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現為盧浮宮博物館。
盧浮宮藏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收藏達40萬件以上。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占地麵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到全部的藏品。所以遊覽盧浮宮建議至少用一整天時間。我去巴黎前買了博物館通票。但仍然要預約參觀時間。盧浮宮是去巴黎遊人人數最多的景點,甚至超過埃菲爾鐵塔。我去巴黎兩個月前在網上訂票,但是用博物館通票已經訂不到我在巴黎那幾天的票了。所以不得不又重新買了一張票。盧浮宮的門票非常便宜,相比館內的眾多藝術珍品,這個門票是真心的便宜!票是下午1點入場的,博物館6點關門,所以我事先研究了一下攻略和線路,主要去欣賞我想看的繪畫作品,去年在意大利羅馬的梵第岡博物館和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欣賞了一些意大利畫家和藝術家的繪畫與雕塑作品,“視覺上” 大快朵頤。這次法國盧浮宮的重點是一些法國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畫家的傑作。有時間我會回憶一下印像派的畫作,那些畫作主要收藏在巴黎的另一個博物館內,奧賽博物館。
盧浮宮繪畫作品很多,我在裏麵4個小時隻欣賞到一部分,以下的圖片多數是手機拍的,少數是像機拍的。我們就從盧浮宮三大鎮館之寶之一《蒙娜麗莎》 開始。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著名藝術家萊昂納多·達芬奇創作的一幅肖像畫,這幅畫是世界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之一。畫中蒙娜麗莎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蒙娜麗莎的微笑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奇韻,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 “神秘的微笑”。在這幅畫之前,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她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前方,仿佛她就存在你眼前。
《蒙娜麗莎》是盧浮宮唯一需要限流的展廳,站在眾多人群後麵沒有兩米的個子是看不到全貌的。
《加納的婚禮》
這幅畫是委羅內塞的代表作,描繪了基督參加一場在加納城舉行的婚宴。耶穌、聖母瑪利亞和使徒在約旦河畔的加納受到商人的邀請,參加他的婚宴。畫中心是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畫麵左下角是新婚夫婦。眾人歡慶,但酒快用盡。耶穌命令將商人家的缸裝滿水,然後大家品嚐,結果水變成了美酒。畫家還將英國女王、提香、丁托列托以及自己描繪在畫中。委羅內塞在威尼斯看到當地人更看重享樂而非虔誠,因此在畫中將世俗生活融入宗教場景。
這幅畫畫麵巨大,涵蓋了70平方米,共有132個人物,占據了盧浮宮一整麵牆,也是盧浮宮裏最大的繪畫。但是這幅畫與《蒙娜麗莎》在同一個展廳,所以遊人的注意力一進展廳都被《蒙娜麗莎》吸引過去了。
《梅杜莎之筏》這幅世界名作是一幅 “紀實性” 巨畫。由法國畫家席裏柯根據1816年發生在法國的一場真實悲劇而創作的。19世紀初,法國海軍部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貴族肖馬雷任巡洋艦 “梅杜莎號”的船長。這艘船在駛往非洲途經布朗海峽時觸礁沉沒,船上有權勢的人都乘小船逃命,而留下150餘名船上的乘客和船員乘著臨時搭製的木筏在汪洋大海裏聽天由命。他們在大海上經曆了慘絕人寰的13天,最後隻有10人生還。畫家選擇了遇難者看到遠處一條船駛離的那一刻,刻畫出幸存者掙紮在希望與絕望、徘徊在生與死之間的眾生相。這幅畫結構宏偉、氣勢磅礴。人體塑造堅實有力度,光影對比強烈,色調陰森沉鬱,震撼人心。
