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擊沉美航母?沒有網友想象的那麽簡單

(2010-08-09 07:20:08) 下一個
怎麽擊沉航母?如何癱瘓一個航母戰鬥群?這是網民,尤其是中國網民關注而且議論紛紛而終無答案的問題。美國是擁有航母戰鬥群最多的國家(12個),可想而知,美國海軍學院和其它文章當然不會有專門論述如何攻擊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專業文章。

瀏覽世界各大軍事論壇,發現一些退役的美國海軍軍官在討論航母作用和未來時候的一些觀點很有新意,其中當然也有不少關於航母戰鬥群的優點和缺點的論述。這篇大雜燴是在許多來自美國海軍軍官(包括現役軍官)的一些言論匯集而成。

反之亦然,中國海軍正在積極準備部署航母戰鬥群,這些經驗無疑也具有現實的意義。

要了解如何打航母編隊,首先要知道航母戰鬥群實戰中是如何行動的。

如何對付一個航母戰鬥群,這可以從許多因素來進行分析,比如航母戰鬥群的防禦體係和試圖進攻航母戰鬥群的力量分析等。

首先一點,癱瘓一個航母戰鬥群意味著什麽?癱瘓一個航母戰鬥群所帶來的結果不是一般的軍事摩擦,不是擊沉一艘小巡邏艇的影響,而是一場全麵戰爭。從目前的世界局勢和發展來看,可能性很小。

即便在爆發全麵戰爭的前提下,摧毀一個航母戰鬥群也極其困難。在航母戰鬥群進行戰時通訊控製限製放射源的條件下,在茫茫大海上搜索和定位一個航母戰鬥群非常困難。

也許有人會說衛星能確定航母位置,世界上具備“雷達衛星即時信息傳輸”的國家有哪幾個?俄羅斯到目前為止也不具備這一能力(雷達衛星具有夜間偵察能力)。

空中偵察,在全麵戰爭的前提下,偵察飛機在航母艦載機的搜索範圍內的存活率有多少?可以說是零。

擊沉航母的前提是找到航母。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隻是想著自己手裏有多少武器,用幾枚先進魚類多少枚巡航導彈就能報銷一艘航母。沒有前提,哪裏有結果呢?

再讓我們回顧一下曆史。現代航母作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航母作戰的作戰理論基本相同。曆史上航母對峙作戰發生過五次,包括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東索羅門群島海戰,桑塔克魯斯群島海戰和菲律賓海海戰,而且都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除過菲律賓海海戰,所有的四次航母海戰勝負都取決於誰先發現誰,都取決於後勤和作戰力量的大小。

進攻者可以決定進攻的時間和地點,而被進攻的永遠處於被動。防禦方隻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向作戰區域投入有限的戰爭資源。決定勝負的其它因素取決與航母的作戰能力,巡邏力量的大小和航線的決定。進攻一方總是在數量上占據優勢。

“宙斯盾”被稱為世界最佳艦載防禦係統,但多數人所不了解的是“宙斯盾”係統仍然是屬於第二梯隊防禦體係,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最後一道防線。製止敵人發射攻擊導彈仍然是最佳防禦手段。

癱瘓一個航母戰鬥群需要巨大的軍事資源,世界上隻有少數幾個國家具有這種能力,比如俄羅斯,中國,印度,法國,英國。要調集軍事資源進行一個如此集中的打擊,這些國家需要搜集一切可以聚集的軍事資源,尤其是象俄羅斯,中國和印度這些領土廣袤的國家。軍事資源調集到了西邊,那麽東邊呢?即便單是從政治上講,這一龐大的軍事集中行動也不很可能發生。

另外,進行如此規模的軍事打擊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危險因素也要考慮進去。比如,如果進攻的國家是一個貿易大國,即便是摧毀了兩個航母編隊,那麽自己的海上貿易通道如何防禦?自己需要進口的軍事資源如原油和原材料如何補充?再者,即便是打擊成功,自己卻損失了相當力量的空中和海上力量,這時又有數個航母編隊來攻擊已經受到創傷的軍事力量?更進一步去分析,如果進攻不成功,而自己又損失慘重呢?

在討論如何進攻航母的具體措施之前,所有的軍事參謀人員必須先對以上問題有一個回答。

那麽,航母編隊是如何進行實戰行動的呢?航母戰鬥群在實戰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隱蔽自己。

如何隱藏一個航母戰鬥群?如何在隱蔽的條件下對陸地目標實施打擊?

