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埽的博客

“the feeling of happiness dwells in the soul” Democritus
個人資料
涮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精神分析治療性技術用語zt

(2011-02-08 23:23:16) 下一個

1、分析情景或治療性設置

  所謂分析情景是指對於精神分析的治療性設置而言的。在精神分析的不同曆史階段,對於治療性的設置也是有著各自不同的側重點。這裏就精神分析在不同時期的臨床設置特點加以簡單的闡述。

  第一階段(前精神分析階段)是指1897年以前。

  那時,以對癔病的催眠治療為主要特征。當然,也用這種治療方法治療其他神經症。這個階段的治療性設置,主要是在治療室內,誘導催眠。此時,Freud已認識到神經症為創傷所至。後來,Freud對以催眠方法治療的效果感到不理想,後來他想了許多方法讓病人回憶過去的事件。

  第二階段(經典精神分析階段)

 Freud進一步認識到了潛意識的本能欲望在表達時導致衝突。在此階段的早期,分析師對夢的解釋非常重視。夢對於分析師顯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後,Freud又發展了自由聯想技術。建立治療聯盟,分析移情和阻抗並解釋之。分析師盡可能地保持一種節製中立的態度,以使病人減少從其症狀中獲得利益。分析師收集資料,給予解釋、對峙和重建。病人在此過程中,不會以言語方式敘述其難忘的過去事件與現實感情的關係,而總是通過發生於治療時間以外的行動及各種舉動加以表達,這就是常說的見諸行動。分析師的目的在於盡可能在分析過程中,從意識層麵理解分析病人的資料而進行分析。在此還有幾個術語要提及。反移情--即在治療中分析師對病人所產生的情感反應。分析師對這種情感反應的回顧,可以幫助分析師進一步恰如其分地審視即將與病人發生的關係。內省--若病人能夠具備逐漸理解其意識與潛意識、過去與現在的關係。修通--分析師對病人反複解釋,並且解釋與進一步衍生的資料相互滲透。負性治療反應--在反複地修通的過程中,病人發生明顯的變化,隨後,他可能會表現為矛盾性回避,會在明顯出現療效之後,病情複又加重。負性治療反應,可追查到其潛意識中的負疚感。這些概念在此隻做簡單的介紹,待到以後再做詳細解釋。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的治療性設置主要為,夢的解釋,自由聯想,阻抗、移情的發現與解決。在治療中,分析師充當鏡子,講求分析師的中立原則。

  第三階段(新精神分析階段)個人不大清楚新精神分析學派的治療設置,固將其省略。

  第四階段(後現代精神分析階段、客體關係心理學、自體心理學階段)

  精神分析的治療技術又有了新意,發生在精神分析的治療中的退行現象被重視起來。分析情景的功能之一就是允許退行。這個概念的意義在於過去的、常為嬰兒傾向的浮現,這可以視為被遺棄的或已經重朔了的功能模式的再現。除了在治療中的退行以外,退行的出現也多見於個體發展的矛盾期,隻要不嚴重、不持久,就可視為正常。分析性的退行,在治療中是正常的。另外的一個概念是抱持holding),即在治療中分析師要提供一種氛圍,使病人在發生嚴重的退行時也會感到安全和被接納

  分析師提供恰當的環境極其重要。精神分析治療不是簡單地提供潛意識向意識轉變的過程,也不是簡單地增加病人自我的強度和自主性的過程。至關重要的是,在分析師提供的條件中,分析過程可以發生,自體分裂的各個方麵的連接被重新建立。還有,原來的分析師中立原則被搭檔關係所替代。這些,是近代精神分析設置的新的特色。分析師所提供的設置能力與治療成敗有著密切的關係。

 