《大宮女》是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於1814年創作的一幅油畫。這幅畫描繪了一位奧斯曼帝國的宮女,頭戴土耳其頭巾,手持孔雀羽扇。畫麵中,裸體的宮女背對觀眾,側臥在軟床上,回眸望向畫外。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宮女的脊柱被加長了,手臂也並不符合現實的人體構造,但這種變形卻給這位女性帶來了一種獨特的神秘、柔美之感。
這幅《浴女》是安格爾的另一個作品
就像我在羅馬的梵第岡博物館和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特喜歡欣賞拉斐爾和波利切利的畫作一樣,這次在法國的盧浮宮我特喜歡的是法國的兩位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和雅克·路易·大衛的作品。
德拉克洛瓦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畫家,浪漫主義繪畫代表人物,對後世包括印象派畫家都產生著一定的影響。
《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創作的一幅著名曆史畫作。主題取材於18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巴黎人民奮起反抗國王查理十世的統治。畫中央是自由女神,手中揮舞著一麵藍、白、紅三色相間的三色旗,即法蘭西國旗。普通百姓、士兵、貴族等不同階層的人物,圍繞在自由女神周圍。整幅畫用筆奔放,氣勢磅礴,色彩與明暗對比強烈,自由女神與地上躺著的兩人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展現了浪漫派繪畫的風格特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德拉克洛瓦也把自己的形象放進了這幅畫中。這幅畫作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之一,也是歐洲藝術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另一個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希奧島的屠殺》。這幅畫取材於真實的曆史事件。1822年,希臘爆發獨立運動。隨後,奧特曼帝國的軍隊於1822年4月11日登陸希臘的希奧島,對島上平民進行了幾個月的大規模屠殺和搶掠。畫中心的老婦驚恐而絕望地看著周圍發生的一切。旁邊一對希臘夫婦依偎在一起,他們被搶劫一空,一臉的絕望。畫幅右邊有個倒在血泊中的母親,她那可憐的孩子還爬在她身上尋找乳汁。畫中還有拖在侵略者馬背後拚命掙紮的少女,無數驚恐的男男女女。這些被掠奪和屠殺的無辜希臘平民,同騎在高頭大馬上趾高氣揚的侵略者形成強烈的對比。德拉克羅瓦的這幅作品展出後,震動了藝術界,這幅作品也被稱為 ”對藝術的屠殺”。
另外一幅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是《薩爾丹那帕勒斯之死》。薩爾丹那帕勒斯是亞述帝國的末代君主,當他聽說自己的軍隊戰敗的消息後,認為自己難逃一死,便下令侍衛當著自己的麵殺死所有嬪妃和馬匹。畫麵中君主穿著奢華的雪白罩袍躺在華麗的大床上,麵無表情和麻木不仁與畫麵中的其他人物驚恐形成鮮明的對比。畫麵運用大量的紅色,喻示著血腥,又運用了動蕩扭曲的線條,給人以感官上強烈的刺激
《拿破侖一世皇帝的加冕禮》。 這幅畫作是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創作的。記錄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國王加冕儀式。拿破侖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前來加冕,以獲取宗教上的合法性。然而,在加冕儀式中,拿破侖拒絕跪在教皇麵前,奪過皇冠自己戴上,畫家為避免突顯這一衝突,選擇描繪拿破侖皇帝給皇後加冕的場麵。畫麵中拿破侖身穿紫紅絲絨和錦繡披風,戴著皇冠,捧著小皇冠,正在為跪在他麵前的皇後約瑟芬戴上皇冠。教皇庇護七世坐在拿破侖背後,默認了這一情景,伸著手指為他們祝福。整個氣勢十分莊嚴,畫麵中人物多達百人,有宮廷權貴、大臣、將軍、官員、貴婦、紅衣主教與各國使節。畫麵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構圖宏大,場麵壯觀。
