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YST: 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

(2010-09-04 14:49:34) 下一個

1. 中國人要有自信,不卑不亢

這篇文章的甲部貼出後,【天下縱橫談】一位大陸市民善意地為 YST打預防針,他希望我不要像論述東南亞戰略時把中國大陸的實力過分高估,引起大陸一些網友的譏諷。YST 認為大陸的網友各色各樣的言論都有,我們本著自己的數據、分析和主觀判斷寫文章,隻要言之有物就行,是否得到認同不是重點,也不能是重點,否則就成了鄉願。取悅所有的讀者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大陸很多網友的想法是不平衡的,他們在台灣和日本的議題上喊打、喊殺、喊核平對方;但是在碰到與美國有關的議題上他們就變得非常退縮,喪失自信,連分析能力都打了折扣。

中國過去在不該輸出革命的時候為了意識形態而輸出革命,所以慘遭失敗。中國現在為了本身的利益應該輸出革命的時候卻畏縮不前,導致坐失良機。「輸出革命」是國際政治鬥爭經常使用的手段,美國沒有少幹。這些年來東歐那麽多「顏色革命」就是美國輸出革命的成果。中國人要有自信,要能夠不卑不亢才能把握機遇、做出正確的決定。

前幾天,我看到一篇報導,是大陸的【理財一周報】訪問經濟學家謝國忠。謝國忠批評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態度過分低調,不像一個有作為的大國。他說:“全球正巴望中國作主,但是我們還是丫鬟心態。”謝國忠的形象比喻非常有趣。事實也的確如此。中國的丫鬟心態不僅表現在金融上,也更明顯地表現在政治、軍事與外交上。現在的領導人仍然奉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不敢邁出一步有所作為。

2. 生產力決定一切

人類自從有文明開始,生產力就決定一切。這就是為什麽遊牧民族無論多麽驍勇善哉終歸會被打敗,因為生產力無法提高。在今天這個現代化的社會更是如此。我們用200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前10名做例子來說明。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農工GDP與總GDP(包括服務業),單位是兆美元:

排名 國家 農工 占美國 總GDP 農工GDP占
GDP GDP 比重% 總GDP比重
1 美國 2.9 100 13.98 20.7%
2 中國大陸 2.4 82.8 3.37 71.2%
3 日本 1.6 55.2 5.29 30.2%
4 德國 0.9 31.0 3.28 27.4%
5 英國 0.648 22.3 2.57 25.2%
6 法國 0.6 20.7 2.52 23.8%
7 意大利 0.5 17.2 2.09 23.9%
8 加拿大 0.35 12.1 1.36 25.7%
9 西班牙 0.33 11.4 1.41 23.4%
10 俄羅斯 0.32 11.0 1.14 28.1%

3. 中國的經濟實體成份高

上麵這個表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中國的經濟絕大部分是實際產業,而所有其它經濟大國的主要經濟成份是服務業。由於民族性的不同,中國的GDP一向偏重農業與工業的生產,是實體經濟。我們看中國的領導人幾乎都是工程出身就知道了。中國的經濟實體成份最高,占71.2%;美國的經濟實體成份最低,占20.7%;其它國家的經濟實體成份也很低,占20-30%。中國的 GDP排名第三,在美國與日本之後,總量大約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但是如果隻考慮農業與工業的生產值,中國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而且產值非常接近美國。一個國家的實力主要是看生產力,尤其是在戰爭時期。服務業相對而言不是那麽重要,譬如律師多對國家的幫助不大。中國的實體生產力已經到達美國的八成,以目前這種追趕速度,五年之內一定超過美國。

4. 中國平均個人所得偏低的問題

是的,中國大陸的平均個人所得太低,隻有2520美元,這是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這次的金融海嘯帶給中國刺激內銷的機會,正好改進這個問題。想想看,製造冰箱的工人買不起自己生產的冰箱,這象話嗎?但是有兩點我們必須注意,個人所得是一個數字,跟購買力沒有絕對的關係,大陸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不像平均個人所得的數字顯示的這麽差。譬如韓國人的平均所得是 20240美元,是中國人的八倍,但是韓國人的生活質量很差,一點都不值得羨慕。我也搞不懂為什麽韓國人如此高的平均所得不能表現在真實生活上,韓國人每天吃泡菜過日子比中國人豐富的菜肴差多了。

另一點是國家的實力主要還是看她的經濟總量而不是看個人平均。中國政府的采購團一出國不論走到哪裏都是當地國家的頭條新聞,因為購買的金額實在太大,動不動就超過一百億美元。這就是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想想看,挪威的平均個人所得大於八萬美元,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但是隻有3760億美元的挪威經濟(小於台灣)能對世界有什麽影響?

5. 中國走向高端工業

中國走向高端工業是必然的趨勢,這是令所有先進國家害怕的地方,因為中國人太聰明,任何高端科技隻要中國決心投入一定會成為難以抵擋的競爭者。中國的研發是全方位的,覆蓋所有的重要領域,就像一百年前的美國。在這篇文章我們隻隨便舉幾個例子作為說明。

為了比較中美的消長,我們不得不指出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快玩完了,計算機相關產品也岌岌可危。美國目前的民用工業隻剩下兩大堡壘,一個是航天工業,另一個是醫藥。