2、治療聯盟therapeutic alliance

  治療中的醫患關係常用移情這個概念,但還有另外一個概念就是治療聯盟。也有人稱其是合理的移情,或者是成熟的移情。或者是基本的移情、有效性移情等。這個概念也與治療合同相關。治療聯盟被定義為病人與治療師之間的非神經症性的、合理的、理性的、和諧的、真實的關係,這種關係使病人能夠在分析情景中有目的的工作。分析師與病人弱小的自我必須結合起來,形成對抗疾病的共同體。正性移情不能等同於治療聯盟。指向分析師的熱情和愛戀不總代表治療聯盟的存在。病人有不專注於現實的自我部分,也有專注現實的自我部分,分析師必須將其分離開來,因為,隻有對現實專注的自我才能夠認同治療目的。這是分析師治療成功的前提。因此,友好的移情、有效的移情、專注現實的移情、合理的移情,以及自我觀察和自我批判能力,常被認為是同義詞。而這些詞匯也大體表述了治療聯盟的意識。治療聯盟也可認為是基於病人對合作的意識與潛意識的願望,以及其接受治療師的幫助以克服其內在困難的準備狀態。這與簡單地參與治療以獲得快樂或其他形式滿足不同。基本信任這個概念須與早期嬰兒與最初的客體之間的早期聯盟的內化有關。基本信任的特質缺乏被認為可能不能有效建立治療聯盟。這種信任的缺乏,可見於兒童精神分裂性障礙,還可見於成人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人格中。我們從孤獨症、邊緣性人格中體會到基本信任的缺乏。治療聯盟建立的本質的東西可能是以下這些內容:將自己視為他人的能力、對一定數量的挫折的耐受力、一定程度的基本信任的存在、與治療目的的認同,等等。治療聯盟的產生必須得到評估,有兩點非常重要:

  一、是病人是否有建立治療聯盟的能力,

  二、是病人是否在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產生足夠恰當的動機來建立聯盟,使他能夠承受治療的壓力、張力。評估可能的治療聯盟,顯然是判斷預後的重要因素。

  分析師常以實驗期來檢驗。或者稱為導入階段。引誘病人進入治療。治療聯盟不應該被認為在分析治療中始終不變,部分是在分析治療中建立的。自尊的喪失與羞恥感是阻礙治療聯盟建立的重要因素。也有人描寫一個詞匯稱治療性錯誤聯盟。它的動機是接受分析或治療的潛意識欲望是為了使分析師遭到失敗。也有人用假性治療聯盟的概念來描述患者參與治療,而真正的動機卻要破壞它。治療聯盟不是單指治療的初期,也應該包括在阻抗和有著敵意的階段。在兒童的分析治療中與患者父母形成治療聯盟是絕對必要的。

  我們應該再定義以下治療聯盟的概念,即:指即便有阻抗和敵意移情的存在,患者依然留在治療過程中的動力(時間上的定義);病人在分析治療中麵對內心衝突所能忍耐痛苦的能力。

 

3、移情(transference

 1895年,Freud 就提出移情這個概念。移情概念被廣泛應用於精神分析臨床,也被視為治療的核心概念。但也廣泛應用於臨床之外。Freud認為移情是存在於對代表早期對象有(經常與性有關的)欲望的個人與醫生之間的錯誤的聯係。移情對治療有時有一定的阻礙的作用,但有時又具有治療意義。正性移情是患者對分析師有好感,而負性移情是患者對分析師有敵意。移情神經症是指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特有的神經症表現,它是特有的移情。移情作為一種病人所不能覺察到的過程,被認為是由對原來客體記憶上的利比多向分析師身上的轉移,後者成了病人欲望的新客體。精神分析治療中惟一有效的解釋是對移情的解釋。移情必須具有兩個特點:它必須是來自過去的重複,必須是對現時的不合適。移情是一種退化的過程。移情是阻抗,是發現和治療的工具,它隻存在於分析情景中而不可能見於其他場合裏。無疑,社會文化會介入移情的發展之中的,如分析師的性別。

  移情神經症的爭論:可以被視為在分析中與分析師個人有關的嬰兒性神經症的複活。真正的移情神經症通常就是分析性移情的同義詞。也就是說分析治療發展而來的神經症。

  克萊因學派的移情理論: 由梅蘭妮.克萊因所介紹的分析技術就是強調將移情解釋作為治療的中心。移情被視為潛意識幻想的反映。在被分析者的幻想世界裏,最重要的形象為分析師個人。移情是在分析情景下內在世界的力量和關係的表達。那些不合理和不恰當的想法和感情可以產生移情,因而需要分析。病人的破壞性,和潛意識幻想應該得到重視。近年來這一學派對破壞性強調的減少,對身體語言使用的減少,對投射認同概念越來越直接地運用於移情的解釋,對移情的真實體驗的強調的增加。分析師能容納和感受病人的投射,倡導分析師提高將反移情性體驗解釋並反饋給患者的能力。分析師很重視此時此刻的分析。將病人的所有資料都想象成移情是錯誤的概念,即皆為移情

  移情和外化:

  過去比較提倡移情是兒童關係的重複,而現在提倡的是被內化的客體關係的向外投射或成為外化。移情分析包括了過去內化了的客體關係在此時此刻反映的分析,包括了對移情成分中過去內化了的客體關係的分析,以及在同時對自我、超我及本我和它們內在之間衝突的分析。外化某人內射的傾向,著重外化的就是我們所指的移情。

