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疫情把人鎖在家裏不得動蛋,但是健身運動是必須要做的。
1. 打網球。打網球是我的第一運動。去年疫情暴發後球場關門,11月才開放,遊泳池和室內活動至今未開。4個網球場輪流開2個,必須預約,每次隻有1個半小時。難受的是打球時還被要求戴口罩,時不時有人在場外檢查。更難受是球癮發作倍感煎熬,雖然沒有像鴉片癮那樣流淚發抖厭食抽筋,渴望打球的心情還是有的。新年第二天,開車半小時到河邊縣的公共球場去打球過把癮。平時一有機會就去球場,趕在下雨前,聚在大雪後,人約黃昏時,隻是不敢約球友。休息喝水時拍照視頻自娛自樂,領導還給在中國的閨蜜現場直播請教球藝。今年澳網冠軍又是小德,他得過新冠還能奪冠實在非常勵誌,說明病毒沒那麽可怕,中招後也能恢複正常。
2. 跑步。其實我是被趕鴨子上架開始跑步的。幾十年來打網球,可以滿場亂飛。去年疫情初期球場關門不能接觸別人,球友躲在家裏不敢出門。而散步的運動量不夠,隻好一個人悶頭跑步,這是每天都能鍛煉身體的最佳方式。開始時跑幾步就覺心悸氣喘,隻得跑跑走走停停。很是奇怪,怎麽會是這付德行。但不輕言放棄,漸進式加碼,每兩周多跑半英裏,目標3英裏。心平氣和慢慢來,終於達到目標。大多數時間是在小區裏跑,有時在爬山時試試跑上坡。那次迷失在山裏,為了找同伴,跑上跑下居然把練出來的跑功都用上了。說明人是有許多潛力的,試一試新花樣,或許會把潛力挖出來一點。當然,這把年紀就不要再想跑馬拉鬆了,把它當作一個夢,白日做做。需要在鍛煉身體和保護膝蓋之間找到平衡,免得年齡再上一個台階時,天天拿止痛藥當飯吃。
3. 騎車。從前自行車是上班的必需品,現在成了下班後的休閑品 - 時代變了。家裏的自行車以前是為了陪孩子玩才買的,現在則用來為自己消除寂寞尋找快樂 - 生活變了。現在的打氣筒是手提式的還可以充電- 工具變了。村外有條20英裏的自行車道,朋友說他每個周末都在那裏騎車。我是疫情後才想起來,第一次騎車去探索,有小橋通到住宅小區。車道出了村子後就關了,遠遠望去有無家可歸者的帳篷。這邊橋下也有,在高速公路出口處的樹林裏,竟然有10幾個睡帳篷的人。我們村算是比較小康,從沒見過這種情況 – 社會變了。我站著說話不怕腰疼,平心而論,政府的疫情救濟款足夠維持吃住等基本生活,而且房租房貸可以暫時不交。還是有人願意在冰冷的夜間露宿街頭,也許有人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去年今年的變化實在太多,對生活的態度,對自然的敬畏 - 認知變了。隻有回家那條上坡路沒有變。好像我的車技也沒變。
4. 看球。 在家看今年的美式橄欖球超級碗電視直播,由堪薩斯城酋長隊 (Kansas City Chiefs)對坦帕灣海盜隊(Buccaneers)。我既不會玩橄欖球,也不是超級球迷,但是每年必看超級碗,而且就這一場,平時從來不看橄欖球比賽。超級碗就像中國的春晚,至少一半美國人會看。往年常有朋友組織聚會,聊天看球聽年輕人大喊大叫。今年在疫情中舉行,有點不一樣。觀眾席座滿,但不都是真人。鄉村歌星唱國歌,天才少女朗誦詩。中場休息有加拿大藝術家表演。超級碗也是商家必爭之地,爭奇鬥豔的廣告煞是好看,每30秒的廣告要$550萬。記得2016年超級碗時,我正好在牙買加自駕遊,當時坐在海灘上,喝著啤酒看他們嗨。美國人喜歡橄欖球,有朋友疫情前每個周末都要開車4小時去看球賽,非常羨慕這種享受生活的方式。常與我一起散步的街坊組織一個雲聚會,大家在網上喊喊口號。我是準備了啤酒可樂冰淇淋,還有垃圾食品,獨享清淨3小時。
5. 看電影。去露天汽車電影場看華裔執導屢獲大獎的《無依之地 Nomad Land》,講的是一群流浪者的故事。小鎮的工廠倒閉後工人失業,主人公弗恩(Fern)工作沒了丈夫死了,隻得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離開家鄉,開著一輛麵包車在廣袤的中西部四處流浪。她白天在亞馬遜倉庫或快餐店做臨時工,晚上睡在裝著全部家當的車裏。 她貧困孤獨無依無靠,但也遇到了一些命運相似的流浪者,他們在影片中真人真演。有人工作了一輩子,退休時卻仍然沒處安身。有人得了癌症,不想受化療之苦,寧願用最後的時間出去看世界。有人兒子死了,出來流浪做誌願者,借以安撫心靈之痛。有人工作多年卻發現從來沒按自己的意願活過,於是提早退休享受生活。電影情節沉重抑鬱,但也看到流浪者們從相遇相識到相互安慰依靠,盡顯人性光明向上的一麵。她們沒有沉淪放棄,想方設法自食其力。她們人窮誌不窮,絕對不去乞討。她們苦中作樂,享受大自然的恩施:泡泉水觀日落看星星。 雖然弗恩的妹妹和朋友都邀請她住下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自由。我在影片上映第一天就去看,是因為有獨自在中西部開車旅行睡在車上的經曆,也曾經和一些流浪者聊過天,電影裏有些地方甚至都認得出來。看了以後感歎萬分:雖然同為天涯淪落人,她們是生活所迫無可奈何無家可歸, 我是生活有樂有錢有閑有家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