A. 汽車工業

中國汽車工業的潛力主要在為環保要求發展出來的電動汽車,因為中國在電池方麵的研發非常先進,走在美國前麵。

B. 計算器工業

中國的計算器工業將成為美國的主要對手。中國新研發的 CPU和操作軟件都非常有競爭力。龍芯2E是四核的 CPU性能至少相當於中檔的奔騰4,若說落後美國也不過就是3年左右,在絕大部分的應用範圍龍芯2E都夠用了。中國正在研發16核的高性能 CPU。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表示,這個16核的 CPU有望領先世界。擁有知識產權的 CPU一出來,相應的軟件就可以發展了。Linux操作係統是一個穩定、安全和免費的係統。「中國16核的高性能CPU+Linux操作係統」非常可能打敗「英特爾的CPU+微軟窗口」。YST 不是計算機專家,但是對微軟窗口非常不滿意,因為它的穩定性太差。

YST 的估計微軟是下一個倒下的美國大公司,因為微軟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而中國人在軟件上非常厲害。去年的世界軟件競賽,第一名就是上海交大。一般來說,窮國家的人沒錢買昂貴的真實硬件來玩,所以傾向動腦不動手,特別會動腦子想抽象的東西。軟件是中國人的長項。前幾天看到新聞報導,大陸的「中微半導體」成功研發出45納米光刻機,這是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設備,科技含量高,美國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就是靠這個賺大錢。「中微半導體」的45納米光刻機已經打入中芯和台積電的12英寸晶圓廠。「中微」的下一步,是研發32納米光刻機。想想看,6年前蔡英文做陸委會主委,她否決了台灣12英寸晶圓廠進入大陸,也否決了 280納米的晶圓廠進入大陸,其蠢無比,因為台灣隻是代工,這些技術都不是台灣的,台灣根本沒有技術封鎖大陸的能力。YST 為此曾經在【天下縱橫談】痛批民進黨政府的無能與無知。但是也隻能說說罷了,還能怎樣?

如今不過短短6年,大陸的晶圓廠(中芯)已經壯大,大陸的半導體設備(中微)的研發能力已經可以和美國著名的「應用材料」相抗衡。大陸的半導體工業已有了獨立自主的技術形成產業煉,而台灣還是隻能做技術含量很低的代工。要知道,大陸的芯片需求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中芯要打敗台積電輕而易舉。民進黨的短視和無能從這件小事就看得很清楚。

C. 航空與航天

中國在航天(台灣稱太空)領域有紮實的基礎,這要感謝老一輩的科學家錢學森等人。錢學森的係列文章隻發表了一半,YST 一直牽掛著。除了大家看到的載人航天,中國的衛星技術也突飛猛進。譬如商業通訊衛星,中國從自旋穩定進步到三軸穩定,運行的時間從早期的5、6年進步到15年以上,這是控製技術的進步。中國衛星的酬載(payload)從C波段進步到K波段,運載的信息量增加很多倍。基本上,中國商業通訊衛星的技術跟美國已經沒有什麽差別。中國落後西方是在航空技術上,中國的航空界找不到像錢學森這樣層級的科學家。雖然發展慢一點,中國的航空技術還是穩步前進。中國研發大飛機的項目已經啟動,預計二十年後中國設計的大飛機就會加入世界航運。波音和空中巴士都將遭遇強勁的競爭。

D. 電子工業

人民解放軍正在轉型,由機械化進入信息化,中國大陸的電子工業在軍方的強力支持下一定全力發展變成可怕的競爭者。軍事需求帶動的電子工業是不得了的,譬如作戰飛機三分之一的成本在航電設備(avionics)。像「華為」這種尖端科技公司在中國不同的電子領域會一家一家地冒出來。今天「華為」已經成為美國「思科」(Cisco)的強勁對手,「思科」的每一樣產品「華為」都有對應產品。「華為」如果落後「思科」,時間上也隻有半年到一年,不是某些大陸人胡說的什麽80年或一百年。

E. 中國人不可妄自菲薄

中國的航天發射技術是世界一流的,YST 記得在所有國家的運載火箭中長征係列有最高的發射成功率。中國航天器的入軌非常準確,尤其航天器的回收技術是領先世界的。無論是返回式偵查衛星還是神舟的返回艙,落點之準確美國與俄國都做不到。幾年前曾經有一顆俄國報廢的(失去動力)核發電偵察衛星要落回地球引發全球緊張,因為不確定會掉到那裏。結果以中國的預測最準確,美國與俄國差遠了。

讀者應該看過神舟7號的現場實時發射,在控製大廳前麵有一個電視大屏幕顯示神舟飛行的軌道、神舟航天器和宇航員(台灣稱航天員)的活動,有一個主要指揮員在前台,後麵坐著一排排百來位科學家和工程師,每位前麵都有一個計算機屏幕,他(她)們在做什麽?答案是:他(她)們是子係統的專家,負責監控和匯報某一個子係統。航天工業的複雜性和整合工作的艱巨在這個大廳中具體地呈現出來。世界上最大型的工業體係也就是這個規模了。所以用什麽“工業體係”這種新名詞把中國的科技和工業貶為落後歐美先進國家80年純粹是嘩眾取寵的瞎扯。

更何況即使中國是做同一件任務,但是中國的起點高,所以技術差距不是執行任務的年代差距。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個航天員是蘇聯的加加林(Yuri Gagarin),時間是1961年。但是讀者知道嗎?加加林是在極高的高空跳傘回到地球的。加加林能活著回來全靠極佳的身體素質,這能跟2003年中國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神舟5號和楊利偉,在科技上相提並論嗎?能說中國與俄國太空科技的差距是42年嗎?

任何主要工業,無論是指單一產品或是工業體係,中國落後西方都非常有限,不可能是80年,有些領域中國甚至領先。中國人不可妄自菲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