  與移情相關的發展的觀點:

  移情不一定就是與早期的伊迪蒲斯情結和早期衝突有關,現在一種傾向也發現自我發展與早期的客體關係有關,這對理解性格障礙、轉換症狀、邊緣性疾病以及自戀性人格障礙的發生機製有利。在分析關係上,通過對分析師以現在的、新的、中立的而真實的客體與過去病理相關聯的移情客體的區分,移情解釋使臨床工作得到發展。成人期的發展過程受成人過去和兒童的過去的影響。也就是說,成人的過去也是移情的來源。

  移情的含義究竟是什麽?

  (1)移情包括所謂的治療聯盟

  (2)以新的形式,主要是錯誤地重複過去,而現在指向治療師的嬰兒感情和態度的產生。

  (3)指防禦性移情外化

  (4)包括了所有不恰當的代表著過去競爭和病人針對分析師關係時(意識到或不能意識到的)重演的想法、態度、幻想和情感。

  (5)指出現時內部客體關係的外化使得它們能影響病人對分析師的感受,這包括在投射認同下的各種機製。

  (6)包括病人對分析師的觀點:將移情的觀點視為病人將分析師作為過去(特別早)的關係重複;事實上,每種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或在分析過程中病人的表現可能均作為移情。我們可以定義為移情是將移情看作在現時重建過去。有必要將移情與非移情區分開來,而不將(從病人一方產生的)

  所有關係均視為移情。

 

4、移情的其他變異

  移情最初是產生於對神經症的治療中。但隨著分析技術的發展,已應用於其它一些疾病和問題上,因此有必要在此討論這些方麵的移情技術。這些概念有情欲性移情色情化移情移情性精神病妄想性移情等。移情可能就是一種特殊的幻想,這一幻想與主體不知道的另一個人有關,表現為一個人過去的、指向一個重要人物的關係的重複,或者是內在客體關係的外化。近年來越來越強調內在客體關係的外化就是移情的整合性的觀點。這種觀點包括了以前的普通的移情而且也包括此處所描述的特殊的移情。精神分析的治療情景可以製造適當的退行條件。許多分析師讚成這樣的看法,即嚴重的精神疾病、特別是重性精神病可以被視為早年嬰兒期的退行性再重複。在精神病中,自我防禦的改變常常過於強烈,以至於嚴重地破壞了病人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色情化移情:

  移情的愛為Freud最初描述,對這些移情的解釋雖不能說是禁忌,但有些醫生還是不願意繼續做下去,而會建議患者換一位醫生。這類病人具有原始的熱情兒童的特性。如果分析師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就公開地表現憤怒。這種移情的情欲化,指示疾病的嚴重程度,這些病人不是神經症,而是邊緣性病人或者是可能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對這些病人而言,分析師是父母。”--憤怒。愛分析師--愛父母。有人認為這些感情和願望根本就不是移情。有人認為,色情化移情是阻抗的一種形式。特點是要求從分析師那裏獲得愛和性的滿足。有些分析師認為色情化的移情病人根本不適合經典的精神分析。他們不能忍受經典分析師對於他們的要求,也不能維持治療聯盟。

  精神病性和邊緣性移情:

 Freud稱功能性精神病是自戀性神經症。並認為移情不可能出現在這些疾病身上。也就是這些病人不可能出現移情,也就是不能運用精神分析方法來治療。他相信精神病的心理病理部分代表心理功能的向極早水平的回歸。在這一水平上,跟他人發展關係和愛上他人的能力沒有得到發展。移情也就不會出現在精神分裂症病人身上。但有一些作者還是認為移情現象是可以出現在精神病人身上的。一旦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對任何客體產生了愛或恨,他就會看上去變得跟該客體混淆起來,這暴露出嬰兒期區分非我的困難。移情可以用來解釋精神病人與治療者的關係,甚至緊張型分裂症的患者,在恢複期也顯示了在其患病期間與他人接觸的重要的感覺痕跡。忽視精神病人移情的作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可能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使得移情不僅僅是得以充分的分離,而且還要足夠的整合、足夠連貫,以便被清楚地確認。瑟勒斯(1963)指出了四類移情性精神病。

