價賣給了美國。
亞曆山大二世: 
亞曆山大二世是俄羅斯的林肯。在他做沙皇期間,做了大量的政治改革,廢除了農奴製,並著手開始搞君主立憲製,引起了貴族們的不滿和恐慌,把他給刺殺了。
尼古拉二世:
羅曼諾夫王朝的最後一位沙皇,也是最倒黴的一位沙皇。執政後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尼古拉二世在東線率領俄軍打仗,國內交給皇後和幾個庸臣管理。前線打不過德奧聯軍節節敗退,國內則經濟崩潰民不聊生。罷工,示威遊行頻繁發生。終於在1917年發生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全家被臨時政府關押在西伯利亞。同年爆發了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落到布爾什維克手裏,被移到烏拉爾山區附近。1918年,尼古拉二世,他的皇後,五個兒女(四女一男,14-23歲)及仆人全部被秘密處決(據導遊說是列寧下的命令),屍體被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毀,殘骸被埋藏在一個廢棄洞穴,一直到1990年代才被重新發現,並且經過 DNA 鑒定確認。1998年根據俄總統葉爾欽指示,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安葬在皇家教堂-彼得保羅大教堂內。2008年俄國最高法院為尼古拉二世全家平反,說他們都是蘇聯鎮壓的犧牲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readwater 回複 悄悄話 Lucky, 請讀你的qqh.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