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國家為什麽敵視中國而不是印度

(2010-08-13 10:03:07) 下一個

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年增長率均為8%到9%,但印度的崛起並沒有引起其他國家對該國的不安。相反,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對印度非常友好,希望使其成為亞洲另一個超級大國。而對中國的態度則完全不同,美國和西歐至今還對中國進行高端技術尤其是軍工技術的封鎖,其主流媒體長期對中國進行負麵報道,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

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這種敵視態度在2008年3到4月間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他們先是支持試圖在XZ恢複農奴製度靠“打、砸、搶、燒”等強盜行為來賺取世人同情的集團,調動一切宣傳工具顛倒黑白、混淆視聽,詆毀中國。後來又縱容這些強盜和無賴幹擾奧運聖火的傳遞,奧運聖火途經的境外22個城市,有5個城市的傳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幹擾,請記住它們: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美國的舊金山、澳大利亞的堪培拉、日本的長野。在倫敦、巴黎,奧運聖火遭到了藏獨分子的搶奪;在舊金山,傳遞途徑被迫改道,CNN主持人卡弗蒂發表辱華言論;在堪培拉,護衛聖火的中國留學生在與藏獨分子的衝突中被捕入獄;在千葉,護衛聖火的中國留學生被反華勢力毆打負傷入院。

在此之前,或許大多數善良的中國人並不了解,世界上居然有那麽多的國家對中國持敵視態度,而且這些國家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如果是擔憂中國經濟增長過快對其構成威脅,那麽同樣增長迅速的印度為什麽反而得到支持?

中國到底做錯了什麽?應該怎樣做他們才會滿意呢?他們為什麽會對我們這樣?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2007年12月出版的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亞洲》上發表文章指出:西方國家對中印兩國的不同態度,主要源於兩國政治和文化上的差異。例如印度的多黨聯合政府中的各黨派勢力持續互動,就符合了西方所習慣的內部互相製衡的原則。同時,印度精英都能書寫英文,對問題也有各種各樣的見解,而能講和書寫英文的中國人就很少,而他們以華文表達思想及觀點時,往往又不透露本身內心最深處的想法,更無助於中西方的溝通。

這是一個有著西方人觀念的海外華人政治家的觀點。政治體製、語言交流是否足以導致中國人在國際上遭受這樣大的欺負呢?

首先我們看所謂政治體製能有多大影響?眾所周知,前蘇聯和目前的中國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用和平演變的手段使其改弦易幟,目前的俄羅斯怎麽樣呢?和美國一樣是資本主義國家,多黨輪流執政,和印度一樣也是所謂的民主國家。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友好了嗎?國家改變顏色以後,俄羅斯也曾一廂情願地想融入西方,當美國的小兄弟,可事實呢?俄羅斯的熱臉貼到了美國的冷屁股,“融入我的團夥可以,先把你的核武器銷毀吧!” 俄羅斯當然不會傻到自毀長城的地步。於是,美國和它那一幫小兄弟開始想辦法整治俄羅斯,對前蘇聯一些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國家進行軍事滲透,把導彈發射器架到俄羅斯邊境;支持俄羅斯車臣的分裂勢力;開動宣傳機器孤立俄羅斯。中國同樣擁有核武器,中國軍隊和俄羅斯軍隊一樣同樣擁有較強的軍事能力和光榮的傳統,即使中國有一天真的成了所謂的民主國家,誰敢保證中國不會成為第二個俄羅斯?

以是否是民主國家來解釋西方的敵視顯然從理論上行不通,而且就目前中國的現狀而言,多黨製政體並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截止到2007年6月,全國中共黨員人數已有7336萬名,而目前8個民主黨派總人數才71萬名。如此懸殊的政治力量對比,根本不具備多黨輪流坐莊的前提。而對普通百姓而言,無論誰執政,無論采用什麽形式的政治製度,隻要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老百姓就買賬。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30年的改革開放,民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誰能找到充分的理由為了迎合西方的口味,改變目前自己習慣並喜歡的生活方式呢?

其次,語言障礙問題,筆者更是不能苟同,因為印度使用英語的人比中國多,印度就更容易與西方國家交流,容易被理解,更容易被西方國家所接納嗎?如果是那樣的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更容易成為友好國家可以說得通,而法國、德國、日本也與美國關係密切又怎麽解釋呢?據說日本人的英語說得還不如中國人地道。印度使用英語的人多,與其說是一種優勢,不如說是一種恥辱,因為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300年的英國殖民統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