了解了航母如何隱蔽,如何進行陸地攻擊,也許能夠掌握一些航母編隊活動的規律。

在閱讀資料的時候發現兩個有趣的問題,這些海軍軍官在討論的時候避免回答兩個問題:一是戰術細節,二是先進係統的功能。可以說是訓練有素。但通過閱讀,航母基本作戰原理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相同,這包括德軍潛艇偷襲行動,美國海軍潛艇作戰行動,日本航母編隊和美軍航母編隊的行動,都是現代航母作戰的基本藍本。

如何在海上隱蔽一個航母編隊?

答案:不告訴你的敵人你在哪裏。仔細想一想,這並不是一個愚蠢的回答。這個回答可以在任何戰場環境中得到實踐。

有兩個足球隊晚上踢足球。雙方隊伍的中鋒,前鋒,後衛都裝備了突擊步槍,手槍,火箭筒等等。每支武器都裝備了先進的照明設備。雙方的守門員都發了一支信號槍。

現在,突然足球場的照明燈熄滅了。

誰先打開武器的照明設備?

讓我們再接近實戰一些。先把觀眾分成均勻的雙方;然後在足球場上空布置兩個熱氣球,雙方各擁有一個,熱氣球上裝備了照明設備和望遠鏡。

熱氣球上的照明設備和望遠鏡代表艦艇的通訊設備和雷達,觀眾的每隻眼睛代表數量龐雜的通訊接受裝置和雷達接收器。

很顯然,作為裝備了武器的足球隊員,這時候你想做的就是如何隱蔽,如何混入人群,藏在一個敵人不能發現的地方。

隱蔽航母戰鬥群有以下幾個條件。第一,不被發現。要達到不被敵人發現的目的,就要有欺騙和迷惑計劃,讓敵人認為你不存在,而且不讓敵人意識到他們並不了解實際情況這一事實,認為對手在其它的地方。

第二,被發現,但是沒有被確定位置。這就意味著戰鬥群存在於這一區域,但係統並不能確定確切位置。

第三,被發現並且被確定具體位置。航母編隊成為打擊目標。

航母編隊如何行動取決於以上三個條件。

1982年美國海軍舉行了代號為“NORPAC 82”的秘密軍事演習。演習的課題是對蘇聯本土進行攻擊。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利用各種隱蔽手段,一直把航母編隊推進到了預定的打擊區域內也沒有被蘇聯的軍事力量發現(庫葉島附近)。下麵是一名當時參加了演習的海軍軍官所記載的演習經過,經過加工處理,也編入了其他人的一些論述。

在航母編隊沒有被發現的情況下,編隊可以根據預定的計劃進入打擊區域,在完全靜默的情況下突然發起進攻,這種靜默一直保持到第一批彈藥擊中目標為止。當受到打擊的對手從廢墟上清醒過來的時候也失去了有效還擊的能力。

當敵人認為自己了解對手的位置而充滿自信的時候,這是最佳條件,行動也最有效。當然要造成這種情況就必須有欺騙和迷惑手段,這一行動遠遠超出了一個航母戰鬥群所能進行的活動,是一個整體性的軍事行動。

就航母編隊而言,每一個作戰人員都清楚地了解各種信息和戰術環境,周圍發生著什麽。訓練,紀律,警覺是取得戰役成功的必備條件。

航母編隊在實戰中在保持完全電子靜默的情況下進入作戰區域。欺騙性的航母編隊隊形在一個廣泛的海域展開,避免敵人發現宣傳圖片和電影上出現的航母編隊隊形。在實戰中,航母編隊隊形實際上與海軍新聞機構公布的圖片完全不同。遠距離偵察係統對任何敵人的偵察手段實施反電子戰,拒絕信息,誘導,提供敵人想獲得的並且與敵人初步的情報相符的假信息。

比如,在航母編隊行進中,電子偵察係統接轉雷達和通訊係統的主動放射源,這樣整個艦隊不放射任何電波。太空中敵人的衛星軌道預先早有全麵的了解,間諜衛星何時出現能夠預測,而且敵人的衛星偵察能力也是了如指掌。

所以航母編隊一次行動的航線多種多樣,天氣的因素也在行動之前預測計算進去,便於隱蔽。在航行中還要避免與國際運輸航線接近,以免被發現;在夜間航行中,夜航燈根據商船的布局打開,而不是摸黑航行,夜航燈的排列與國際商船完全相同;航母上的作戰飛機和兩棲攻擊艦上的直升機行動被嚴格控製,防止無線電源的放射。