大衛的另一幅畫作《賀拉斯兄弟的誓約》令我印象深刻。作品取材於古羅馬的傳說。羅馬人和阿爾巴城人為解決長久以來的衝突,決定雙方各派三個人進行決鬥,以決定兩城的勝負。羅馬城的代表是賀拉斯三胞胎兄弟,而對方派出的也是一組三胞胎兄弟。決鬥的結果是六人中隻有賀拉斯兄弟中一個幸存。雖然羅馬城贏得了勝利,可是賀拉斯家不僅兩兄弟陣亡,而且一個妹妹早已許配給對方陣亡的兄弟之一。大衛用這幅畫表達了忠誠衛國的無畏精神和理性思想。畫麵左邊是賀拉斯兄弟在父親麵前接過長劍莊嚴宣誓的場景,而右邊的女人們正在哭泣,因為不管結果如何,都會對這家人造成傷害。大衛被公認為新古典主義的旗手。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倫理含義,試圖把古羅馬的價值觀融入到現實社會中去。這幅《賀拉斯兄弟的宣誓》堪稱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
德拉克洛瓦與路易·大衛一樣,積極投身社會,用畫筆做刀槍。可是大衛是古典主義畫家,主張用理性喚醒社會;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義畫家,強調用感情,用個性張揚去激勵民眾。比較一下他的《自由引導人民》和大衛的《賀拉斯兄弟的宣誓》就能體會出之間的區別。
大衛的另外一幅畫 《雷加米埃夫人》
《拾穗者》由法國畫家米勒在1857年完成。這幅畫描繪了三位貧困的農婦在已經收割後的田野中撿拾散落的麥穗。畫麵簡單明了,沒有繁雜的場景和細節。三個農婦在酷熱的夏日裏勞累不堪,頭頂烈日,汗水浸透了粗布衣服。畫麵的背景是堆成小山的麥垛,主人騎在馬上監督農民工作,遠處的豐收景象與前景的三個農婦形成強烈對比。這暗示了在豐收的時節,農民仍然難以維持溫飽。畫家米勒筆下的農民具有一種樸實、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一個字概括 “土”!米勒用這幅畫影射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嚴酷的階級對立
喬爾喬內是意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早年師從威尼斯畫派創始人貝利尼,後來發展了老師的成就。他的作品構圖新穎,色彩柔合具有豐富的明暗層次,情景與人物配合和諧。這一畫風直接影響了提香及後代威尼斯畫派畫家。喬爾喬內與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並列為意大利最偉大的畫家。
《田園合奏》又稱《鄉村音樂會》,這是喬爾喬內的平生最後一幅作品,但沒有完成,後由提香繼續完成的。這幅畫是鄉土自然美和女性裸體美的繪畫結合,體現了威尼斯繪畫風格。充滿陽光的鄉村風景中,兩位衣著華麗的年輕音樂家和兩位體態豐滿的女神在樂器伴奏中歡樂。畫麵將富有生機的自然風光與充滿生命和諧的人體結合起來,充滿了神秘的詩意,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美的夢幻般的向往。
《畫家和她的女兒》是法國女畫家維瑞·勒布倫代表作之一,也是她的自畫像。畫中勒布倫穿著典雅,坐姿端莊,目光溫柔深情。她俯身坐著,雙臂環抱女兒的臉頰,呈現出優雅的姿態。女兒天真可愛,緊貼母親,摟著她的脖子,顯得十分迷人。作品傳達了母女之間深厚的情感,突顯了畫家的溫柔和感性。構圖采用了穩定的三角形布局,色彩和諧雅致,線條優美簡潔,背景簡單,更突出了母女。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館中,有兩件備受世人讚美的最矚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另一是“米洛的維納斯”。
《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盡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根據研究,這是雕塑家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而製作的。女神雖然沒有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裏它仍是完整的。
