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學
(2009-08-17 20:33:27)
下一個
最近在看心理學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by M. Scott Peck。
看了以後才明白,心理學方麵的研究,和谘詢,對一個人的人品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或輕或重的心理方麵的問題,就看我們是不是願意麵對自己的現狀,願意不願意糾正自己。
個人比較認同《少有人走的路》裏麵的觀點:Life is difficult.
隻有先有了這個認知,才能無怨無悔地麵對人生。才能在遇到逆境的時候用積極的努力來麵對,遇到順境的時候防止得意忘形。
這本書裏麵對愛的詮釋,也很獨特。他說,真正的愛,是追求自己和被愛對象的心靈成熟。裏麵對愛的很多假象,也一一列舉,讓我看了非常有同感,也深受啟迪。
書中講道:
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生活中遇到難題,本身就是痛苦。解決了它們,又會帶來新的痛苦。我們不斷經受沮喪,悲哀,難過,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痛苦,和絕望的打擊。心靈之痛,通常跟肉體之痛一樣劇烈,甚至更加難以承受。
人生是一個麵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麵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能讓我們得到最好的學習。但是,大多數人因為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有的人不斷拖延時間,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對問題視而不見,或盡量忘記它們的存在;有的人與麻醉藥和毒品為伴,換得片刻解脫。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健康者寥寥無幾。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就是自律。而培養自律,要從推遲滿足感開始。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麵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承擔責任: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它們就會象山一樣橫亙在我們眼前。我們必須麵對自己的問題。避之唯恐不及,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指望別人解決,或者認為“出現這個問題,不是我而是別人的原因,是別人拖累了我,是我無法控製的社會因素造成的,應該由別人或者社會替我解決,這決不是我個人的問題”,都是逃避責任的心理。
求助於心理醫生的大多數人,不是有神經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調。它們都是責任感出現問題所致,其表現症狀卻恰恰相反:神經官能症者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症者卻不願承擔責任。神經官能症者常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掛在嘴邊。人格失調症者則強調“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們缺少自主判斷及承擔責任的能力。不少人兼有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症。在某些問題上,他們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內心充滿歉疚感;而在別的問題上,他們卻一推了之。
幾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症或人格失調症。人生一世,正確評價自己的角色,判定該為何人,何事負責,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無法逃避的問題。評估責任歸屬,必然讓我們感覺痛苦,從而產生回避傾向。從內心出發,作出權衡,當事人需自我反省,其中的痛苦和折磨,令不少人望而卻步。人人都需要多年經驗,讓心智不斷成熟,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虛假,錯覺,幻覺,隻能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要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不停地修訂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自己的世界觀完美無缺,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聖不可侵犯。一旦新的資訊與過去的觀念發生衝突,就有可能被動抗拒: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指責新的資訊混淆是非,說它們是異端邪說,來自邪惡勢力。
戰勝懶惰:愛要用行動表現出來,而不是空想。愛要有自律,時刻為對方的長遠利益著想,而不是機械重複最簡單的動作和舉動。
愛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這個定義,乍看起來真是有點兒不著邊際,跟我們平時所想象的愛沒什麽關聯。但是,仔細想一想,就會覺得很有道理。我們如果不自我完善,使自己心智成熟,就不可能懂得真正為被愛的人著想,也不可能把眼光放到被愛的對象的心智成熟的目標上去,把他們作為獨立的人來尊重和看待。僅僅是盲目犧牲自己的利益,在細枝末節上強調自己的愛,是一種病態的愛,並且也許隻是以愛別人為借口的躲避責任和痛苦的,自欺欺人的幌子,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對被愛的人沒有長遠的好處。
想起來,這個定義跟聖經裏對愛的定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是聖經把愛的定義具體到可描述更容易把握的行動而已: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如果一個人的心智不成熟,或者不追求促進被愛者的心智成熟,是絕對做不到這些的。
愛的誤區:
1。陷入情網通常隻是幻覺。
2。將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
3。不合理的給予以及破壞性的滋養,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給予者以“愛”作幌子,隻是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卻從不把對方心智的成熟當一回事。
4。愛,不是感覺。愛是實際行動,是真正的付出。不少人聲稱富有愛心,充其量隻是渴望愛的感覺,他們所做的事情,沒有愛的成分,甚至具有破壞性。
5。愛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於愛者和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我最近家裏比較忙,所以連自己的博客都沒有常常查看……
采心,我自己也很喜歡這些討論,下一次歡迎你也加入:)
看了這篇,感觸很多,記得我曾在壇子上說過,啥時候中國的餐館少一點,心理診所多一點兒,將國人體內過多的營養補充到心理健康上,年輕輕生病的就不那麽多了,年輕輕自殺的也就不那麽多了
關於聖經中埃及人被滅的討論也很有趣,頂一下
問候!!
我所說的情,是指感情,指不受理智支配的情感傾向,有可能是愛,有可能是恨,或嫉妒,或偏執,不是指至情-極致的普渡眾生的情感。我也沒有將耶教裏的神理解為至情。我也對聖經裏的很多地方不理解。聖經畢竟是人寫的,我還沒有像大多數基督徒那樣,把它奉為絕對真理。但是我願意在這方麵多了解,就像我對所有其他領域的好奇心一樣。
不希望你誤解,所以又說了幾句。意不在辯論,而在澄清。
祝好!
即便在那個年代,猶太人也是全人類中的一少部分,寒枝為何隻看他們的上帝與猶太人之間的關係?而不見他們的上帝與非猶太人之間的關係?