  (1)治療師覺得不能與病人達成聯係的移情狀態。

  (2)治療師感到與病人有著十分混亂的關係。

  (3)病人在移情中試圖補充治療師的人格。

  (4)有些慢性和嚴重的病人試圖讓治療師為他做他想做的事情。

  醫生的反移情感受作為評估精神病態類型的基礎。精神病性移情,並不是真實的發生在兒童--父母之間的情形,而是被嬰兒幻想扭曲的版本,這與神經症的情形沒有什麽不同。有人認為對精神病人可以用精神分析。主動鼓勵退行,以得到修正性情感體驗。邊緣性人格的人,一般認為自我功能方麵具有特別的易損性,而且有采用原始防禦機製的傾向。認同彌散被認為是邊緣人格的特征性的表現,意味著自我與客體整合方麵的缺陷。移情表現為阻抗,常伴隨嚴重的見諸行動。如移情被修通,最後被典型的神經症移情取代。有人不太強調移情的解釋,而更強調增強治療聯盟的工作。

  自戀性病理狀態的移情:

 Freud認為,自戀是不能分析的。但新近發展的精神分析理論即客體關係心理學、自體心理學的技術認為是可分析的。這些理論和治療技術是朝向邊緣性人格,自戀性人格以及重性精神病的。freud以後的一些精神分析家認為這類病人的移情是能夠分析的。科胡特在這方麵做了許多有建樹的工作。原來科胡特用自戀性移情這一概念,而後來又采用自體客體移情的概念。自體客體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主觀體驗。科胡特自體心理學的分析技術的核心的部分是分析師的共情。科胡特將自戀看成是正常的自戀調節過程缺乏的結果。在共情的基礎上,病人的內在情況可以被解釋為自戀性需要和發展上的挫折感,通過分析病人覺察到分析師與自己的不同,而這種覺察是包含有分析師的恰當的非創傷性挫折導致的。此時病人的內在結構發生變化(變形的內化),因此,病人增強了的能力將使病人提高了他的自體客體關係的功能。

  移情其他變異形式的關鍵性特征:

  神經症性移情和正常的病人的一般移情中,他們針對現實來檢驗移情性幻想的能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可以將自己視為他人。移情成分在神經症病人的分析中以一種委婉的方式出現(如夢),而精神病人的移情可能是更直接的方式出現,如妄想信念。認為分析師就是自己的父親的情況在精神病人或其他色情性移情中,才可看到。這說明病人失去了對分析師的職業性的功能的理解。

 

5、反移情

  治療聯盟和移情均涉及了病人與分析師的關係,也是分析的情境因素。這裏談的是治療關係的另一麵,反移情。反移情,通常被用於分析師在治療之中之外的針對病人的一切情感和態度。在近些年來精神分析對分析師的態度,感受和職業態度越來越多的重視。反移情是病人對分析師的潛意識情感影響的結果。Freud 認為在病人麵前,醫生應該是不透明的,象一麵鏡子,除了向病人顯示病人自己,不應該顯示任何其他的東西。。醫生對病人應是中立的態度。反移情是由於對於病人的分析,而喚起的分析師自己未解決的衝突和問題,並因此妨礙到了分析效果。有人認為,反移情,永遠都是阻抗,必須永遠被分析。反移情是分析師自己對於病人的移情。反移情或者是分析工作的障礙或者是有價值的工具。反移情反應了分析師的內心反應,包括他在理解病人方麵的局限性。病人原始的客體關係,通過投射認同,同時激活了分析師的原始的客體關係,這就是客體關係心理學的關於移情的認識。投射性反移情,既是分析師對於他自己的潛意識反移情反應的反應。分析師的反應有以下幾種:

  (1)基於病人給予的材料以及分析師的理智所作出的理性的理解。

  (2)將病人作為個體的一般性反應。

  (3)分析師對病人的移情,即由病人特定的特征所喚起的早年部分客體關係的再體驗。

  (4)分析師對由病人的移情要求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反應。

  (5)對病人的共情性認同。

  分析師共情的能力,是設身處地理解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

  反移情可理解為以下幾個方麵:

  (1)分析師的阻抗-”-反移情,源於內心衝突被激活,這會幹擾他在分析中的理解和行為。

  (2)在分析師的反移情中,病人變成分析師童年期重要的人物的現實的替代品。分析師對病人的投射也應包括在內。

  (3)病人的一部分外化或投射性認同的結果。

  (4)分析師對病人的移情反應,和自己對自己反移情反應。

  (5)反移情作為交流場中的互動的產物,使分析師和病人都卷入其中。

  (6)分析師對病人認同的依賴性。

  (7)分析師與病人交流的失調,源於這種關係引起分析師的焦慮。

  (8)分析師的人格特征或者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反射到他的工作中。

  (9)分析師對病人的全部意識和潛意識層麵的態度。

  (10)有特殊病人所帶來的分析上的局限性。

  (11)分析師對病人恰當的,或者正常的情感反應--這是重要的治療的工具,和共情與理解的基礎。

  毫無疑問,反移情就是分析師對病人的移情。

 