在NORPAC 82軍事演習中,航母編隊使用了以上的隱蔽手段和一些其它戰術手段,一直把編隊推進到了蘇聯的鼻子底下。一天晚上,由於惡劣的天氣,一名水兵在距離庫葉島兩百海裏的地點掉進了大海;盡管在行動中直升機起飛執行反潛任務並且使用了UHF通訊,但航母編隊一直沒有被發現,因為這些行動都在蘇聯雷達輻射地平線之外進行。蘇聯的間諜衛星也沒有發現航母編隊,編隊繼續推進。

最後航母編隊進入到距離蘇聯本土兩千公裏之內的海域仍然沒有被發覺。在這個區域,航母編隊進行了有限的空中行動。在行動中,航母報紙無線電雷達靜默;戰鬥機起飛後不開啟無線電和雷達裝置;戰鬥機始終處於蘇聯雷達地平線之外,一直飛到了距離海岸線兩百海裏的區域;E2電子戰機保持被動臨戰飛行狀態。

在航母編隊進入預定攻擊區域後最近進行了代號為“鏡象攻擊”的飛行演習。隨後進行的完全進攻飛行按180度角飛向目標,整個進攻過程所有的主動電子係統都為開啟,整個的起飛,攻擊,回收飛機過程沒有觸摸任何電子通訊設備的按鍵。

模擬攻擊整整進行了四天時間,“鏡象攻擊”的攻擊範圍已經能夠達到蘇聯城市彼得羅巴浦洛夫斯克(Petroplavask)和蘇聯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基地,整整四天時間沒有被發現。E-2電子戰機按照預定飛行路線作被動偵察飛行;所有的艦艇開啟被動裝置,隻是在監聽。整個訓練是在靜默狀態中進行的。

一支戰略打擊力量在對手的戰略基地打擊範圍內整整四天沒有被發現並加以懲罰在戰略上的意義可想而知。

時至今日,航母編隊保持靜默的同時即時接受實際戰場信息的能力已經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達到了非凡的程度。靜默似乎是弱點,但同時也是優勢,可以跟蹤識別敵人的目標。

目前衛星戰場信息和其它電子裝置的數據下傳不但覆蓋的範圍擴大,而且速度提高並且擴展到每艘艦艇和每架作戰飛機。一個探測裝置或太空手段發現目標,每艘艦艇和飛機都接收信息。一個航母編隊在六個月的部署時間可以完全保持靜默狀態,隨時對敵人進行打擊。

四天後蘇聯的海軍情報係統終於發現了“企業號-中途島號”航母編隊,數個航空團出動模擬攻擊“企業號”航母。NORPAC 82演習也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在蘇聯出動轟炸機團對“企業號”實施模擬進攻,F-14戰鬥機在500海裏之外對蘇聯轟炸機編隊進行了“攔截”,所有執行攔截任務F-14戰鬥機機身上都塗有“中途島”的字樣。,一場兩國之間的“模擬”空戰開始了。(由此看來“企業號”是“誘騙編隊”,“中途島號”是戰鬥機“埋伏編隊”。)

蘇聯當時在本地區可以調動的戰鬥機,水麵艦艇,潛艇,間諜衛星都開始了行動。

但是“企業號-中途島號”航母編隊達到了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進行打擊的演習目的。如果是實戰,對手所能調動的力量已經所剩無幾了。

戲開場了,如何進行呢?戰術關鍵還是在拒絕對手獲得信息,讓對手迷惑不能確定我方位置的前提下繼續行動。

“企業號-中途島號”航母編隊具有遠程空中打擊力量,這樣就具備了距離上的優勢,給對手一個廣大的空間去確定我方的位置。在航母編隊靜默的前提下,對手隻能依靠視覺去尋找航母編隊。在地圖上畫一個直徑六百海裏的圓圈,然後折疊起來表示海陸重疊的實際情況,然後再看看對手要在多大的區域用視覺去尋找航母編隊。對手憑借視覺要找到航母編隊也隻能是10平方海裏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尋找。這也是海軍目前對采用隻有300海裏有限作戰半徑的F-18戰鬥機持反對態度的人很多的原因。

再回到開始的問題,漆黑的足球場上,哪個球隊先開照明裝置?