既然是看過,寒枝可知如下情節:
出埃及記,埃及境內所有頭生的不論是人還是畜生,全被上帝直接殺滅,其原因就是埃及王不放猶太人走,那又跟百姓何關?。
猶太人所到之處,所有與當地人的衝突,如果是猶太人獲勝,在他們上帝的授意下,全部斬盡殺絕,連婦女兒童甚至牲畜一個不剩(他們的聖人摩西,也曾因為剩了女人小孩和牲畜而大為不滿,並曾親自下令,所到處不能留一個活物)
即便是猶太人,寒枝可曾記得將自己孩子活祭給上帝的事?我不是指亞伯拉罕與上帝立約那盡人皆知的一段。舊約中另有其事,一個猶太人為當士師在上帝的護佑下得勝,並按誓言所說將自己女兒活祭。
寒枝在談大愛大情之時,如果僅著眼於猶太人而不是所有人,就不是在談大愛大情了,也當記得舊約曆史是血腥的,麵對那樣一部曆史,若有至情,則情何以堪?
我不會跟寒枝就耶教問題進行深入辯論,因我相信,隻要想去做,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不能嚐做解釋的,不論多麽令人無言。因此隻能點到為止,理解人若有立場,當有所堅持。
愛貴以專,情貴以兼、從而有容。不論以何定義,二者之分別便大概於此了。
好了,這回是真的不辯了:)
祝好。。
我想我們所有的爭論焦點,都在於對情和愛的定義不同。
舊約我是看過了的,但是可能不同的人對同樣的文字有不同的理解吧,我並沒有得到跟你相同的結論。神對猶太人的護佑偏袒,如果不用情來解釋,我是無法理解的。
默山,如你所說,不再論了。
祝你節日快樂!
當然,如果非要把二者說成一回事,也未嚐不可,因這世界沒有任何兩樣東西一定是絕對沒有關係。
關於耶教之神有沒有情之說,建議寒枝看完了舊約再來評論。
不再論了,祝好:)
既然默山把話題引到了情和愛的區別這裏,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愛隻是情的一種。一個人無情,是談不到愛字的。
情有大情小情,愛也有大愛小愛。
佛家的慈悲和普度眾生,也是大情導致的大愛。
耶教的神愛世人,還有罪惡必受審判懲罰,也是大情大愛。
而小情小愛則包括對父母兒女的親情,對愛人的愛情,對朋友的友情。
我也要借此來澄清一下自己:我前麵說自己還是不能放棄的情和愛,還都是小情小愛:)
君不見即使是佛家,都不曾言人當無情,佛家有情而否定愛欲,菩薩便是有情無愛的佛,以大慈悲心回渡世人,出於情而非是出於愛;這與耶教不同,耶教重愛,有愛而無情。
情還是要有,要有啊。。。
默山到訪,不勝榮幸!其實我是經常到你的博客轉轉的,以免漏看了精辟的文章:)
默山太有學問了!誠如所引之文,感情乃是人類的負累,隻有不受牽累,才能獲得大智慧。可是,也如我的另一篇《情為何物》中所提到的,人生若無情,則於我來說實在少了太多樂趣和美好,所以看樣子我還遠沒有到得道的境界:)
馮友蘭曾撰文講人生術,特言對付情感之術。馮師認為人之情感來源有二,能居此二者,便能擺脫人生之情感(個人以為,是大部的情感,卻不是全部之情感)困擾。
其一,如莊子言,人之所以有情感,是因為人的知識不夠,若能有足夠之認識,則不會有情感。正如一些西方學者所認為,情感乃Human Boundage,人若有充分的知識,就能打破這種bondage。這於佛學重智慧,認為擺脫人生之苦唯有一“悟”,如出一轍。
其二,情感之生乃因累於物。關於此,故人有如下精句
“應物而不累於物”,無累於物,便可“勝物而不傷”,誠然如王陽明言“七情不可有所著”,“著”乃“累”也。
謝謝雪!也祝雪天天快樂!
孩子們又長大許多了吧。問候朋友!
嗬嗬,謝謝你的評論。其實我隻是在這裏自言自語,有路過的人看到了喜歡,並且覺得有用,就是緣分。如果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大家討論一番,就更是意外的收獲了:)
謝謝寒枝!
什麽對,什麽不對,各人有各人的標準,反正老子也沒法做裁判,嗬嗬!你要是看到比你更對的理解,麻煩你也告訴一聲,哈哈!
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憑自己的直覺。你若要問我為什麽,我還得好好琢磨一下。也許是能幫我從一個新角度看問題;也許是能使我原先腦子裏的淩亂想法更有條理,產生共鳴。
我覺得,古人的話,咬文嚼字地去理解他們的百分之百的原意,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體會和傳播先人的智慧,幫助自己和周圍的人們修身養性,處理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種種矛盾和關係,就是大好事。
嗬嗬,喜歡就搬去吧!其實都是些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對的。
Thank you, 寒枝 !
Some of my loved blogs were closed recently, so now I want to copy the pieces I love to my own blog for safe-keeping.
I love the other piece you wrote last year, but I was too shy to ask.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4&postID=24039
If you don't mind, can I copy that one as well? Thanks!
喜歡就搬去吧,希望對你有益:)
Thanks for sharing :))
謝謝親愛的雪!也祝你闔家快樂!
謝謝虔謙!也祝虔謙中秋快樂!
問候寒枝,中秋快樂!
謝謝!歡迎常來!
寫得好啊!
頂這小女孩兒一下.
問好。
雪,後麵還有一些關於宗教和潛意識的論述,都很有啟發性。我自己還沒有完全領會,所以沒有提到。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很有醍醐灌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