6、阻抗(Resistance

  指在精神分析治療過程中,由於潛意識的矛盾症結,患者出現的回避與不夠合作情況。resistance ,也可翻譯為抵抗。是指對潛意識本能欲望衝動的抵抗。S.Freud 將阻抗分為意識阻抗和潛意識阻抗,

  意識阻抗:(conscious resistance)是指由於病人的羞怯、恐懼、不信任等引起,不肯多談與暴露不夠,比較易於克服。

  潛意識阻抗:(unconscious resistance)指由於潛意識的抵抗掩蓋了被壓抑的內容,包括自我阻抗、本我阻抗和超我阻抗,克服這類阻抗要用較大的力量。治療聯盟、移情--與病人想維持治療關係的傾向有關。阻抗--病人對抗治療的因素或力量。被認為是病人抵抗醫生對其施加影響的一切因素。Freud 1900年就論斷任何阻礙分析工作進程的情形都是阻抗。阻抗越強烈,歪曲就越嚴重。阻抗的運作方式與做夢時的稽查方式完全一樣,也就是說,防止不能接受的思想、情感或願望變成意識。阻抗,不是治療中偶然存在的,而是一直存在的。治療是有持續不斷的阻抗伴隨的。

  阻抗的來源和形式:

  阻抗可分為以下幾種:

  (1)防禦阻抗:由威脅引起的阻抗。防禦機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適應機製。潛抑阻抗可以稱為防禦阻抗的特殊例子。與潛抑阻抗不同的是防禦可導致阻抗的產生,而潛抑不能。潛抑阻抗: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一直存在的內部力量,它與治療目的相悖。它可以被視為個體防禦衝動、記憶、情感的需要的臨床表現。潛抑阻抗也可被視為所謂原發性獲益的反映。在這裏,原發性獲益是指通過神經症症狀的形成來解決痛苦的內在精神衝突所得到的結果。潛抑的材料越接近意識,阻抗就越強烈。

  (2)移情阻抗:反映在同分析師的關係中,在分析中出現的過去關係的重現,會導致移情阻抗。斯通指出:病人拒絕、敵對、或不服從的態度,有時會引起醫生自然的敵對反應。被他稱為反阻抗

  (3)阻抗來自於疾病獲益(繼發性獲益):

  (4)本我阻抗:來自於對本能衝動表現類型和形式的任何變化的阻抗。這種阻抗必須通過修通來消除。

  (5)超我阻抗:來自病人的內疚感或者他對懲罰的需要。Freud認為此種阻抗是分析師最難辨認和處置的一種阻抗。

  (6)精神分析師采用錯誤的程序和不恰當的技術方式將引起阻抗。

  (7)由於分析治療所產生的變化,可導致病人與其生活環境中重要人物的關係處理上產生困難而產生阻抗。如:一個受虐待狂和其屈從的配偶對洞察和改變產生的阻抗,這種改變將威脅婚姻。

  (8)需要麵臨治愈和失去分析師的危險將促進阻抗的發生。病人潛意識中把醫生當作保護神和衣食父母重複體驗。

  (9)因分析工作是病人自尊的一種威脅,所以產生阻抗。

  (10)放棄過去已經適應的機製時所產生的阻抗。包括本我阻抗、自我阻抗和超我阻抗。病人的自我組織越差,威脅越大,因此阻抗就越強烈。

  (11)性格阻抗,源於性格特征的固著性質。源於病人性格結構不可變方麵的阻抗在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性格結構是作為嬰兒--照顧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兒童的精神分析中更重要的是去尋找交流和合作,而不是自由聯想的分析。

