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布魯赫 (Max Bruch,1838-1920),德國作曲家,自幼受其母(名歌唱家)的教育,顯露出傑出的音樂天賦。十四歲獲萊茵河畔法蘭克福的莫紮特獎學金,受教於希勒、萊耐克等人。1858年回鄉任教,1865年起先後任科隆音樂廳音樂指導、施瓦茨堡桑德斯豪森親王的樂隊長、斯特恩歌唱協會指揮。1880年任英利物浦愛樂協會音樂指導。1883年回國任布雷斯勞和柏林兩地的音樂指導和音樂學院作曲主任。曾先後被劍橋大學、柏林大學、布雷斯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1908年獲普赫士功績勳章。他的創作與德國古典傳統一脈相承,並受益於對民歌的廣泛接觸和研究。旋律優美動聽,充滿激情,曲式嚴謹自然,音響效果美麗淳樸。寫有交響曲、協奏曲、歌劇、清唱劇、室內樂等各種體裁形式的音樂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兩首小提琴協奏曲(g小調和d小調)、《蘇格蘭幻想曲》、歌劇《羅勒萊》等。
《蘇格蘭幻想曲》,本曲由小提琴與豎琴主奏,作於1879至1880年。作者在各樂章裏加入古老的蘇格蘭民謠的旋律,作成了由序奏和四個樂章組成的小提琴主奏、豎琴與管弦樂隊合奏的幻想曲。豎琴在本曲中並非作為華麗的主奏樂器,而隻不過當作點綴,表示在管弦樂伴奏中,豎琴較為重要而已。整個樂曲充滿了夢幻性,甘甜而優美,有女性化之感,而且作者對於主奏小提琴的技法運用,可以說無懈可擊,樂曲的管弦樂伴奏部分也寫得十分完美。
全曲共分為五個部分,包括序奏及四個樂章:
序奏 極緩板,降e小調,4/4拍子。主奏小提琴在淒涼而帶有夢幻性的旋律中,娓娓道出了一個淒美故事的開頭。
第一樂章 如歌似的行板,降E大調,3/4拍子。管弦樂部分以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沉著而優美的氣氛加入進來,接著豎琴的音色也浮現出來,主奏小提琴在襯托之下,表情十足地唱起了樂章主題, 這是一段使人感到非常親切,充滿溫情、眷戀之感的樂段,是根據蘇格蘭民謠的旋律而來的。
第二樂章 快板,以降E大調,3/2拍子開始,詼諧曲。主奏小提琴奏起了快活的主題,這也是根據蘇格蘭民謠改編的。主奏小提琴繼續以華麗而多彩的技巧展開變奏。本樂章到了最後,變為慢板,不間斷地直接進入下一個樂章。
第三樂章 持續的行板,降A大調,4/4拍子。主奏的小提琴唱起一個非常可愛的主題,之後經過轉調,變得更加生氣蓬勃,與第二樂章的慢板形成鮮明的對照。
第四樂章 戰鬥性的快板,降E大調,4/4拍子。主奏小提琴與管弦樂驟然呈現出一個雄壯的主題。樂曲以這個主題為中心,經過數次的變奏和裝飾後,主奏小提琴與管弦樂隊共同吟唱出一首古老的戰歌旋律,全曲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