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極力拉攏堵華 越南心態複雜

(2010-08-10 13:55:08) 下一個

  (聯合早報網訊)香港文匯網報道,據《環球時報》報道,「越南是否應該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新盟友和夥伴?」在越南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高調介入南海爭端後,美國和西方有關越南將成「美國新夥伴」的議論多了起來。這讓網絡上一些中國人擔心,美國和越南會不會真的聯手對中國實施圍堵。中國和美國都是既曾與越南發生過戰爭又對其影響巨大的國家,越南對於這一遠一近兩個大國的態度成了其他東盟國家的風向標。一位研究越南問題的中國學者說,2000年越美關係剛起步,美國軍隊重返金蘭灣的傳聞曾在越南和國際社會傳得沸沸揚揚;但近來美越關係更加密切,這種論調反倒很少聽見。「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初越南經濟低迷,急需外匯,而如今越南已經被稱為VISTA概念國之一,經濟前景看好,自然無需『引狼入室』」。在這次東盟地區外長會議中,越南由越共中央總書記會見中國外長,而由越南總理會見美國國務卿。「從這種微妙的安排中可以看出,越南更重視加強同中國的政治關係。」這位專家說。

  美議員聯名要求「重視越南」

  近來越南成了美國媒體上的熱門國家。「美國在東北亞繼續支持韓日的同時,也在東南亞尋找新盟友,包括越南。」美國彭博新聞社題為「遏中國『藍水海軍』美國拉攏東盟」的文章,直接點名提出把越南作為美國新盟友。《紐約時報》8月2日的一篇文章稱,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嚴重削弱了美國實力,隨之而來的後果是對東亞戰略重要性的忽視。但最近華盛頓通過美韓聯合軍演和高調介入南海這兩件事重新表明美國關切在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安全利益。文章稱,希拉裏在河內有關南海問題的聲明「已經把美國牢牢地放在了越南、菲律賓等國的陣營之中」。新加坡《聯合早報》題為「地緣政治格局新變化」的文章稱,「美國把越南作為重返東南亞的一個支點」。

  今年是美國和越南建立外交關係15年,曾屢次在越南人權等問題上指手畫腳的「美國之音」把越南說成「正在以不可估量的潛力走在成為一個偉大國家的道路上」。美國眾議院19名議員也致信希拉裏,敦促她「重視和利用越南的這種發展越美關係的渴望」。美國國防部前中國科科長、企業研究所的卜大年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盡管美國在亞洲不需組建類似北約的正式集體防務聯盟,但它早該建立一個更緊密的結盟合作網絡。而希拉莉對越南的訪問展現了「具有創意的外交手腕」,華盛頓應該延續這種勢頭,建立執行新政策所需要的機構。

  對於美越關係,越南政府網站以「全麵發展越美關係」為題刊登了越南總理阮晉勇接見希拉裏的報道。越南《勞動報》引述希拉裏同越南副總理兼外長範家謙會談時的講話稱,「奧巴馬政府準備將美越關係再提升一個層次。這不僅對兩國關係至關重要,而且也是美國在亞太特別是東南亞地區戰略的重要組成。」

  但對希拉裏有關南海問題的講話,越南主流媒體和報紙大多隻報道了希拉裏講話的內容,並沒有評論。越南報紙也大多報道了中國外長楊潔篪在東盟外長會議上的發言。越南政府網站在報道中提到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簽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報道稱,關於一些國際和地區問題,越美都認為東盟、美國以及東盟地區論壇各成員應在施行國際法和遵守1982年海洋法國際公約及《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等基礎上加強合作。

  對於美國使勁拉攏與越南關係,法國《世界報》曾稱,盡管美國和越南的敵對曆史更久,仇恨更深,但美國對越南顯得比對中國寬容得多。當年布什政府不顧國會反對,將越南從「迫害宗教自由」黑名單除名,並且在高科技出口領域對越南敞開大門。由於美國的阻撓,中國不得不在國際衛星商業發射市場步步後退,而越南卻獲準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開發衛星,這顆衛星顯然有軍事用途,但顯然會被用於偵察中國。由於越南可以直接威脅到中國陸、海側翼,因此美國才不惜在某些「原則問題」上裝聾作啞。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文章曾稱,美國兩屆政府對越南的殷勤,說到底是為了遏製中國,這「和當年發動越戰的目的沒什麽兩樣」。

  越南對美國心態複雜 近年來美國對越南頗有些「另眼相看」的意思,「大禮包」層出不窮。1995年,越美建立外交關係;2000年,越美簽署雙邊貿易協定,同年克林頓成為第一位訪問河內的美國總統;2003年11月,越南國防部長範文茶訪美,同月下旬,美國軍艦訪問越南,1個月後,越美恢複正式通航;2005年兩國建交10周年之際,越南總理潘文凱訪美,美國表示支持越南加入WTO,並取消了越南紡織品出口配額,令越南對美出口開始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2006年底,在美國總統布什訪問越南後1個月,美國國會通過決議,給予越南永久貿易最惠國待遇,幾乎與此同時,越南正式成為 WTO的一員。奧巴馬政府上台後,極力推動美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雖然美國國務院對有哪些東南亞國家加入這一夥伴關係不肯明言,卻始終不曾明確將越南排除在外。日前,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說:「當我想到所有東南亞朋友時,我認為,我們將與越南擁有最美好的前景。」

