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連半老徐娘都算不上,還死抱著不放

(2007-02-02 23:21:46) 下一個
作者:阿道夫二世

第一、沈飛的困境

阿:最近沈飛頗受網友非議,而且沈飛的總師也是遭到指名批評,你對此有什麽看法?
某:沈飛也是一個老國企,沈飛的狀況在東北、在全國恐怕也不是什麽特例。
阿:可是沈飛是一家軍工企業,應當比一般企業有更多的政策照顧。
某:杯水車薪。以前的老國企,在計劃經濟體製下,資金靠撥款,有利潤要上繳,後來“撥改貸”、“利改稅”,結果是一天到晚的幹,掙的錢全給銀行和稅務局了。
阿:可是你們的殲八海軍、空軍下了不少定單呀?
某:這你就不懂了,生產軍品是不賺錢的,起碼不能賺大錢,你想能把宰人的刀往軍隊身上砍嗎?後來軍隊為經濟建設讓路,這定單就更少了。
阿:但是同樣是國企,人家成飛和西飛,還有南昌都自籌資金,搞了不少好東西,你們怎麽就沒什麽大動作呢?
某:這就是老國企的通病,曆史越長,負擔就越重,光退休的老職工就好幾萬,一年保“兩吃”(吃飯、吃藥)就是幾千萬的開銷,我們還真是籌不起幾千萬來。

第二、殲八
阿:網友對殲八評價不高,作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你怎麽評價殲八?
某:從現在看,殲八的根本問題就是飛機結構和氣動外形設計不合理,使他隻能成為一種單一用途的高空截擊機。比殲八老的殲六,可以改裝成強五,殲七的改進型現在還在外銷,而殲八就不可能作到。殲八作為我國最早具備超視距攔截能力的戰鬥機,一旦有其他機型具備這種能力,而自身設計又局限了其改進能力,淘汰是必然的。
阿:那麽當初的設計為什麽不來點前瞻性呢?
某:這就是技術水平的限製。就象業餘棋手很難理解職業棋手的棋路一樣。當時有很多設計,但是隻能是圖紙上的飛機,在工程上一架原型機也做不出來,所以,以米格21作為原型放大設計,使之具備高空、高速攔截能力,還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阿:但是我認為作為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機,殲八也不能勝任。
某:這就需要我們沈飛人檢討了,設計觀念還是落後了。當初我進廠時,第一代殲八已經裝備部隊了,當時的殲八裝備3門30MM航炮,配備2枚導彈,我對這樣的武器配備很疑惑,也沒有機會向總師請教。後來看到一篇講稿,說根據實戰經驗,航炮還是空戰的主要武器,其中列舉了我軍空軍用航炮擊落敵機的數量,作為對比還列舉了我軍空軍使用導彈的戰果,我記得好象是隻擊落了兩個空飄氣球。現在看來,依靠這樣的事實得出殲八以航炮為主的結論顯然是荒唐至極。
阿:的確如此。
某:觀念落後是最要命的,當初為了解決在高速狀態下三炮齊發產生的廢氣和後坐力問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後來雖然成功了,但實際上完全是無用功。我看到西方的一篇關於航炮的學術文章,說在超音速時使用 航炮是危險的,因為飛機很可能追上自己發射的炮彈。我按照文章的數據推演了一下,的確如此!實際上我軍使用航炮雖然擊落了不少敵機,但是在超音速狀態下使用航炮的戰例還真是很少。
阿:真令人啼笑皆非。那麽,這樣的問題通過國際交流應當很容易注意到?
某:起初是被封鎖,很難有這樣的信息。到了後來有了對外交往的可能,真正的一線設計人員又很難獲得實際的交流機會。在國企,出國的機會和工資調級、分房子、提幹一樣,不是能夠輕易的落到技術人員身上的。
阿:痛心!我就奇怪了,既然你們知道殲八的毛病,怎麽還在不斷的改進,死抱住不放呢?
某:起初我們的確希望通過改進,提升殲八的性能。最早是和美國,後來是和俄羅斯,可以說是有成果的。在引進俄羅斯的“甲蟲”後,起碼當初的設計目標“高空高速截擊”能力是終於實現了。不過在交流、引進過程中,我們還是感到殲八的先天不足,後來推出的種種設計,不外乎兩個目的,一是驗證技術,二是騙老外的錢。
阿:你們的目的達到了嗎?
某:驗證技術的目的達到了,騙錢的夢想是落空了,老外也不傻。(笑)
阿:目前我軍還有不少殲八在役,那麽這些殲八到底能否在實戰中取得效果呢?
某:目前殲八的雷達和中距彈還是比較先進的,采取象米格25那樣的高空高速接敵、中遠距離攔射的戰法還是有相當的威力的,關鍵是不能進入盤旋空戰,尤其是在被敵尾追時不能做水平急轉彎,應當做滾轉劃大圈,然後做急躍升。這些都是空軍研究的,還是符合殲八的技術特點的。
阿: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你們不是可以生產SU27嗎,為什麽不把國產SU27推向國際市場?
某:現在不是講知識產權嗎,殲八是咱完全的知識產權,SU27和俄羅斯的協議是十五年不許出口,是“十五年”還是“二十五年”我記不清了。

