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兒的春夏秋冬

人生隨筆,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我這兩天的反思,+再次推薦一本書。

(2021-01-10 16:02:33) 下一個

 於 2013-01-23

看大家如火如荼,我也趕緊反思了一把這麽10來年做母親。 一反思不得了,發現:

1. 做父母就7,8年10來年。 孩子12,3歲以後,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微乎其微。 不管你承認與否,青春期開始後,同樣的話, 孩子聽教練的, 朋友的, 朋友的父母的, 但是自己的父母說出來孩子未必認同,這是孩子自己在成長。 成長的第一步就是懷疑, 否定。 父母能做的就是早早的surround him/her with good friends, teams, groups etc. 

2. 出來混的, 總是要還的。 我仔細問自己, 有一件事情做的不好, 孩子小時候我沒給她什麽story time,幾乎沒和她一起讀過書(晚上睡覺都是她給我講故事:-))。 原因很簡單,我特別不喜歡兒童讀物。 我喜歡小人書, 沒什麽字的漫畫,因為可以自己編故事,但是不喜歡教孩子認字時候的兒童讀物 (2-6歲)。 孩子二年級的時候是老公在床邊給孩子讀harry potter第一部讀下來(我沒給她讀, 因為最開始的時候讀每一句話都要被她打斷問問題, 我沒有這個耐性), 孩子開始自己看了。 從那兒以後我就開心壞了, 因為她很多的書我也喜歡看。 我們一起看, 一起討論。

但是中文書就欠缺, 我不愛看那些中文學校的教材, 枯燥無味, 孩子小學雖然一直上中文學校, 但是沒看過什麽好玩的東西。沒興趣, 中學就停了,不用不看,現在看不了啥了。 這兩天我反省了, 昨晚開始給孩子讀胡適關於18,9歲大學生選擇專業的一篇文章。 閨女看不了中文了,我全文給她讀的。 要說胡適的白話文真是很適合給孩子讀, 閨女隻打斷了我一次問了一個詞是什麽意思, 其他全文聽下來全聽明白了。 

我欠閨女的, 我準備隻要她還願意聽, 我就一直會找中文的東西給她讀。 昨晚讀下來還行, 她聽明白了, 也同意胡適先生的看法。 

另外再次推薦那本7 hab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一書。 閨女已經反反複複看了好些日子了, 上個周末對我說, 媽媽你來看我的mission statement.她一直在鼓搗這本書, 但是並不告訴我都鼓搗了些啥,這是第一次主動給我分享。 我去她房裏麵一看, 牆上貼的那mission statement, 一條一條, 一環扣一環我都寫不出來(當然啦, 到底是孩子, 怎麽貫徹執行還有待觀察)。 要說做父母, 每個父母可能都有過體驗, 就是突然就覺得humble 了。 我以前沒這個感覺, 那一刻真的就是humble了。 我覺得孩子就是我的老師。 

我準備在她離家以前, 把我所有能想到的還沒做到的事情, 或者以前做的不夠好的事情, 都做了。 我就沒有什麽遺憾了。其他的事情, 眼界所限, 壓根兒想不到的, 我也不難為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