《米洛的維納斯》相傳是古希臘亞曆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於1820年2月發現於希臘米洛斯島一座古墓遺址。女神的形象表現出古典希臘女性的典型特征:橢圓的臉,筆直的鼻梁,豐滿的前額,稍翹的嘴角,潤滑的下巴。神情端莊,體形修長,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是愛與美的和諧。維納斯雕像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眾。我和LD居然在這裏走丟了。
黎塞留館3樓18號展廳 “美第奇畫廊” 是專門為一個人的作品專門開辟的巨大展廳,這個人就是魯本斯。這裏展示了魯本斯的24幅巨幅繪畫,這些畫都是獻給法國王後瑪麗·德·美第奇的。這24幅畫也組成了《瑪麗·德·美第奇生平》。魯本斯是當時歐洲著名的巴洛克風格畫家。曾經 “洛陽紙貴”,歐洲各國王公貴族都以能獲得一幅他的作品為榮。
瑪麗·德·美第奇一生的命運和她在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一樣跌宕起伏,經曆了數次流放和回歸。瑪麗於1621年委托魯本斯以她的一生的經曆為主題創作了這24幅組畫。魯本斯的創作曆時兩年,每幅畫都借由神話人物來表現瑪麗一聲中的重要場景。
本來來黎塞留館的遊客就不多,來這裏的人就更少了。正好可以在這裏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慢慢欣賞這24幅巨型油畫傑作。
法國展廳之內的比較著名的作品之一,是16世紀楓丹白露派的《嘉百麗和姐姐的畫像》。
這幅畫中有兩位年輕裸女,右邊被捏住乳頭的女子是嘉百利,即亨利四世的情人,左邊捏人的那個是她的妹妹,Villars公爵夫人。這幅畫名叫 “推斷為加百利和她妹妹維拉公爵夫人的畫像”。畫中的原型是推斷出來的,其實這幅畫作者不詳,標題也不詳,現在的標題是後人加上的。
阿裏·謝菲爾是一位出生於荷蘭,後遷居法國巴黎的浪漫主義畫家。 謝菲爾在波旁王朝複辟後,成了一個堅定的反對皇權的革命者。他曾經創作了六幅以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入侵者的曆史為背景的作品,其中《蘇裏奧特族的婦女》是最有名的一幅。土耳其軍隊襲擊了駐紮在沙隆果修道院的蘇裏奧特族人,最後隻有60多名婦女逃到山頂上。她們誓死不降,抱著孩子一個接一個跳下了懸崖。在表現這一悲壯的場麵時,畫家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塑造出人物形象和那種目睹親人被殺時痛不欲生的情態。構圖以一種斜三角形的形式烘托出一種不斷上升的緊張感
《維納斯、丘比特和馬爾斯》是荷蘭的著名畫家蘭伯特·蘇斯特利斯所作。這幅畫深受威尼斯畫風的影響。維納斯雍容地躺在床上,床邊是她的兒子,小愛神丘比特。根據羅馬傳說,丘比特的神箭射向誰,誰就相愛。而鴿子是維納斯的象征物。那不遠處風塵仆仆趕來的,正是維納斯的眾多情人之一,戰神馬爾斯!
文藝複興之後,藝術思潮從意大利迅速向歐洲各地擴散延伸。到了巴洛克風格時期,各地都湧現出一批代表性的藝術家,法國有普桑,佛蘭德斯(如今比利時,荷蘭一帶)有魯本斯,西班牙有委拉斯開茲,不過意大利依然是那個時期藝術的大本營!在大本營裏,旗幟性人物有卡拉瓦喬和貝裏尼。
卡拉瓦喬強調真實,所謂“無情的真實”。在藝術的真善美中,他認為真是最重要的。他的藝術主張產生了所謂“卡拉瓦喬主義”,一批年輕的畫家追尋他的風格,形成了卡拉瓦喬畫派。《算命者》是卡拉瓦喬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位吉卜賽女郎正在為一位少年看手相,而兩人“醉之意不在酒”。少年輕佻的目光似乎在挑逗著女郎;而女郎打量著這位涉世未深的少年,邊解說著手相,不經意間卻捏住了少年的戒指。這或許才是女郎的真實訴求。
尼古拉斯·普桑是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畫家,他是巴洛克藝術在法國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國古典主義的奠基人。他的《詩人的靈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右邊一個詩人正在冥思苦想創作著。神仙們則在旁邊給他“賦能”:右邊的繆斯,中間的阿波羅,他們都是藝術之神,手裏拿著顯示各自身份的樂器,在那裏指點著。兩個小天使已經準備好了桂冠,準備為詩人慶賀!
