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簡史》這本書的評價
蔡誌東
2016/8/31
我沒有讀這本書,按理說,我沒有資格對這本書說三道四,但是,坦率地說,我可能沒有太多的興趣去讀這本書。一方麵,我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再加上眼睛不太好,這大大限製了我讀書的範圍。另一方麵,看了為人父 (熱門博主)寫的讀書筆記,大致了解了這本書的基本觀點,說實話,我對該書中的一些觀點不太認同,因此,即使我有時間,有精力,眼睛沒有問題,也不太可能立即去讀這本書。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578/201608/1205818.html 讀書筆記:《人類簡史》(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578/201608/1203147.html 讀書筆記:《人類簡史》(上))
這本書顯然不是科學書,而是曆史書。和愛因斯坦有些相似,曆史,有時間讀讀也無妨,了解一點也是可以的。但是,它絕對不能激發我內在的興趣。在愛因斯坦所有的學科中,曆史是最差的,我也是如此。如果把曆史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聽聽也很有趣,但是,如果要你把那麽多內容,時間,地點和人物全部記下來,那就是一種負擔和痛苦,人的大腦不是用來記憶這些過時的、陳舊的、無聊的東西的,而是用來創造新的知識的,這就是為什麽我不太喜歡曆史的原因。
不過,我曾經有一個短暫的時間,大概幾個月吧,對曆史著了謎,非常非常感興趣,主要原因是因為那個時期,我沒有太多的追求,沒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待我去做。
坦率地說,作為一個文科生或人文主義學者,特別是環保主義人士,這本書或許確實值得一讀。但是,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或實業家,不讀也罷。當然如果時間很充裕,作為調節身心的一種手段,讀讀也無妨,其作用和讀金庸的武打小說差不多(對我而言,金庸的小說吸引力遠勝於它)。
從這本書中,我既看不到“人類智慧的光芒,也看不到獨一無二、震撼人心的新觀念,更沒有什麽指導我們行動,提升我們生活質量的有實用價值的東西,看到的隻不過是主觀色彩極其濃厚的個人對人類社會發展史的看法,這些看法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是片麵的,武斷的,錯誤的,甚至荒謬的”
從思想層麵來說,這本書既沒有什麽深度(指透過現象直達本質的洞察力)、也沒有什麽寬度(指多角度,寬視野看待事物的能力)、更沒有什麽可信度(書中的許多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也沒有什麽可靠的證據)。
對我個人而言,有太多更具吸引力的書值得我去讀,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溫伯格寫的《宇宙學》,李淼寫的《超弦史話》,還有分子生物學,養生保健類的書等。這些書的吸引力要比《人類簡史》強得多!
宇宙的演化,物質的結構,人類的起源,這是自然科學的三大任務。讀《宇宙學》可以了解整個宇宙的演化,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能比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更加神秘,更讓人激動人心的?而《超弦史話》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超弦理論的發展史和基本內容,能夠讓我們知道,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形形式式的東西,是如何從一無所有的真空中誕生的?每一種粒子都不過是弦的振動模式不同而已,或者說,每一個粒子,以及由這些粒子組成的物質,包括我們人類自身,都不過是場或弦的交響也而已。在科學的最高點上,科學和藝術,確切地說是物理學和音樂,達到了最完美的結合!不僅如此,在最高點上,科學和佛教的核心理念——眾生皆平等,也得到了高度的統一。既然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宇宙之弦的交響樂,當然他們是平等的。
這本書的副標題為:從動物到上帝,從科學上講,這個標題是不科學的,一方麵,人屬於高等動物(生物學層麵),另一方麵,科學中沒有上帝的位置,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證明了,我們的宇宙不需要上帝。因此,談論人類從動物到上帝的演變,本身就是一個不科學的命題。再說,從宇宙演化的角度上來看,從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也即從動物到信仰上帝的人類)隻不過是極其短暫的一瞬間,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對此做出了非常詳細的說明,沒有太多值得我們去研究的東西。
在宇宙最複雜的層麵——也即生命誕生這個問題上,我最感興趣的是:碳、氫、氧、氮、磷、硫等少數幾種元素是如何形成生命的?當然還有人類的各種慢性病,比如癌症,糖尿病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預防?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回答宇宙的演化,物質的結構和人類的起源問題,是需要大智慧的,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具有無比強大的吸引力!而《人類簡史》中看不到智慧的蹤影!