憑借海軍在世界各地的通訊中心,航母編隊的戰鬥單位在靜默的狀態下都可以隨時接受戰場信息數據,然後施展戰術欺騙,導彈伏擊和引誘的手段。當對手用主動雷達搜索的時候,也就告訴了他的位置,然後便可以采取相應的對抗措施。

反過來再看看當時蘇聯海軍攻擊機團的力量。蘇聯的攻擊機團的力量非常強大(圖-22M逆火,圖-16獾和圖-95熊),在當時為每個航母編隊準備了一個轟炸機團。如果是兩軍遭遇或是轟炸機團首先發現航母編隊,那結局不是那麽的光明。即便是航母編隊預先獲得信息,損失是必然的,但存活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但是,轟炸機團在進攻和返回的過程中不可能不受到艦載戰鬥機的進攻,而且損失會很大,那麽發動第二波攻擊的能力嚴重削弱或者不再可能。如果轟炸機團進入航母編隊“導彈伏擊”區域,那麽進攻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而且,轟炸機團在進攻前必須確定航母編隊的位置非常關鍵。這就給了航母編隊時間來進行機動,組織誘騙編隊,安排導彈伏擊區和戰鬥機埋伏。

如果航母編隊有兩個小時的預警時間,指揮官會作出下列的安排。首先派出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兩艘)以自己的位置和來襲轟炸機團為軸心線90公裏的區域組織一個導彈伏擊區;在航母編隊防空區域外以格式為依據派出艦載預警機和戰鬥機,組織一個埋伏區;派出一個以一艘導彈巡洋艦為首的“誘導”編隊在偏離軸心線不遠90公裏的位置保持靜默隱蔽狀態。轟炸機團發現了“希望發現”保持靜默的巡洋艦“誘導編隊”,陷入一個“導彈伏擊區”和戰鬥機埋伏去,而“誘導目標”是一個火力強大能夠保護自己的導彈巡洋艦“誘導編隊”。

因而最關鍵的訣竅是如何防止被識別和確定位置。如何防呢?下麵的方法可以參考。派出“誘導編隊”;戰鬥機起飛後在靜默狀態下超低空飛行,在達到“誘騙區域”的時候突然爬升並開通通訊裝置,給敵人以航母就在“誘騙區域”的假象。當然敵人在戰鬥機爬升地點找不到航母。使用這一手段最有效的是在進行“誘騙”行動的第一天在這個地區有貨輪或其它商船。敵人可以看到這一商船或貨輪,然後比較進行誘騙活動的戰鬥機放射的電子信號,使敵人浪費時間,貽誤戰機(誘騙行動的戰鬥機模擬商船電子信號)。在戰時,敵人的轟炸機團因此而全軍覆沒,航母編隊達到隱蔽目的。

下麵是一名參加或NORPAC 82演習的“企業號”艦長的一段回憶。

“我們故意設計了一個假參照物。如果敵人的偵察機在一個地區被我們故意派出的戰鬥機攔截,敵人可以以這一地點為中心,根據攔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劃出一個半圓形地區,然後判斷航母的大概位置。敵人還需要進行一個集中搜索行動。如果敵人發現的攔截飛機是我們故意派出的飛機,但我們的航母則向另外一個方向全速行駛,敵人的集中搜索肯定集中在一個錯誤的地區”。

“在我們被發現的第一天我派出一架A-7對兩架執行視覺搜索識別航母編隊的“熊”式轟炸機實施攔截。首先我命令A-7偏離中軸線對“熊”式轟炸機攔截,在模擬攔截完成後又命令這架A-7偏離中軸線返回“企業號”。這時“中途島號”和“企業號”以32.5節的速度向相反方向行駛。三個小時之後,我們發現蘇聯數量巨大的“搜索/攻擊”飛機在錯誤的地區給漁船做免費的飛行表演”。

“他們可以識別E2的雷達信號,然後以E2為中心劃一個圓圈並對這個區域搜索。但問題是這架E2是我故意用偏離中軸線的辦法派出去的,而且距離航母非常遠。這時我的通信設備隻是接收,我清楚地看到他們的行動,然後我把接收的信息再發送給各個保持靜默狀態的戰艦”。

“我們也用了設計好的“戰鬥機返艦”方式來欺騙他們,把他們引誘到我們設計好的區域。在E2電子戰機的控製下,返回的戰鬥機以“返艦”方式編隊飛行,然後超低空在靜默狀態下返回航母。這樣就給他們製造了一個假航母位置”。

