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寶貝聽的故事

一直一直,我就想,有個自己的孩子是件多麽幸福的事。我可以每天給他們講不同的故事,看他或她那閃著異彩的眼睛,體會生命的奧妙。雖然我還是未能有我自己的孩子,我卻等不及要開始講故事了......
正文

給小侄女講故事

(2010-09-09 22:03:22) 下一個
這些日子裏,我的故事都講給我那可愛的小侄女聽了。那個可愛的小娃娃,不知為何,才四個月不見,忽然變得好像對我十分依戀,時時要求我陪她玩,給她講故事,陪她睡覺,讓我自覺無比重要!

終於可以真正地給一個小娃娃講故事的,我卻不知所措起來,不知道講什麽樣的故事她會喜歡聽,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第一天晚上,我給她講的三個故事裏,有一個野天鵝的故事。那是唯一一個講的時候和她一起翻看配畫故事書的故事,她對這個故事有了深刻的印象,居然一再地要求要再聽這個“艾麗莎”的故事。而其它的故事她卻再沒提起。我後來找了另一本安徒生童話,給她講了裏麵白雪公主的故事,那本書的圖畫和文字都不夠精美,結果孩子的興趣明顯不那麽大了。孩子們都是喜歡色彩絢麗的東西的,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越是精美的圖畫,越能使他們對故事產生強烈的興趣和深刻的記憶。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一本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書,那本書配了很浪漫很美麗的圖畫,至今我都能隱約記得那神奇的金魚的樣子,盡管真正的故事有點想不起來了。我覺得正是因為從小受到這些精美圖畫的薰陶,我對圖像的美感有了特殊的觸覺。而收集這些精美圖畫的恰恰又是當美術老師的母親,所以圖畫的品質檔次明顯要高於我那小侄女的故事書。就是沒有當美術老是的母親,我相信對美的追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越是有精美圖畫的幫助,孩子們一定越能對畫中的故事集中注意力,越能對配畫的信息產生牢固的記憶。另外,講故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我媽媽講的故事無論大人小孩子都十分愛聽,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她的故事總是伴隨著豐富的麵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跟那配畫的故事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對於我來說,既沒有老媽那種自己畫小人書的水平,也沒有為孩子搜索精美圖書的能力。隻有盡量地學習老媽那卓越的講故事能力了。

我的小侄女其實擁有好多好多的圖書,童話書,成語故事書,兒童百科全書,還有嬰幼兒聖經。可是隻有睡前才是她專門的聽故事時間,其它的時間她都興高采烈地跑來跑去,玩她的各種玩具。我看見老公在白天的時候曾經想要給她讀書,她抓著自己的玩具自顧自地玩著,並沒有完全集中注意力去聽,使老公讀得很沒有興致。她的爸爸要求她複習識字卡的時候,她也是這樣,一邊玩著她的各種小玩偶,一邊有意無意地回答爸爸的問題。可是她據說是可以完整地複習三百張識字卡的,還可以給別人講三隻小豬的故事。要做這樣的事,我覺得是需要高度的注意力的,怕是隻有父母才能培養這樣的注意力吧。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安排固定的學習是不是對他/她們天性的扼殺呢?如果是的話,難道六七歲的孩子就不愛玩了?讓他/她們天天坐在教室裏上課難道就不殘忍了嗎?我媽媽說,不要低估孩子的領悟力。你給他/她講的任何東西,不管懂還是不懂,他/她存在腦海裏,不知什麽時候就用得上,所以我爸爸小時候讓我背唐詩是對的。可是老爸說,要放任孩子去玩。小小的孩子,現在不玩,什麽時候能玩呢?所以我讚同老爸的觀點。問題就是如何在玩的時候把更多的知識提前灌輸給他/她們呢?

我的這一次旅行,給了我親近孩子的機會,也讓我受夠了孩子的折磨。我的這個小侄女,是個很乖很可愛的孩子,她可以把同樣的拚圖拚了一次又一次,還能興奮地問:“我們玩拚圖好嗎?”。她發明幼稚可愛的玩法,比如把她的小布豬放在滑梯下,她一次又一次地滑下去踢到他們,類似這樣的她能興奮地重複了一次又一次。我提出要她畫畫,她會高興地畫上兩筆。但是很快就把畫筆扔在一邊,玩她自己的遊戲去了。我們在他們家裏做客,唯一的任務就是悶悶地陪著小女孩玩她興奮的遊戲,所以我這個大孩子也很快就失去了耐心。難為那個可愛的小家夥還成天傻乎乎地對著我笑,然後問“我們玩拚圖好嗎?”。對這麽小的孩子來說,他/她們能快樂成長就足夠了,畫畫,學習能做就做,不做就算了。可是吃飯是另一回事。對孩子來說,吃飯也跟玩兒一樣。他/她們用手抓他/她們喜愛的東西,或在手裏把玩,或在嘴裏嚼來嚼去就是不下咽。可吃飯不能隨他/她們的意,孩子從小不好好吃飯,沒有健康的身體,將來如何照顧好自己呢?在對付他/她們吃飯的問題上,我可算是體會了做父母的艱辛。這些,我能快樂地應付下來嗎?

不管怎麽說,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是上帝的祝福,也是對生活酸甜苦辣的加料。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也惶惑著,不知道能不能為陪伴孩子每一天成長而倍感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