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中格調

(2010-11-17 18:24:08) 下一個

今天無意中翻到這樣一首詩:“愛君筆底有煙,自拔金釵付酒家。此生修得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

這當然是一位mm寫的,這位富家長大的才女mm為著一句“愛君筆底有煙”毅然嫁給了當時死了老婆孩子還沒個功名的丈夫,在前朝定然是需要勇氣與魄力的。丈夫當然是位才子。這位才子當然是雖然清貧但格調高遠,其中重要的證據就是他一口氣寫了八首梅花詩,其中有“花中資格本遲遲,鐵石心腸淡可知”之句。所以這對才子才女的結合在當時的文壇不失為一段佳話。

可惜的是前人筆記中對這樣神仙眷屬的佳話一般不會記載到才子美人相攜老去,於是我能找到的這段故事的最後記載是才子同學人到中年當上了知府時的插曲:格調高遠的才子偷偷到江南討了一位如夫人,不過我們的才子並不想破壞原有的風雅佳話,才子很聰明,巧妙的安排了年輕漂亮的如夫人和半老才女的會麵——當然會麵中才女mm並不知道小姑娘和丈夫的關係。作弊成功的才子忍不住得意之情,延續一貫的風雅寫了這麽一首詩:“秋菊春蘭不是萍,故教相遇可中亭;明修雲棧通秦蜀,暗畫峨眉鬥尹邢;梅子含酸都有意,倉庚療妒恐無靈。天孫冷被牽牛笑,一角銀河露小星。”我想一貫和才子夫婿詩畫唱和的才女mm在見了此詩之後,會不會在恍然大悟之餘作《可中亭二美圖》相酬呢?

看到這裏,相信很多人已經被我騙了,我並沒有為才女mm打抱不平的意思,前朝才女們有著她們自己的價值觀,既然修得才子婦便是她的自我實現,我無意隨意品評她的人生。其實以上隻是一個引子,隻是本著我一貫的偏題作風扯了老長,我本來隻是想引出一樣在這個故事中權作點綴卻又微妙的不可或缺的小配件——梅花。

在這個故事裏,梅花是他們格調的象征。才子詠梅花是暗詠自己格調高遠,才女甘之若素的清貧生活也帶著梅花的風雅,到得最後才子暗度了陳倉,最最冤枉的,難道不是被他詠到無比高潔的梅花麽?

我對考據不甚在行,在我的記憶中,梅花成為格調和高潔象征的罪魁,莫過於北宋初年那位號稱一輩子不當官不討老婆的林逋同學。這位守著梅花自戀了一輩子的先生貌似從來沒有參加過工作,隻不過住著西湖別墅,養著一群名貴的白鶴作為寵物,領著皇帝親自發放的巨額隱士工資,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就是這位同學,遠遠勝過了唐人走“終南捷徑”的覺悟,將作隱士本身發展成為了一項回報極高的事業,名利雙收的同時,也將本來無辜的梅花帶上了一條高潔的不歸路。

於是北宋以後,梅花漸漸失去了作為一種觀賞性植物的天然屬性,被生生戴上了高潔的高帽,再不會有“江南無所有,聊贈一隻春”這樣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小聰明般的雅致——梅花是傲霜欺雪的,自然要和春天劃清界線,更不該有如此歡快溫暖的基調。就是一貫曠達的放翁陸遊,在偶爾流露出點“曾為梅花醉似泥”的自然情態之外,也常常未能免俗的高潔一番。

除了梅花,被冤枉的最厲害的當數菊花。平心而論,梅花長於香,而菊花的觀賞性,實實在在是花中佼佼。四時花會花展,唯有菊花會,我一向不願錯過。陶淵明喜歡菊花,卻沒寫過什麽硬捧菊花高潔的破玩意——順便說明一下,陶淵明雖然後來也作隱士,人家是吃自家存款外帶種地,不算林逋同學那一丘的貉子。可惜就這麽一個本來可以憑這漂亮這項真本事出名的菊花,卻被一幫莫名其妙的落第秀才們搞出些“我花開後百花殺”等等歪詩硬是編派上了不合時宜的名聲。

於是梅花菊花都莫須有的高潔了,有一位周敦頤同學不甘人後積極創新,發展了蓮花作為新專利。可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麗,被稍稍一附會,就搖身一變成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這一出裏,恐怕清漣比花還要冤了。所以在此要點名表揚一下清朝的老色鬼李漁同學,在這樣高潔的壓力下,還能寫出蓮花好看好聞好吃好用的n大實際好處來,也算是還蓮花一個清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