第三、SU-27

阿:蘇27的生產線落戶沈陽,還是給沈飛很大的機會的。
某:的確是這樣。當初生產線落戶沈飛,是兩重因素。首先是高層因素,不是總說國企的老總經常“不找市場找市長”嗎?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俄羅斯方麵,當初他們內部尤其是軍方反對出口SU27,把生產線落戶沈陽,他們可能覺得將來翻臉後摧毀起來容易些。
阿:最近聽說你們停止組裝SU27SK了,還停止進口組件,為什麽?
某:SU27SK是我們十年前引進的型號,現在已經不是很先進了,我們前後連整機購進帶散件組裝,大概有150多架。俄羅斯方麵的售後服務做得很差,我們停止生產俄羅斯的原裝SU27SK,首先是我們自己的殲11過了關。其次,我們要求俄羅斯方麵不再提供成套組件,也不是中斷履行合同,而是換為提供我們不能加工的重要部件、組件,作為對原裝SU27的維修儲備。
阿:俄羅斯的設計師高度評價你們生產的SU27,俄羅斯試飛員評價殲11是“一架全新的飛機”,是真的嗎?
某:意思大概是這個意思,但是有杜撰的成分。我記得還有消息說原薩姆-2的設計師稱讚我們的紅旗2是“一種全新的導彈”。
阿:你怎麽評價SU27呢?
某:蘇27是一種相當先進的飛機,當時我們看了以後都覺得大開眼界。這種先進首先體現在飛機本身的設計十分先進,不是說蘇27達到了三代機設計的頂峰嗎,我讚同這樣的觀點,能作出“眼鏡蛇”這樣的超常規機動的三代機還沒有。而且飛機設計具有前瞻性,改裝餘地很大,而且他的紅外探測器更是令人叫絕的巧妙設計。
阿:我要問一個專業問題,西方飛行員不是說“眼鏡蛇”毫無實用價值嗎?
某:要評價“眼鏡蛇”,必須綜合現代近距空戰、頭盔瞄準具和新型紅外導彈說起。現代的近距離空戰,和以前的尾追空戰有根本的變化,就拿SU27來說,他的紅外探測器20公裏外就能盯住目標,10幾公裏外R73配合頭盔瞄準具就能鎖定目標,這時作為目標機,無論什麽機動都無法擺脫鎖定,因為飛機轉彎總比人眼睛轉的慢,在5公裏以外,飛機是無法飛出頭盔瞄準具的視場的。所以,目標機的選擇隻有一個,就是迅速的反擊。假如恰好目標機的機頭不是正對攻擊機,他就需要做機動,以往的常規機動需要時間,但這很短的時間也是致命的。假如目標機正好也是一架蘇27,他就可以猛烈的減速、然後拉杆蹬舵,把機頭指向攻擊機。而實際上也不需要完全對正,隻要把攻擊機納入自己的頭盔視場,就可以反擊了。所以說,“眼鏡蛇”的意義在於顯示一種超常規的機動能力,並不是說具體在空戰中有什麽實際作用。我看到過一篇文章評價“眼鏡蛇”,說其實戰意義在於猛烈減速使尾追敵機衝前,這還是按照朝鮮上空的空戰方式來思考問題。
阿:這樣分析蘇27的格鬥能力相當了得,那麽怎麽還有殲七擊敗蘇27的傳聞呢?
某:首先你必須承認SU27的格鬥能力要好於殲7。以往的格鬥,飛行員並不是完全自由發揮,沒有限製,他必須在機動的同時防止飛機失速進入螺旋。蘇27有飛行控製器,所以蘇27理論上不可能進入螺旋。但是在空戰中飛行員可以斷開控製器,從而作出超常規機動。假如殲7和蘇27同時進行超常規機動,結果必然使是雙方同時進入螺旋。蘇27在攻擊完畢後接通控製器,飛機會很快自動改出,正常飛行;而殲7能否改出螺旋就要看飛行員的經驗和高度。如果高度不夠,殲七將無法改出螺旋。這就是蘇27和殲七格鬥能力的區別。當然在實際對抗中,如果蘇27的飛行員飛不出這種機動,完全依靠盤旋,蘇27的沉重機身和輕巧的殲7相比,就不占優勢了。
阿:那麽蘇27和F22近距空戰,會是什麽結果呢?
某:我推測應當是1:1的戰損。
