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乎所有海軍裝備都在升級中
(2010-09-03 18:31:15)
下一個
國外觀察家指出,一段時期以來,不僅一批中國海軍現役導彈驅逐艦進行了現代化升級,實際上幾乎所有現有中國海軍裝備,包括仍在服役的第一代自行研製的核潛艇、常規動力潛艇、導彈護衛艦以及近海導彈艇等也都一直處於不斷升級之中。由於有關中國核潛艇的情報資料一向極為稀少,因而外界多通過對中國國內公開出版物所發布的圖片進行研究。
但國外觀察家普遍認為,從新近公開亮相的中國海軍核潛艇外觀變化來看,已足可推知其在降噪、導航、通信、指揮控製直至武器係統方麵均已進行了重大改裝,這些改進無疑將使之在隱蔽性、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及打擊能力等方麵與以往相比有檔次上的提高。
相對而言,外界了解較多的還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035型常規潛艇。外界廣泛注意到,近年間較多公開露麵的035型潛艇早已一改以往藍灰色艇體,而是代之以號稱“人造鯊魚皮”的黑色消聲橡膠塗層,流水孔也改裝為有蓋板的流水槽孔。而且有資料稱其內部聲源設備隔振措施也有所改善。國外根據對該型艇的觀察結果認為,改進後的035型潛艇航行噪聲之低甚至已接近上世紀80年代蘇聯核攻擊潛艇的水平。
2003年11月12日,一艘中國海軍035型潛艇出人意料地在大隅海峽公海水域上浮並高懸國旗通過,一時間舉世關注。號稱反潛能力世界領先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也隻是在該艇浮起航行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確認。而一貫宣稱對中國海軍潛艇動向完全掌握的美國軍方也公開承認:近年曾有一艘明級(035)潛艇從青島出港並秘密潛航一個月後返回,而這種一向被西方認為過時的常規動力潛艇如此長時間的活動競令美方完全沒有偵察到任何情況,其間所包含信息的意義非同尋常。
日本《SAPIO》刊登的相關文章評述道:
中國035型潛艇是在原蘇聯設計的033型潛艇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也是中國設計的第一種攻擊型常規潛艇。2000年後,中國海軍已對全部035型進行了改造,包括加裝消聲瓦及武備和電子係統,部分早期服役的035潛艇經過技術升級,其艇載設備已達到90年代水平。035型建造數量為21艘,包括失事的 361號在內,目前多數在役。在2001年《解放軍畫報》圖片中可見,035潛艇明顯安裝了舷側聲納陣,而在艇體安裝消聲瓦後,該舷側陣已被覆蓋難以看出。
在中國公開發行的《當代海軍》雜誌上刊登的照片中,035潛艇上有平方餘割天線(探測高空目標)和類似俄羅斯係統的大型電子偵察天線,這類係統的通病是遠距離精度不足。在2003年悼念失事的361潛艇的照片中,035型上還出現了類似衛星自動定向通信天線的桅頂裝置。
潛航中的潛艇進行通信需要將天線伸出海麵,而定向衛星通信則因采用了極低副瓣自動定向天線而很難被截獲,由於通信時處於靜默接收狀態,所以反潛係統幾乎無法發現30公裏外通信中的潛艇。這些裝置的出現,與中國海軍反航母作戰思想密切相關,安裝這些係統的潛艇不僅能夠進行超視距協同作戰,還具有比預警機更遠的偵察能力。目前潛艇的電子偵察接收裝置能夠在預警機雷達探測距離數十公裏外發現預警機雷達信號,而預警機雷達波段對潛艇桅杆探測距離僅幾公裏,反潛機最大為30公裏。由於水聲場局限,聲納係統通常作為潛艇對近距離水麵艦艇的探測手段,高精度綜合聲呐和作戰係統的結合,能夠使艇長直接采取指揮儀方式發動攻擊,而無需使用傳統的潛望鏡和光電桅杆。
國外觀察家還認為,改進後的035型艇體側麵被動聲納能夠將收到的水聲信號匯集到火控係統,火控計算機則通過計算信號相位計算出目標位置和距離。這種裝置比國外潛艇使用的對自身機動能力有限製的拖曳聲納陣列更方便。甚至有國外分析家認為,後期建造的艇體略長的035型極可能加裝了AIP係統。隨著火控係統更新和一些國產先進兵器逐漸公開,國外觀察家分析035型潛艇已能夠使用國產新型魚雷和潛射反艦導彈,並保留了水下布雷能力。至於一向被視為落後設計的雙漿推進布局在淺海區域低速航行時反而更顯靈活機動。
先前曾有觀點認為老式潛艇信息獲取能力不足以支持發射導彈,然而實際上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潛艇也不可能僅依靠本艇係統探測到50公裏以外的目標,因此老式和新型潛艇在這方麵的能力並沒有明顯差距。超視距導彈攻擊都需要第三方平台進行目標指示。中國海軍以往曾嚐試以直升機作為目標指示平台。在2003年中國海軍實現超遠程保密通信後,視距外目標指示將更加靈活。中國海軍潛艇目前大部分都具有了反艦導彈發射能力。而各型潛艇遠程保密通信係統的普及,使新老型號都能夠具有類似的超視距攻擊能力。
有國外專家分析道:采取漂浮和低速航行時033型和035型潛艇的噪聲水平與先進潛艇相差無幾。而且安裝舷側聲納陣後,綜合聲納探測水平較台灣海龍級以及世界上沒有安裝舷側聲納陣的潛艇更具優勢。解放軍海軍正在利用技術整合爭取總體優勢,而這種整合需要建立在擁有自主技術的基礎上。而台灣方麵即便獲得另外 8艘先進潛艇,也難以與之對抗。
台灣南部巴士海峽和巴林塘海峽的海流方向是從太平洋向內,解放軍潛艇需要頂流才能過去,台灣曾自恃能夠利用此現象伏擊和監測解放軍潛艇。而2003年11 月12日的大隅海峽事件表明,解放軍完全不必通過台灣海空反潛力量覆蓋的水道,其從日本、菲律賓等附近國際水道均可進入太平洋。台灣海軍的規模實際上無法應對這種戰線長達3000公裏以上的反潛和反封鎖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