 Frend認為阻抗的臨床現象同病人的整個防禦機製密切相關。這些機製包括:投射、抵消、理智化、合理化、與攻擊者認同、反向形成等。阻抗分析本質上可以被視為對病人防禦的各方麵的分析。阻抗的分析,防禦分析已經成為精神分析技術的重要部分。從某種角度看,所有的夢都是阻抗之夢。夢反映了病人的特征性防禦,病人用這類防禦避開對不愉快的心理內容的感知。病人的防禦是其心理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阻抗代表病人的企圖,這種企圖旨在保護自己免於因分析過程所帶來的心理失衡而產生的威脅。入睡、沉默具有某些阻抗的特征。它們也應視為阻抗。它們可視為被壓抑的願望、幻想或記憶的一種非語言性的表達形式。極端的阻抗包含中斷治療、遲到、失約、沉默、贅述、自動排斥或曲解分析師說的一切,裝傻、心不在焉和入睡。格洛夫提出顯性的(極端的)、和隱性的阻抗的概念。隱性的阻抗,雖然分析工作可以毫無阻礙地進行,但病人缺乏變化。分析師達到如下共識:使病人意識到自己的阻抗,並且努力使他們認識到這是一個必須明白和克服的障礙,是精神分析治療過程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阻抗的概念開始是指病人對回憶和自由聯想的阻抗,而現在的概念已擴展為病人所產生的阻礙治療目標和治療過程的障礙。阻抗是可以克服的。分析師把阻抗的形式和內容看作一種有用的信息資源。對不同的阻抗采取不同的治療手段。但是一些治療方法取得成功得益於他們忽略了某一阻抗源。

 

7、負性治療反應:超我的存在、潛意識的羞恥感的工作機製,產生負性治療反應。

 Freud描述了這種現象:在分析工作中,有些患者表現出一種奇特現象。當分析師對他們說病情有希望好轉,或對治療進程表示滿意時,可病人卻顯得不滿,並且病情毫無例外地變得更糟糕。這些人不能忍受任何表揚和讚賞,相反他們對治療的進步有負性的反應。Freud 表示潛意識的羞恥感是很難以向病人解釋的。他們好象不能忍受自己的快樂。F氏舉一個例子:一個婦女和她的情人相好許多年,但她們終於合法地結合起來時,她自己卻垮掉了,患上了妄想症。筆者的例子:婚外情--離異--再結合--再離婚。阻抗的產生是由於分析工作對病人的自尊心和那些固有的性格產生了威脅。可能有的表現為:症狀的增加、泄氣、希望中斷治療等。在正常人中也可以有此機製:某運動員拿到冠軍後有一種失落,她解釋說再無追求目標了,該得的都已經得了。對放棄同早期兒童時代的重要人物之間關係的想法感到內疚在負性治療反應中起了重要作用。病人可能對分析師作出正確解釋的能力產生嫉妒和憤怒,隨後通過負性治療反應來破壞分析師的力量。自戀的病人需要擊敗治療師。嫉妒是負性治療反應的來源。被分析者以此來阻撓分析師的成功並擊敗他。負性治療反應可能引起分析師失望,並影響在分析中所處的中立的地位,這被看成能引起或挑起分析師反應的一種方法。有些複發同在這一階段病人對醫生的依賴尚未解決有關,複發也可能表示病人對終止治療後可能麵對的精神失控的恐懼。負性治療反應不一定反映治療師存在著不完善的技術或不適當的幹預。它能使精神科醫生在對那些有強烈自罪感和負性治療反應傾向的抑鬱症病人提出度假的建議前謹慎一些。因為這可能激起病人嚴重的痛苦和絕望情緒,甚至發生自殺。負性治療反應有三個階段:

 {1}首先病人症狀得到改善

 {2}接著分析師表達滿意的情緒

 {3}最後是病人情況的惡化。隻用潛意識的羞恥感來描述負性治療反應是遠遠不夠的,可以從更廣泛的意義來理解它的來源。

 

8、見諸行動

  見諸行動意義涵蓋麵最廣、變化最多的詞匯。較為簡潔的定義是:在分析過程中被覺察到的、合理的、可分析的阻抗的一種放大的形式,用以協調過失行為和其他各種病理的、衝動的行為,這是該概念在意義上擴張的轉折點。這一概念包括一係列的衝動的、反社會的或者危險的行為。見諸行動acting outfreud 首次提出這個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病理心理學}中提出的。見諸行動是一種記憶方式,可能是部分回憶和幻想見諸行動。移情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重複freud 將見諸行動分為分析場景中的見諸行動和分析場景以外的見諸行動,兩種形式都被認為是分析與治療的結果。為了防止病人因將其內心衝動見諸行動而受到傷害,治療師應該讓病人承若,而治療期間不做出可能會對病人的生活造成影響的重要決定。由於分析治療的過程時間比較長,所以要求病人做出病人不要做出重大的決定。

  (1)在阻抗下病人重複了一些什麽?病人把壓抑的能量變成顯著的人格特點---他的習慣、不穩定的態度和病態的性格---以此方式重複一切。見諸行動是重複的一部分,但並不意味著重複與見諸行動是同義詞。

