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鷹派開始掌控對華政策
(2010-08-08 10:36:16)
下一個
美國對中國政策的特點是“實用派”和“戰略派”之爭。去年的這個時候,“戰略派”被當做不切實際的麻煩製造者晾在一邊,而“實用派”則登堂入室。但是過去幾個月中國的愈發囂張已經使奧巴馬政府改變了態度。“戰略派”如今掌握主動,而“實用派”則越來越多地處在守勢。
“實用派”得到許多民主黨人的有力支持,他們大多是經濟學家,或是強調經濟關係好處的人士。他們通常告誡說中國的民主化應慎行,聲稱美國和中國在經濟上緊密聯係,因此避免戰爭對於雙方來說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關係緊張主要是源於誤解而不是根本性分歧,進一步的經濟和戰略融合將化解最嚴重的雙邊問題。
“戰略派”則承認經濟關係的複雜現實,卻認為兩國之間存在不可逆轉的對抗。“戰略派”尋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戰術性合作,但認為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不可避免且正在發生。美國與中國存在根本分岐,永遠無法徹底解決。
在奧巴馬執政的頭12個月中,他本人似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實用派”,他把“戰略經濟對話”改成“戰略與經濟對話”,把人權問題從雙邊議程中剔除,把與中國的雙邊關係排在優先於原有盟國(如日本)的地位。
不過,2009年後期發生的事情徹底證明了華盛頓實用主義立場的失敗:奧巴馬總統11月份對北京進行了丟臉的訪問,繼而中國次月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采取拒不妥協的立場。
2010年頭6個月的情況沒有多少改善。在美國掙紮著為全球金融危機善後之際,通常謹言慎行的中國卻變得更加自信和更具反抗意識。當穀歌出於對審查製度的憂慮揚言撤出中國的時候,美國與穀歌站在一邊。而且,雙方就美國對台軍售也出現了慣常的爭端。但是讓奧巴馬改變的最後一根稻草似乎是中國更為強硬地宣稱對南中國海大部分海域的主權。
自從哥本哈根會議以來,華盛頓出現了一連串不絕於耳的竊竊私語,認為奧巴馬最終將拋棄“實用派”,加入到“戰略派”陣營中。最近的跡象表明,這種變化終於出現了。上周在河內的東盟會議上,國務卿希拉裏宣稱和平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這些動作仍是“戰略派人士奧巴馬”的初期表現而已。他還沒有就對付中國崛起的大戰略作出任何表態。盡管如此,“實用派”暫時受到壓製,他們或許感到束手無策,但是他們遠遠沒有被打敗。因為倘若真心要製約中國崛起,美國可能需要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
最近,在一些所謂的次要問題上,美國的對華調門正趨於強硬。而“重大”問題則包括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朝鮮問題和伊朗問題以及核擴散問題、氣候變化問題、國際金融監管問題等。但是,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美國的目標就是要采取平衡的舉措,在很多問題上與中國合作,而不是與之對抗。對於一個看來不可阻擋的新中國之崛起,這種舉措所采取的形式就是較廣泛的戰略回應。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上周在東盟會議上公開介入南中國海爭端。美國官員說這一新主張隻是首要戰略變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承認中國逐漸成為一個世界大國,但同時也界定了中國的行為不能侵犯美國視為自己長期利益的基礎。自然,中國並不這樣認為。
因此,一方麵美國讚成中國成為20國集團組織的成員,支持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麵美國又通過與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等的軍事合作,在這個地區與中國相抗衡。
在美中之間尋找新的平衡的努力才剛剛開始,這很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重大戰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