下麵對《人類簡史》中的一些觀點作一些理性評價。
對於此書中的兩個基本觀點即“曆史無正義”;“人類的發展趨勢是走向融合”,我是基本認同的。不過,這兩個觀點並非他首次提出,因此,談不上真正的創新,也沒有什麽令人震撼的地方。
曆史之所以沒有正義,那是因為它是由帶有時代烙印的人寫的,因此,曆史永遠沒有現代史,隻有古代史,現代人寫的曆史都不太真實,隻有經曆了幾百年數千年之後,曆史的麵貌才比較真切。比如對毛澤東的評價,現代人怎麽能做到客觀公正?沒有了客觀公正,又何來的正義?
正是因為曆史戴上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太過主觀,受當時的政治氣氛所左右,所以和科學是背道而馳的。科學講理性,講客觀,它是真實的,所以我才喜歡,而曆史很難做到這一點。科學重創新,曆史重記憶。科學能了解過去,判斷現在,預測未來,而曆史永遠隻能知道過去,既不能判斷現在,更不能預測未來。
中國人向來喜歡炫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美國基本上沒有曆史,曆史是一種資本,一麵鏡子,但是如果不能正確看待,也會成為一種包袱,阻礙人的思維。中國人講傳承,美國人講創新,因為美國沒有曆史(短短的一二百年曆史可以忽略),所以沒有包袱,能輕裝上陣,能一往無前,能開天辟地,所以
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有些人非常喜歡曆史,整天看《資治通鑒》,看紅樓夢,從這麵鏡子中得到了什麽呢?那就是整人的方法,整天鬥來鬥去。紅樓夢看多了,整天做白如夢,
畝產十萬斤,這都是看紅樓夢看多了的緣故。
鄧小平不喜歡看資治通鑒,也不喜歡看紅樓夢,喜歡實幹,於是有了改革開放,有了中國的長足發展。所以曆史這麵鏡子,到底能照出什麽?是光明還是邪惡,很難預料,它是由個人的修為而決定的。
關於人類的發展趨勢是走向融合的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認為:融合等同於統一,這是一種不正確的看法。各個國家走向融合的過程中,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一些特點,並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他認為,在人類走向融合的過程中,有三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即:貨幣、帝國和宗教。這種看法是片麵的,也是膚淺的。
在我看來,推動人類走向融合的最重要的因素有四個,首先是語言和文字。語言是交流的工具,統一的語言可以消除人們交流的障礙,文字是傳承的載體,它能把幾千年的文明成果傳承下來,讓後人發揚光大。英語的通用性為世界各國交流和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是科學和藝術,科學是無國界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藝術也是如此,它是通用的語言。比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不論你是那個國家的人,都能聽得懂。第三是經貿關係,經濟上或者商業上的往來,為各國走向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經貿不等於貨幣。第四才是尤瓦爾所說的貨幣,帝國和宗教。統一的貨幣當然有利於各國的融合,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世界也很難采用完全統一的貨幣。帝國主義采用戰爭的形式強行進行融合,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也很難真正融合,而宗教僅僅是一種信仰,既然是信仰,就因人而異。沒有任何一種宗教可以一統天下,讓所有人都信仰它。事實上,即使都信仰基督教,因為觀點的不同,也可能互相殘殺。因此,宗教對融合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總而言之,尤瓦爾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不夠全麵,也不夠深入!
