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戰爭

(2010-08-10 12:21:14) 下一個

自人類有始以來,戰爭就同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一個社會群體要生存,就必然選擇拓展生存空間。選擇、尋找拓展生存空間的過程,或許就是戰爭思維形成的過程。一個社會群體拓展生存空間,如果生存空間受自然空間的限製,比如說另一個社會群體是拓展生存空間的需要,而且,對於拓展生存空間的一方來說,認為有戰勝另一個社會群體的能力,戰爭就形成了。捍衛社會群體共同生存空間的社會群體的共同意誌,就叫國家意誌。

所以,一般而言,國家強弱的主要標誌,就是社會群體捍衛共同生存空間的共同意誌之強弱。當然,軍事裝備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不是最重要的指標,更不是唯一指標。因為,戰爭的共同意誌如果強捍,那是什麽樣的武器都不可完全摧毀的。由此可知,美國軍方一再說,不怕中國軍事裝備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思想化。因為,毛澤東思想強化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意誌,而全國人民的共同意誌,又是建立在平等與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

我們稱此為毛澤東軍事國防的係統戰略。

也就是說,捍衛國家主權的共同意誌,是一個國家能否守住發展成果、生存空間的關鍵,而軍事裝備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所以,毛主席在決策研製核潛艇時,斬釘截鐵的說,一萬年也得(核潛艇)搞出來。而在決策抗美援朝時,又毫不猶豫的說,要打就打疼它。現在有的“戰略家”在研究抗美援朝時,說三道四,按照他們觀點的邏輯,如果中國不抗美援朝,不要說他們所謂的發展,恐怕中國早被美國拿下了。

所以,捍衛國家主權的意誌不能弱化,隻能強化。正如戴旭先生所說,中國從來不侵略別國,但對於別國強加給中國的戰爭,中國人民從來不怕。

抗美援朝時期美國軍隊的昨天下場,就是美國軍隊的明天下場。這樣說美國的軍事專家可能不信,但是,今天在“環球網”讀到一則帖子,叫“民間緊急動員令:中國人民將第二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就證明,中國人民並沒有被主流精英的賣國思維所罵倒,而是依然昂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捍衛國家主權的精神。

所以,麵對美國的戰爭威脅,我們說:

戰爭打響之日,就是美軍死無葬身之地之時。

從曆史上說,中國二千年前就形成了係統的戰略戰術思想,而且日積月累,戰爭智慧令世界敬仰,特別是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把戰爭智慧再一次提到了世界軍事思想的高峰,這是一。其二,雖然賣國思維在主流精英中橫衝直撞,打壓人民大眾的愛國精英,但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的共同意誌並沒有消失,而是再一次被賣國派激活了。其三,被美帝國主義壓迫、掠奪的世界各國人民,其憤怒的情緒猶如地火熊熊燃燒,一旦匯聚起來,處處都是美帝的葬身之地。其四,中國出兵伊朗、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隨時打擊美國的恐怖襲擊,並免費給予導彈等高技術武器的支持。其五,按照莎翁雅士的建議:“聯合伊朗、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舉行聯合軍演,地點選在美國墨西哥灣、美國東部近海、波斯灣及附近關鍵海峽。”展開大規模的軍演。

如果從曆史上、從現實上看,中國人民的戰爭智慧、戰爭意誌、戰爭能力,足可以打敗美國侵略者,打破瓶式包圍,所以,對於中國而言,戰爭並不可怕(有人擔心經濟發展受阻,但事實上,經濟發展不旦不會受阻,還會重新激活經濟發展能力和經濟發展潛力,當然,這需要調整發展是為了誰,應由誰分享的問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了,中國經濟會在戰爭中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可怕的是懼怕戰爭和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思維模式。

因為,畏懼戰爭必然失去戰爭智慧、戰爭意誌,打擊迫害愛國者。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固定思維模式,不僅認為中國不應該反抗美國的侵略戰爭、戰略包圍,而且,還會認為這是中國挑戰美國核心利益,自找的麻煩,美國應該打擊、必須打擊中國。開門揖盜。

同時,我們也發現,官方除了“有關各方冷靜克製”,再則就是,中國要有“和平心態”,你打你的,我為你打我鼓勁叫好外,再沒有其它有效的攻防語言。中國有五千曆史,遠的不說,就說近的,中國有周總理這樣天才的縱橫家,左右互搏,縱橫開合,在世界外交界,幾乎無一敵手。現在中國有十三億人口,真的沒有令敵國畏懼的縱橫家?

我看未必。

隻是,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固定思維模式,需要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人才而已。

千古興亡,係於決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