普桑的另一幅名作是《劫掠薩賓婦女》。公元前八世紀,羅馬剛建城時缺乏婦女,羅馬人就開城邀請周邊薩賓城的市民來羅馬城參加祭祀活動。當活動進入高潮時,一聲令下,羅馬男子就地掠奪薩賓的年輕姑娘,而把男子趕出城去。這幅畫就生動描寫了那個禍起蕭牆的時刻。作者就像那個站在高台上的羅馬首位國王羅穆盧斯那樣,無情地審視著瘋狂的士兵,慌亂的婦女,絕望的老人。
去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韋奇奧廣場也看到過以此為背景的雕塑。
倫勃朗·哈爾曼鬆·凡·萊因是荷蘭曆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擅長用光,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夜巡》,陳列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裏的大廳裏,作為國寶供奉著。玩攝影的大都知道“倫勃朗光”,即用精確的三角立體光,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線,讓其餘部分隱藏於光暗之中,給人以穩定莊重的感覺。這幅《沐浴的拔示巴》是倫勃朗的一幅名作。拔示巴是《聖經》裏講述的一位美女,原來是大衛王下屬一位軍官的妻子。大衛無意中見到了正在沐浴的美女,立即遞條子約她見麵,後來便演了一場“殺夫奪妻”的慘劇。這幅畫表現的是一個經典的場景:拔示巴收到了大衛王偷遞來的條子,坐在那裏矛盾著糾結著。拔示巴後來與大衛生下一個兒子,就是著名的智慧之王 --- 所羅門王。這裏所說的大衛王是以色列的第二位國王,就是米開朗基羅那尊流芳百世的雕塑《大衛》所表現的人物。畫中畫家把 “倫勃朗光” 聚焦在美麗的拔示巴身上,以至於那位正給她擦腳的女奴幾乎看不見。
上麵介紹普桑作品時講過劫掠薩賓婦女的故事,而這幅畫《薩賓女人》可以看作它的續集。若幹年後薩賓人殺來羅馬城,要一雪前恥,要回自己的姐妹;可那些當初被羅馬人強占,已經為他們生兒育女了的薩賓婦女則奮不顧身衝上前去,極力調停這場衝突。於她們而言,哪邊的男人戰死都是一種傷害。《薩賓女人》也是大衛的作品。畫的太好了,沒理由不喜歡他的油畫。
弗朗索瓦·布歇的這幅《浴後的狄安娜》,是十八世紀法國洛可可藝術的代表作。布歇對女性身體的表達,無論是神情還是姿勢,無論是線條還是色彩,都是那麽嬌豔動人,那些明亮的玫瑰色和寶藍色,是這樣強烈地吸引著讀者的視線。這幅畫充分體現了布歇對女人身體的審美標準:“即既不能顯露骨骼,又不能感覺過於肥胖” 。也正如我們國人形容身材好的女人 “脫衣有肉,穿衣顯廋”!
畫家曼特尼亞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北方畫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特點是,人物形象帶有一種古典雕刻般的輪廓,立體感很強。他是威尼斯文藝複興創始人雅可布·貝利尼的女婿,畫風無疑要受威尼斯藝術影響。他的藝術追求古典雕刻般的造型,具有堅實穩定性,透視技巧十分嫻熟,他筆下的人物形象都像是用青銅翻鑄出來一樣,輪廓線精確,形象富有立體感,背景突出建築物的宏偉,給人以冷峻的氣氛。曼泰尼亞是一位多產的教堂壁畫家,他的壁畫反映了15世紀下半葉北部畫派的典型風格。
《巴那斯山》
《勝利花園》
盧浮宮的每一幅畫,每一個作品都有一個故事,一段曆史,一個作者的情感。我在羅馬,維也納,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的一些博物館欣賞那些著名的藝術作品的時候,很羨慕住在像巴黎這樣的大城市的人們,有這麽好的資源可以欣賞到世界著名的繪畫與藝術作品。
我個人以為欣賞繪畫作品可以有兩種方式。第一種隻是泛泛地看,就像我家領導,從一個展廳到另外一個展廳魚貫而入,魚貫而出,回家以後不知道看了什麽。第二種方式是不僅僅欣賞這些畫作,同時也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作品中隱含的的故事和曆史。我覺得第二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欣賞到藝術的精髓,不枉此行。實現第二種欣賞方式可以找一個導遊,費用也不貴,大約50歐元。我是去之前做功課的,所以在盧浮宮沒有找導遊。
從博物館看窗外。
謝謝欣賞!
下一篇:巴黎奧賽博物館展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