在《人類簡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即它徹底否定了農業革命的作用,這是不科學的,錯誤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荒謬的。
通常我們隻談論三次技術革命,即蒸汽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事實上,在三次技術革命之前,還有一次極其重要的革命,那就是農業革命。它對人類的進步所起的作用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在農業革命之前,人類和普通等動物沒有什麽兩樣,居無定所,靠采集野果和打獵為生,正是因為有了農業革命,有了水稻和小麥的種植和野生動物的馴養,才使得人類能不依賴於無保障的采集和打獵,生活才有了保障,生活質量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可以這樣說,農業革命是人類第一次改造自然,適應自我發展的嚐試,是人類利用自己的智慧為自身服務的典範。
如果沒有農業革命,那麽你現在還處於居無定所,到處遊蕩,到處采集野果,時刻麵臨著豺狼虎豹襲擊的危險,吃了上頓沒下頓,活了今天不知道能否活過明天的境地。真不知道,《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麵臨這樣的處境時,還有什麽閑情逸致來寫他的《人類簡史》嗎? 沒有農業革命,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三次技術革命,當然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文明。還有誰願意讀你的《人類簡史》?
說什麽,馴養野生動物如何如何殘忍?要是不馴養,我們就不得不殺死更多的野生動物來充饑,馴養可以保護更多的動物免於滅絕。因此,尤瓦爾的觀點是相當片麵的。
這本書中還有一個觀點是錯誤的,即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是反人性的。這本書的作者大概隻知道西方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根本不了解東方的佛教和道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了某種觀點可以互相殘殺,死亡數百萬人,佛教和道教不會。佛教的第一條戒律就是戒殺生。佛教的最核心理念是眾生皆平等,行善積德。這是最符合人性的宗教,怎麽可以說所有的宗教都是反人性的?基督教中沒有平等,因為上帝和普通人就不平等。上帝是萬能的,所有人隻能聽他的指示,服從它的召喚。伊斯蘭教有真主,我們也不能違背它的旨意。佛教和道教中沒有權威,沒有上帝,人人可以成佛,隻要自己願意努力即可。
這本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認為虛構故事的能力對人的智能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錯誤的,至少是片麵的。
對人類智能的發展而言,在我看來,語言和文字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科學和藝術,虛構故事僅僅是文學中的一個部分而已。虛構故事,說好聽一點是想象,說不好聽點,就是胡編亂造,滿嘴謊言,這算什麽能力?它對人類的智能發展又有多大用處? 這本書的作者之所以把虛構故事看得如此重要,是因為曆史本身就是故事,而且不少是虛構的不真實的故事。他不知道:科學是人類智慧最高貴的結晶這句話。他認為平等是虛構,國家也是虛構?這基本上是胡說八道,國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存在,怎麽和虛構掛上鉤?平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怎麽能說是虛構?他不知道平等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平等是一條主線,實際情況總是在這條主線上下震蕩,自然界是如此,人類社會也是如此(我在《與初學者分享學習相對論的一些體會》中的原話)。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作者缺乏對科學和藝術的了解,視野不夠開闊,角度不夠全麵,既沒有足夠的思想深度,也沒有足夠的思想寬度,僅僅是對人類發展史的一些個人的看法,這些看法很多都是片麵的,不正確的。
成千上萬這本書的粉絲,如果聽到我如此評價這本書,會氣得暴跳如雷,本書的作者如果知道我這麽評價這本書,也會惱羞成怒。
但是,批判已經成為我的一個習慣,它融入了我的血液和骨髓裏,戴著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一切,這是我的個性,我不想改也改不掉。
所謂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在無數的讚揚聲中,偶爾聽一聽我對這本書的不和諧的雜音,不全是壞事。至少可以使你更全麵地看待問題。
一孔之見,未必正確,僅當拋磚引玉。【退休以後,如果沒有事情,我或許會認真閱讀此書,但目前不會】。
蔡誌東 20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