  (2acting in 用以描述在分析中的見諸行動

  (3)見諸行動一詞也可用在分析以外,reud認為精神分析理論應能夠納入普通心理學中。

  (4)見諸行動源自對成年神經症病人的精神分析治療中。

  (5)見諸行動,freud 認為是一種阻抗形式。fenichel 認為衝動性行為應歸因於1歲以前所遇到的困難,是挫折的反抗。

 acting out 見諸行動(宣泄、舒放)指患者在接受精神分析時,將其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欲望或衝動,浮升在意識層麵,並以語言、行動表現於外的過程。此行動是象征性的,與當時的現實環境未必有直接的關係。有人認為,各種各樣的行為紊亂問題,藥物濫用、酒精依賴、心身疾病、肥胖、同性戀、學習困難等,全部可以被認為是見諸行動的特殊的形式。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見諸行動的行動者。藝術家能夠通過見諸行動來創造他們的藝術品。各種類型的神經症病人通過他們的症狀來見諸行動。鑒於見諸行動的濫用,一些專家建議,將見諸行動限定於在治療過程中把特定的、無意識的衝動轉化為行動的現象。目前有一些專家不再認為見諸行動是一種阻抗的形式,尤其是對移情的阻抗。精神分析治療家的總要任務之一是,找出移情和見諸行動的區別。區別再現、症狀性行為、見諸行動和移情,以及正常行為。見諸行動為個體在與其所處的環境的關係中所產生的防禦和適應性行為。近年來的重點已經放在治療中見諸行動與治療師的反移情的關係上。綜上所述見諸行動這一詞匯可以用於以下兩種情形:

  (1)描述特定的行為:這種行為在分析中產生,並且是治療的結果。概念涉及到精神內容(願望、記憶等)。這些內容在分析中浮現到表麵,尤其作為一種移情時,它們更希望變成記憶。在這種意義上,見諸行動可以被看成是對於移情的阻抗。但是,見諸行動也包括其他一些與治療有關的和被治療所激起的行為方式。acting in 可以用於治療中的見諸行動。

  (2)描述行為和舉止的習慣性模式,這些人格和舉止是人格及其病理特征的結果,並更多地與個體有關而不大與治療過程有關。在見諸行動中,他們重複嬰兒時期的狀況,試圖利用社會行為來解決內心衝突。用見諸行動也是描述行為可以造成一些困難。見諸行動是人格傾向,是早年的情景的再現,是記憶的替代品。任何一種治療場景中發生的被醫生觀察到的見諸行動傾向都是有意義的,它們不僅可以用來處理病人,而且還可以從中獲得病人的病態心理特征的線索。對部分醫生而言,他們由反移情引起的針對病人的非理性行為可以被稱為見諸行動。

 

9、解釋及其他幹預:

  解釋是分析的治療原則特點序列中的最高者。解釋通常被認為是精神分析中產生有效治療性結果的本質因素。給予解釋是分析師工作最具特點的現象。分析師應該是寧靜的觀察者、傾聽者、偶爾的評論者。以被動為主,偶爾的主動參與最好被稱為幹預。幹預可能解釋了某件事,也可能是沒有。早期的工作為自由聯想和夢的解析,freud認為分析師不應該隨便解釋病人的夢和自由聯想,他應該把解釋放在阻抗出現之後。當你發現了可以解釋的內容時,你必須等待,直到你的解釋可能成功才可以傳遞給病人。聯想被認為是潛意識的願望和衝動從深處向表麵突圍的衍生物。解釋的問題主要被視為一種通過意識的產物對所引出的深層潛意識材料的理解。正確的解釋為,能夠導致那種我們稱之為領悟的動力性改變的言語性幹預。

  對峙(麵質)confrontation :隻將病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一種特殊的現象上來的過程,使其更加清楚,使病人認識到他在回避某些事物,麵對此他必須進一步理解。

  澄清(clarification):指病人就已經能夠麵對的(他現在也更願意思考)的心理現象產生過程,在更仔細的層麵加以觀察。包括挖掘有意義的細節。

  解釋(interpretation):意思是使潛意識的意義、來源、曆史、模式或發生精神時間的原因變為意識。這需要多次幹預。在分析過程還有第四中成分即修通(working through)。總之,解釋應用於表達如下的意義:

  (1)分析師對病人的交流和行為的潛意識意義,以及其顯著特征的推斷和結論。(2)分析師將他的推斷和結論傳遞給病人。

  (3)一切評論都是有分析師做出的--這是這一術語通俗的用法。

  (4)言語性幹預,其特定目標是以領悟做中介,引起動力學的改變。

  可以認為,從來就沒有完整的解釋,解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曆,一般解釋的過程是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解釋的最恰當的實用的用法可能是:那些旨在可以立即使病人注意到他以前沒有意識到的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麵的所有評論和其他言語性的幹預。治療性幹預應將解釋重塑包含在內。麵質(正視)、澄清、重塑以及修通等是解釋的準備程序。

  實質性的解釋:將表麵的或者潛層的材料翻譯成其深層的、特別著重於童年的性、攻擊願望和幻想的意義。

  防禦性解釋:是阻抗分析的一種特殊形式。防禦性解釋被認為在對導致神經症病人心理結構的修正上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由解釋帶給病人重要的改變是那些影響到超我的東西。

  移情解釋, 是促變性的解釋。非移情性解釋在近年有所回升。移情性解釋具有中心性的地位。經典的精神分析認為病人的病理心理性質是衝突,而後來的精神分析認為是心理缺陷。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認為共情、重塑性解釋是分析的核心方法,指向前伊底普斯情結發展過程。受過良好訓練的分析師可能具有直覺,它可能指的是知曉病人材料的深層含義。但這個詞匯要盡量避免。在現代精神分析中,重塑是重要的。

 

10、領悟

領悟這個詞匯被廣泛應用,似乎它的含義很清楚,但在臨床上是非常混亂的一個詞匯,沒有人知道它的出處。也就是說它的來曆不明。是誰最先用的這個名詞?不知道。

精神病學中的“領悟”是指病人對“其疾病症狀的不正常或疾病現象的認識”(自知力)。克雷培林認為“領悟力的缺乏”在本質上與精神病的精神狀態相關。

《牛津英語詞典》指出,“原始的含義指獲得內省(intermal sight),即用心靈或理解之眼”。描述這一概念的有:“內省、精神視覺或感知、辨別能力、用理解之眼透視事實、深入事物內部特質或本質、透過表麵的一瞥或考察。”

現代精神分析的這個術語,領悟源自對改變過程的描述,這些改變會導致“自愈”。弗倫奇認為:領悟是一種對“衝突狀況”的“操作性領會”。freud 把領悟分為,真實的或“情感性”領悟和純粹理智性領悟。導致變化的領悟是有效的。

桑德勒指出:有分析師的幹預所獲得的領悟導致伴隨著精神結構新觀念形成的重新組合。作為修通的結果,著重領悟可以成為“自動的”。在這個意義上說,領悟形成導致了“領悟的結構”,也就是說,持久的內部關係的建立可以更改和控製既往功能的習得性形式。這也包括內在客體關係的改變。作為分析的結果,治療性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一個有結構化、組織化的理論和情感的框架結構,病人在其中可以安放他自己以及他對自己和他人的主觀體驗。

 

11、修通

精神分析治療和其他心理治療形式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使病人產生永久性的改變。與其他“領悟性”的治療一致,使用解釋和其他的言語性的幹預。早期的精神分析治療“使潛意識成為意識”,並由此獲得的領悟是不夠的。格林森認為在病人領悟之前,分析工作不是修通,而隻有領悟之後才是修通的目的是使領悟有效,也就是說,在病人身上製造有意義的和持久的改變修通主要是對阻抗的分析的重複、深入和擴大。格林森進一步說,對偏離了,導致行為、態度和結構改變的領悟分析工作就是修通。

修通的內容應該有以下幾方麵:

1)解釋的重複,尤其是移情阻抗的分析。

2)打破經驗和記憶中情感與衝突的禁錮。

3)解釋的延伸、深化和擴展,發掘一個行為的各種前提和來源的各種功能和決定性因素。

4)將環境中的病人與其他重要任務的過去置於活生生的情景下的重塑。這包括對過去各個時期的自我形象的重塑。

5)促進反應和行為的改變,使曾經裹足不前的病人,在麵對其一認為是危險的衝動和客體時,勇於嚐試新的反應和行為模式。

修通有發育性的特點。shane M,1979強調,修通的過程類似發生在正常兒童身上的發育過程。一些人認為修通是分析師的工作,但也有人認為病人也應參與其中。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使這個概念有了變革。科胡特認為:修通的目的是繼續個體的發展,直至形成一個能夠移情性交流的自我。這個交流是指一個人自己和他的自我客體之間的交流。科胡特將修通視為個體發育的恢複。自體共情性交互作用意義很大。自體心理學家視修通為對阻止舊的自戀性移情的建立的阻抗的解除。對分析師來說是“對耐心的考驗”,這似乎就是是修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