“如何反潛呢?首先潛艇要尋找我們,他心裏應該有大概的位置。如果航母在沒有空中威脅的前提下進行機動,航母能夠避免與潛艇接觸。隻有在航母固定的作戰區域活動和使用一定規律行動的情況下,航母的行動路線才能夠預測,航母變得脆弱起來。如果航母能夠自由機動,這就要求潛艇也要機動,這樣潛艇暴露的幾率也就增大了。當然也有潛艇和航母偶然相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航母和潛艇都沒有應急措施去進攻對方,但往往在這種情況下潛艇成為水麵護衛艦和攻擊潛艇的靶子”。 (注釋:這個道理和兩個足球隊在漆黑的狀態下誰先開燈的道理一樣。)

“我們繼續以上麵所述的方法進行NORPAC演習,就象一個在繩圈裏的拳擊手一樣,躲閃和跳躍。蘇聯調動了在西伯利亞地區一切可以調動的軍事力量,天上,海麵,水中,一直在尋找我們。我們的成功表現在蘇聯沒有一次接近和識別我們的航母編隊,沒有一次對航母編隊進行模擬打擊。每天都有數個轟炸機團的蘇聯作戰飛機以團級編隊試圖確定‘企業號’或‘中途島號’的位置並模擬進攻。即便如此我們每天仍然能夠在不被攔截的情況下把戰鬥機飛到蘇聯在西伯利亞的戰略軍事基地的攻擊區域”。

“在四天有趣的的時間裏,我們不但成功完成了所有的訓練項目,積累了我們需要的經驗,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給蘇聯進行了一個本來不該給他們的軍事訓練。我們在夜間與‘中途島號’集結。第二天早晨,蘇聯的轟炸機群在昨天自己搜索過的地區發現了兩艘美國海軍航母。然後接下來所發生的就向抵禦打開了大門。但這是另一個故事,並且是冷戰中尋常發生的故事了。”

2005年中國湖武器試驗場,第九試驗評估中隊演練“低跳”戰術動作,試驗“分享偵察外掛裝置”SHARPS。SHARPS是空中綜合偵察裝置。

“低跳”戰術動作:“低跳”是作戰飛機從航母起飛後,超低空飛行,在敵人雷達視角下或敵人雷達地平線外飛行,然後突然升空,給敵人造成航母編隊在”低跳“升空區域的假象(這個低跳在馬島戰爭中被阿根廷人玩的淋漓盡致,在海平麵上5米飛行,比直升機還低) 。

誠如一些現役軍官的論述一樣,技術在提高,但航母作戰的基本理論和戰術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樣。無論技術如何變,航母對航母、航母對陸地,航母作戰總是要隱蔽,對手總是要尋找,這一基本規律永遠不變。

世界上具有一定軍事能力的大國對各國的軍事衛星,尤其是偵察間諜衛星的數量和運行軌道了解的一清二楚,這一點毋庸置疑。從機動性能來講,衛星分固定軌道衛星和可變軌道衛星。固定軌道衛星的路線和經過時間不可變,可變軌道衛星自身有火箭動力裝置,可隨時根據需要更變軌道和經過時間,但壽命要短。

偵察衛星從性能上來說有返回式偵察衛星,回收的圖像不即時;有即時偵察衛星,有的具有傳輸即時圖片功能,有的具有直播功能;但這兩種都不具備夜間偵察能力。最先進的就是雷達衛星了。但雷達衛星也能欺騙,比如夜間模擬商船的燈光信號,發射模擬無線電波等。

先發現,先攻擊,先撤離。就是美軍現今海空軍的戰術總則,而我軍還停留在戰術理論上實際技術還達不到。

“三先”尤其是航母作戰戰術的要訣。航母編隊實際上是“移動機場”,這就要求充分發揮“移動”的優勢,如果失去“機動”優勢,那還不如添海造機場。戰術中的進攻也是防禦,防禦也是進攻。這就和拳擊手一樣,不能隻顧著如何痛擊對手,要考慮到自己出右下勾拳的同時自己的肝髒是否暴露在對手的左勾拳下。

說一說撤離問題。在一些誤導下,撤離被認為是逃跑,這才有了認為“轉進”是逃跑潰敗的認識。其實不然,“轉進”是戰爭中最常用的戰術之一。當一個陣地明顯不能固守的時候,自己損失的是什麽呢?巨大的物力和有經驗的作戰人員。轉進是把自己轉移到一個占有優勢的地點(陣地),在轉進中積蓄物力和人力,在轉進中讓對手出現錯誤,也就是在轉進中尋找戰機。

如果對這一戰術有興趣,可以參閱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東線作戰中的”轉進“戰術。每次德軍的”轉進“都大量殲滅了蘇軍的有生力量。當然,最後還是蘇軍在物力和人力上迫使德軍最後無路可”轉“,最後”轉“到了柏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