阿:這真是令人吃驚的結果,F22不但對雷達隱身,控製了紅外特征,而且具有所謂的超常規機動,這樣與蘇27近距對抗,怎麽還是1換1?
某:這就是美國人不厚道的地方。我說的近距空戰,距離也不是很近,實際按照蘇27的紅外探測能力和R73的射程,20公裏已經進入近距空戰,而此時雷達隱身已經沒有多大意義。關於控製紅外特征,這是最蒙人的地方,物理學的簡單原理是,做功必然產生熱能,而且這個過程不可逆。航空發動機工作時產生那麽多熱能,吸收不可能,那樣的話飛行員會被烤熟,隻能排放,對於現代的紅外成像、熱成像技術,是最好的靶子。因為F22可以做“鉤子”之類的超常規機動,所以,如果F22與蘇27近距空戰,就象牛仔用手槍決鬥一樣。
阿:雖然理論如此,可是我還是不敢相信這樣的結論。
某:對什麽不能迷信。以前總覺得俄羅斯的東西沒有西方的精細,可是看了蘇27的頭盔瞄準具和紅外探測器,就會覺得人家真是有令人歎服的地方。很難說俄羅斯設計蘇27時預見到了美國將會出現F22,但是通過這些設計你可以看到俄羅斯對未來空戰形式的前瞻。
阿:那麽我們的殲11比原裝蘇27有什麽進步?
某:主要進步體現在電子技術和人機結合上,我們的殲11操控起來比蘇27更容易,但是由於基礎工藝的差距,在飛機的某些性能上有一點差距,我們的殲11還達不到蘇27的設計極限。
阿:什麽基礎工藝的差距?
某:比如說某個零件,按照別人的配方和工藝,我們生產出來就是達不到人家的強度。
阿:為什麽會這樣?
某: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基礎工業落後,後來也懷疑俄羅斯人留了一手,隻要在加工的時候在溫控、配方成分上稍微改動一點,差距就出來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在慢慢解決。
阿:那麽殲11到底比蘇27差多少呢?
某:說太細也不成。打個比方吧,比如滿掛時蘇27可以飛到1.8M,我們可能隻飛到1.6或1.7M。俄羅斯飛行員也飛過殲11,他說他還是喜歡俄羅斯的蘇27,因為能讓他有是人在控製飛機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個幽默的誇讚。
阿:看來你對蘇27或說殲11還是很滿意的。
某:不錯,引進蘇27讓沈飛的整體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你們總說殲十,成飛引進以色列的“雄獅”,也是提高不少,道理是一樣的。我們的特點就是能夠活學活用,俄羅斯的東西經過我們一翻新,對付美國人絕對好使。

第四、雜談

阿:總傳說有代號殲13或殲14的新殲,到底有沒有呢?沈飛能否參與這個計劃呢?
某:首先我不知道,其次知道我也不能說。但是就我的專業來說,出一個類似F22的設計一點都不難,難的是如何利用工程手段實現他。我就吹得懸乎一點,隻要獲的F22的外型數據,作個模型在風洞裏一吹,裏麵的結構基本就能畫出來,其他象雷達、隱身、發動機等技術,我們也在研究,那天沈飛飛出一個新型號,也很正常。目前的困難還是我們的基礎技術有差距,設計的出來造不出來。所以說消化蘇27的全套技術,格外有特殊的意義。
阿:看來你對沈飛充滿了希望。
某:關鍵還是要看領導怎麽想,我們是兵,千軍易得呀!我的同學就有不少在美國幹本行的,我真是希望有一天我製造的飛機能夠擊落他製造的飛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