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愛越劇之二:鳳簫聲動 - 驀然回首,她在燈火闌珊處

(2010-09-19 07:05:37) 下一個

 

鳳簫聲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描寫市麵的繁華。更廣為人知的,是它的下半段:“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鍾愛越劇,也寫過不少喜歡的演員。然而,每當想要為自己心愛的徐派小生鄭國鳳老師寫點兒什麽時,卻遲遲難以下筆。

 

我沒有當麵見過她。看過她的訪談,讀過寫她的文章,也一遍遍欣賞過她扮演的所有角色。卻不知該怎麽去寫她。她喜歡鄧麗君,我也喜歡。今天坐在家中,聽著鄧麗君溫柔的曲調,讀到這首詞的時候,突然覺得,沒有什麽比它能更貼切地形容出國鳳帶給我的感覺了。

 

可能和很多她的戲迷不一樣。第一次看她的戲,是‘救風塵’。那時候,我聽得最多的尹派和範派。秀才張口那幾句,便一下子抓住我的心。她的身段,動作不是特別大,或許這就是有人覺得她表演比較平淡的緣故吧。我從不把演員來比較,她們的表演不盡相同,卻都是為越劇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每個戲迷的性格也不同,我們在看戲的時候,多多少少帶進了自己的感情和生活經曆,自然,會偏愛一些演員。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我的確是被國鳳老師的表演所打動。但見她輕輕地一抬手:“風塵初識引章麵,卻是那周郎顧曲唯小喬。”我已經深深相信了秀才對引章的愛。海誓山盟,不需要多麽誇張的動作表情,看似淡淡的表演,更好地反襯出周舍花言巧語的輕浮。

 

如果說‘救風塵’是淺嚐輒止,讓我記住了鄭國鳳這個名字。那麽‘蝴蝶夢’算得上是暢飲,使我欲罷不能。蝴蝶夢,講的是莊周試妻。莊周為了修行所謂的道法,竟然讓妻子獨守空房10年。到頭來,又為了試探妻子的‘忠誠’而假死,冒充莊周的學生楚王孫去勾引妻子。國鳳在裏麵既扮演莊周,又扮演楚王孫。說實話,我是十分不喜歡莊周這個人物的。然而,國鳳老師的莊周,竟然讓我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人物。莊周之所以這麽做,也恰恰是因為他還不懂什麽是真正的道,有非常不成熟的一麵。莊周麵對妻子時,心動卻也心疑。所以他雖然欣賞妻子的才貌,卻又在他們之間設置了一道屏障。幫助小寡婦時,得意洋洋,又瀟灑不羈。最後,聽說自己的白馬跑了,被人調侃沒有胡子也蠻好看時,無奈地撇撇嘴,又有些孩子氣。國鳳恰到好處地演繹出了莊周的心理。而楚王孫,風流瀟灑自不待言。因為是局外人,我開始的時候,還能夠清楚地知道這個楚王孫是假的,也明白他的目的是試探妻子,不會為之動情。但是當看到那段特別有名的“順其自然是大道”時,卻是完完全全入戲。在這段舞蹈中,楚王孫始終牽引著愛妻,剛柔並濟,款款深情。當他最終唱出:“我弱水三千,舀一瓢飲,請依允,師娘從此娘子稱”時,不要說是田秀,連我都熱淚盈眶。試問,有哪一個女子能夠拒絕這樣的愛戀?田秀縱然一直信奉莊周之道,也隻能是百煉鋼化作繞指柔了。此刻,相信莊周也希望自己就是真正的楚王孫吧?這就是這部戲好看之處,假中有真,更讓人唏噓。直到最後,我竟然非常希望田秀能夠留下來。這時候的莊周,已經悟懂了家道。如果田秀能夠不計前嫌,他們應該是幸福的。然而,愛情就是如此,錯過了,就難以回頭了。國鳳的徐派唱腔,高昂卻不刺耳,動聽之及。她扮演楚王孫時的尹派唱腔,千回百轉,令人無法忘懷。這兩個角色唱腔和表演上的反差,讓人過足了戲癮,通體舒暢。

 

從劇情和角色本身出發,我最愛‘追魚’。這部戲乃是甘甜的佳釀,令我深深沉醉於她的唱腔和表演之中。張珍因為父母去世,投奔幼時定親的親家。無奈人家是當朝宰相,看不起一介白衣書生,讓他在碧波潭畔苦讀詩書。他的才華和品德,吸引了鯉魚精。也因此開始了一段人仙之戀。經曆千辛萬苦之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張珍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角色之一,他善良,有才華,最重要的是敢於擔當。第一次看到鯉魚精變成的牡丹小姐,他不是垂涎於小姐的美貌,而是坦誠地將自己的處境相告。那個‘一介寒士家道貧’裏‘家’字的轉腔,我特別喜歡。國鳳不僅將徐派的高音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低音也是委婉動聽。唱到這裏,張珍無可奈何地一低頭,不禁令人同情。而說道“怕誤了小姐你終身‘時,憨厚地握拳鞠躬,又讓人不得不欽佩他的度量。不僅不責怪準嶽父賴婚,反而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還有一個小細節,我也非常欣賞。當張珍看到妻子似乎有心事時,為了鼓勵妻子告訴自己,他拉著妻子說道:“我與你在碧波潭畔結同心,有天大的事情要告張珍!”到了張珍兩個字,隻見國鳳用右手不斷敲擊自己的左肩,直視娘子的眼睛,同時用了拖音,唱得非常真摯。一瞬間,我深愛上了這個敢於擔當的男人,他就是愛人的天與地,叫人如何不動容?後麵那段“聽娘子說出真心話,不由我張珍暗思量……”唱腔從高昂到略微低沉,再到高昂。直到最後那句“你就是鯉魚精又何妨!”道出愛情的真諦。如此男人,自然是直叫人生死相許!

 

國鳳的戲,從忠厚的秀才,到心思縝密的莊周;從單純的張珍,到瀟灑的皇帝;從深情的楚王孫,到身不由己的寶玉。每一出都精彩無比。看過之後,我總是心潮起伏,為劇種的人物,也為國鳳出色的演繹。眾多的角色,舞台上的輝煌和觀眾的掌聲,正如那首詞中的描寫:“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然而,台下她,卻如詞的下半部分。 我從未和她交談過,但是從訪談和戲迷的描寫中,已經能感受到她與眾不同的性格。

 

台下的她,是柔和的,甚至還有些小女孩兒的羞澀。在見麵會上的清唱,看得出,她是那麽在意戲迷的感受。當一段唱完,大家齊聲叫好的時候,她不像一個演藝大家,表現出理所當然的成就感,反而像個忐忑不安的學生,雙手合十,對大家道謝。聽說,她常常在謝幕後匆匆離去。戲迷總是在停車場而非後台守候她。在她最好的十年,卻沒有太多的機會演出,隻是默默堅守在舞台。今天的國鳳,不正是‘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嗎?在台上,她盡情綻放光彩。然而,戲結束了,褪去濃妝,她就是一個不施粉黛,淡雅溫柔的女子,隻在燈火闌珊處回望世間一切紛爭的女人。

 

這就是我心中的國鳳。我不想用冗長的篇幅來描寫她的成就與驚豔,隻想說,我會永遠做她忠誠的戲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