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車廂裏響起:「長夜空虛使我懷舊事,明月朗相對念母親,父母親柔善……」陳百強的歌聲盪進心窩裏。
想了想便對身旁母親說:「就這首歌吧!」一刻間她懵然不知兒子說甚麼,但醒目的她幾秒過後便反應道:「哦,好呀!就這首吧!」
時間:某星期日中午;地點:車輛擠塞在煩囂路上;人物:醫生及其年長父母;目的地:東來順(飲茶);談話內容:死。
母親反應過後再補充一句:「不要太多歌,兩首便可。」兒子也醒目,知道母親去教會,便說:「是否要加首《奇異恩典》呀!」母親欣然同意,但兒子仍喜歡捉弄母親說:「冇問題,隻要不用我獨唱便可,否則你從棺材彈起來便麻煩。」
說完喪禮選歌安排母親仍不放心道:「記著要火化,土葬太麻煩。」兒子固然同意,自己也打算火化,將心比心這方法快捷亦環保,惟有骨灰安排也是難題,便問:「把骨灰撒到大海裏好嗎?潛水時可以順便探你?」
「唔得,我最怕水。」母親抗議道:「撒在園林裏最好,喜歡花草樹木。」兒子仍不放過母親道:「小心小狗在你身上撒尿。」
這刻,沉靜的父親竟吟起詩來:「撒灰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所以還是撒灰在花園好,既環保又護花。」父親總有這能耐在適合時間說適合話,把龔自珍那句「落紅不是無情物」改一改便完美地在我們的死亡討論上添上句號。
跟年老父母談「死」,有人會說「大吉利是」,也有人會說是不孝,中國人社會裏忌談死亡的傳統根深柢固,好像死亡會因討論而發生,或更異想天開地因避談而不發生,到底這傳統應否延續下去。
每個人都擔心死亡是何許模樣,死前死後的安排應如何,死的過程又如何避免痛楚。年輕時能假設死亡仍很遙遠,想一想便不再想。當年事越長,這假設便失去效用,長者會被迫去思想麵對死亡是何模樣,隻是限於傳統很多老人家都不會坦然跟家人分享心裏的擔憂和顧慮,在無選擇下便隻好孤獨麵對死亡的恐懼。
故此跟老人家談死亡不單不是不孝,更是愛與關懷的表現,跟父母走過人生路是包括生和死,飲茶時間問喜歡吃甚麼點心,同樣,喪禮也要問問喜歡甚麼歌,唯一分別是死後便問不到其心意。
談談死,也即是說說愛。
莫樹錦 (來源;蘋果日報)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係教授
卻飄來陣陣鹹酸菜的香味,很想拍門,
卻怕冒犯你的美麗。
開心快樂!
小小好,你貼出的歌曲真好聽,謝謝,聖誕及新年愉快
尼斯呀,羨慕你們的白色聖誕節,祝快樂
好朋友,每週都笑過,一定是聖誕,新年快樂的.
飄雪好,祝你健康及聖誕節快樂,新年進步.
脈脈說得對,我想隨著海洋水流,環遊世界,祝你愉快.
周末快樂!聖誕快樂!
也祝老翁聖誕快樂!
很少應酬交際,所以不知這店子的來歷,年青時印象中有間叫南來順,
也是做上海菜的,後來結束了,那時最有名的上海店是老正興,有位
上海朋友和我去食過呢,現在歷史久的,好像是香港老飯店,但卻是做上海菜的.
先生考慮問題總是那麽周密,細致,讚一個。。。
有興趣的,應買來看看,可以的話,請本
[西藏渡亡經],蓮花生大士著作,前書是根據
後者而來,(恐有作者加入自身看法)。
在宗教信仰,隻有藏傳佛教才有研究死亡,
雖然不科學,但卻是切切實實的去做和修行,
他們認為主宰能看,能聽的情識(靈魂),在死亡
時要與身體分離時,最佳是由頭頂出,最差是腳底,
是上天堂,與落地獄之別,屍體火化後,如有
頭蓋骨留下時,必然是有孔的,這作為了證物,
先父離世時,我有機會按指示研究,用手掌以
最接近距離(如不慎接觸皮膚時,死者有極大痛楚)
檢查未消失的一點暖氣,停留在那個位置,愈高愈好,
死後屍體要完全凍卻(體溫消失),方可移動屍體,因
腦電波尚未消失(死亡),死者會受到極大痛楚,因觸覺
比生存時大了一半,仵工會因屍體硬化,不好搬運,
而不接受,這時隻要用熱毛巾敷在各関節上,屍身
便會恢復柔軟,能夠這樣處理死者,真是功德無量,
有孝心的朋友,亦要花錢要求這種待遇,
阿彌陀佛,花甲合十頂禮。
花甲合十頂禮
文中涉及到的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事情。
謝謝花翁分享。
花翁聖誕,新年快樂!
骨灰存放位,慢如蝸牛上樹,買私人經營的要十八萬元,可以放入罐子的尺寸啊.
謝謝花甲老翁分享, 問好!
撤在江河大海,去得遠一些,和眾生廣結善緣,
新週愉快,冬日安好.
「撒灰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就這麽定了, 不過俺也要撒些在海裏---追隨風浪
祝你聖誕快樂,爬梯成功.
各位朋友們,週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