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塞比·威爾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曾投考米蘭音樂院,未被錄取,後隨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因歌劇《那布科》的成功,一躍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當時意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厄爾南尼》、《阿爾濟拉》、《列尼亞諾戰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鬥爭,有“意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遊吟詩人》’《茶花女》、《假麵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
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一生創作了26部歌劇,善用意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欲望、性 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茶花女》是廣大中國觀眾和讀者所熟悉的一部作品,三幕歌劇。劇本是皮阿威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同名悲劇改編而成,由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雖然由於各種社會原因而遭到失敗,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讚譽,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出色藝術效果的巨著,並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難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馬要說:五十年後,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劇本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對壓迫下層市民的資產階級偏見與世俗勢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僅飽含感情地寫出了瑪格麗特的不幸遭遇,為她的悲劇結局而歎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誠的品格與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瑪格麗特。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麵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劇情梗概是因喜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瑪格麗特原是一名商店職員,淪落為娼妓後,雖然過著一擲千金的生活,但精神與肉體上卻蒙受著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愛了她4年。見麵後,瑪格麗特正巧發病,其他人對此漠不關心,而阿芒卻真誠地照護她、體貼她。瑪格麗特深受感動,接受了阿芒的愛情。
為了擺脫那種奢華但又令人窒息的環境,她傾全部積蓄,與阿芒到鄉間居住,平靜的生活中兩情繾綣,十分恩愛。不料阿芒的父親聞訊後大怒,趕來鄉間興師問罪,當他得知瑪格麗特對自己兒子確是一片真心後,有所觸動,但仍堅決要求她與兒子斷絕關係。瑪格麗特考慮到阿芒將來的幸福,忍痛答應阿芒父親的要求,給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稱自己已做了別人的情婦,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內情,指責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瑪格麗特遭此打擊,頓時暈倒,病情加劇,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親才將真情告訴兒子,阿芒懷著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後帶著無法實現愛情與家庭幸福的遺恨,離開了人間。
飲酒歌, 為所作的歌劇《茶花女》中第一幕唱段。當時男主角阿爾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奧萊塔舉行的宴會中舉杯祝賀,用歌聲表達對薇奧萊塔的愛慕之心,薇奧萊塔也在祝酒時作了巧妙回答。第二段結尾處兩人的對唱表達了他們互相愛慕之情,最後一段客人們的合唱也增添了這首歌的熱烈氣氛。這首單二部曲式的分節歌以輕快的舞曲節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動機貫穿全曲,表現了主人公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讚美,充滿青春的活力。同時又描繪出沙龍舞會上熱鬧、歡樂的情景。
國語歌詞:
男:
讓我們高舉起歡樂的酒杯,
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
這樣歡樂的時刻雖然美好,
但誠摯的愛情更寶貴.
當前的幸福莫錯過,
大家為愛情幹杯.
青春好像一隻小鳥,
飛去不再飛回.
請看那香檳酒在酒杯中翻騰,
像人們心中的愛情.
合:
啊,
讓我們為愛情幹一杯再幹一杯.
女:
在他的歌聲裏充滿了真情,
它使我深深地感動.
在這個世界中最重要的歡樂,
我為快樂生活.
好花若凋謝不再開,
青春逝去不再來.
在人們心中的愛情,
不會永遠存在.
今夜好時光請大家不要錯過,
舉杯慶祝歡樂.
合:
啊!
今夜在一起使我們多麽歡暢,
一切使我流連難忘!
讓東方美麗的朝霞透過花窗,
照在狂歡的宴會上!
女:
快樂使生活美滿,
男:
美滿生活要愛情.
女:
世界上知情者有誰?
男:
知情者唯有我.
合:
今夜使我們在一起多麽歡暢,
一切使我們流連難忘.
讓東方美麗的朝霞透過花窗,
照在那狂歡的宴會上.
啊,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