  但越南人對美國卻是心態複雜。越南的街頭開著各類美式快餐店,美國的Iphone手機等時髦產品幾個月後就出現在越南。在胡誌明市零售報紙的攤點上,不僅有越南報刊,還有包括美國《華爾街日報》、《時代》等英文報刊。曾有一段時間,越南對互聯網的管理相對寬鬆,上西方的網站也基本上沒有障礙。但近一年來,記者登錄美國用來對亞洲搞「價值觀輸出」的「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等網站時卻發現無法登錄。

  有分析稱,越南和美國關係的發展,更多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2009年,越南對美國出口112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 5.5%,但貿易順差仍達84億美元,美國成為越南最大的貿易順差國。而2009年越南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113億美元。美國對越南經濟利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國的支持在許多越南人看來,可以成為「抗衡北方大國」的砝碼,但作為共產黨國家的越南在許多問題上和美國並不合拍。許多越南人對昔日的戰爭並不能忘懷,美國對越南人權、民主的每一次指責,都會在越南BBS上引發軒然大波。希拉裏在河內期間表示,「現在我們要建設未來,塵封過去。」但有越南網友稱,「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讓無數家庭失去了親人,直至今天仍不時有越南人被地雷炸死。希拉裏描繪的美越關係前景迎合越南希望發展對美關係的願望,但要越南人塵封過去,希拉裏的希望也隻能是希望」。

  在美國也有人對美越關係持懷疑態度,一些分析認為,美國在南海周邊已有新加坡這樣穩定可靠的基地,駐紮在關島的美軍也可就近支援,與東南亞這個共產黨國家拉近關係不僅不安全,而且會引起國內爭議。《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曾稱,美越關係過於接近,「有損美國全球民主鬥士的光輝形象」。今年4月,穀歌等美國網絡公司及《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高調抨擊越南政府壓製網絡異議,利用軟件監控網上言論。美國駐越南大使米查拉克也批評越南「網絡控製政策」,並稱這種政策將影響美越經濟關係的發展。《華爾街日報》7月27日稱,希拉裏在東盟會議上的發言說明,「美國將擁抱和它一樣以製約中國影響力為目標的夥伴,但並不會因此就不去批評它們侵犯人權的行為」。

  對於奧巴馬政府試圖用經濟上的優惠拉攏越南,美國紡織組織委員會強烈反對。該委員會負責人約翰遜稱,越南工人工資比中國還低一半,美國取消越南紡織品配額,已使美國損失「數以百萬計」就業機會,不應再放任越南向美國低價傾銷。

  越南應清楚自己在中美間的位置

  對於中越在南沙一些島嶼問題上的爭端,一些越南普通民眾乃至部分官員確實十分看重。但對於做美國夥伴卻很少有人支持。「越南網」的一篇分析稱,越南應清醒認識和明確自己在中美兩個大國間的立場。「中美雖然在一些問題上會有爭論,但長遠的合作與發展仍然是中美的願望,兩個大國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摩擦,越南如果貿然提出過於傾斜的態度將會對自己的國家利益不利」。越南老戰士協會中將武春榮去年接受BBC采訪時表示,越南的政策是「保持平衡」。「遠親不如近鄰,位於人口10多億的大國旁邊,越南要與中國保持好關係。」

  在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期間,越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農德孟會見了中國外長,而越南總理阮晉勇會見了美國國務卿。一位中國學者對記者說,在東亞國家,各種排位的順序安排非常微妙和重要。從越南領導人同中、美外長會見的安排上可以看出,越南更重視加強同中國的政治關係,中越政治關係穩定是發展兩國其他方麵關係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越南總理會見希拉裏談的則更多是雙方的經濟關係。

  據越南政府網報道,阮晉勇同希拉裏會談時強調,繼續擴大和深化越美在經濟、貿易、投資、教育、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報道稱,越方建議美國政府不要對越南商品設置貿易壁壘。報道用直接引語引用阮晉勇的唯一一句話是:「雙方應進行磋商以建立快速發展和互利合作關係,減少貿易爭端,要對目前發生的貿易爭端進行審查並采取妥善解決措施」。

  盡管越來越多越南人在追求西方生活方式,但在國家發展戰略與道路上,越南普遍被認為選擇了中國模式。「中國一直是越南學習的榜樣。」越南社科院中國研究所所長杜進森曾對記者說,越中兩國山水相連、文化相通、命運相關,兩個國家的政治命運、政黨命運也密切相關。兩國都期望長期穩定發展,兩國共產黨都期望長期穩定執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亞太研究中心主任沈世順稱,無論從區位關係、曆史文化還是政治體製方麵來看,中越都有著更大的發展優勢。南海問題是雙方的曆史遺留問題,但中越能解決陸地邊界問題,兩國北部灣海上劃界協定,也是中國與8個有海上邊界爭議的鄰國中唯一協定,相信兩國總能通過談判找到解決途徑。

  那位匿名的中國學者稱,當年由於和中國交惡,越南不得不竭盡國力發展軍備,導致昔日的「東南亞米倉」變得民不聊生。撫今追昔,越南自不願再回到從前。現在越南一方麵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強硬,如購買潛艇、任命「西沙行政長官」,和美國在南海爭端國際化上呼應,但另一方麵又試圖控製民間情緒,如勒令關停刊登反華信息的《旅遊報》和網站,製止部分越南人企圖幹擾北京奧運火炬接力。越南希望將這種情緒和活動,約束在一個既能讓國際社會聽見聲音、又不至引發嚴重後果的「可控」狀態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