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丁丁糖:《綠化樹》作品鑒賞
(2007-02-02 23:21:44)
下一個
由習慣想到了<<習慣死亡>>,由<<習慣死亡>>想到了張賢亮,由張賢亮想到了《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靈與肉>>還有改變的那部經典電影“牧馬人”。。。其實那時候看也是似懂非懂。。。明白多少,理解多少,我自己也不知道。。。不過他的東西我基本都看過,我也是覺得《綠化樹》寫得最好,到了<<習慣死亡>>我已經覺得沒法看了。。。我最煩這些文人江郎才盡還要附庸所謂的潮流,寫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以為自己突破了自己。。。還有,張賢亮被打成右派其實也算不上冤枉他,骨子裏他就反。。。。,不過就是早了點。。。嗬嗬。。。他要不是被整了那麽多年,他也寫不出那麽好的作品,所謂的深刻和清醒看來是得和苦難和痛苦相聯係的。。。尼采曰:“一切文學,吾獨愛以血書者”。。。
找了篇小評,隨便看看吧。。。中國的文學評論,能有一半是真心話就不錯了,撐死了剖析剖析人性,往大了,就沒人說了,大家都follow人民日報社論了,生怕一不留神就站錯了隊。。。嗬嗬
《綠化樹》作品鑒賞
--------------------------------------------------------------------------------
在80年代的中國文學中,還沒有哪一部作品曾經像《綠化樹》這樣長久地因惑過社會的心靈,這樣激動人心地啟悟了社會的理解與想象力。《綠化樹》對苦難曆史辯證而溫情的批判,對樸素而高貴的荒原人性的癡心崇拜,對知識自我內心世界裏鄙陋成份的無私解剖與摒棄,以及橫亙在這些思想下麵赤裸斑駁的生命悸動和脫胎換骨的智慧痛苦,使整個時代的思想不禁頓然間變得深沉嚴峻起來:是時代過於現實還是曆史本身的成份太多浪漫?是文學過於虛偽還是客觀世界過於矛盾而真實?是群體存在過於僭妄還是個體生命近乎偏執?在這樣的疑慮與動問中,時代開始覺悟到了自我思想中的漏洞和偏頗,開始意識到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結果時代的形象因此愈益雍客而大度,一場痛定思痛的表現曆史苦難的文學潮流因為《綠化樹》等作品的介入而具備了真正的哲學品格:反思,即對自我思想的思想,對自我設問的設問,而不是語義學方式的時間意義上的反問思考和逆時回顧。從這些意義上講,《綠化樹》的意義是獨特而重大的。另一方麵,《綠化樹》也是迄今為止張賢亮所貢獻給我們的最為傑出的文本,它意味著張賢亮創作曆程上的巔峰狀態。無可否認,諸如《靈與肉》、《土牢情話》包括《河的子孫》等作品,作為《綠化樹》的前身,和同期眾多的新時期文學作品比較,無論在藝術趣味還是在藝術感覺上,都表現出了獨特的優異的風格與秉賦,但是,和《綠化樹》本身比較,這些作品則存在著明顯的藝術不足甚至缺憾。嚴格地說,這些作品雖然蘊含著一種巨大的藝術潛力,但在根本上屬於作家本人的東西並不多,創作的需要仍然建立在時代的規範之上,在巨大的曆史遺憾中,作家無法平靜因而也無法站穩腳根打量眼前的現實和經驗中的曆史。因為無法麵對自我,無法獨立於時代的風範之外,結果其中一係列非常獨特的藝術體驗在作家急於告知急於訴說急於表白的情結裏迅速化為星星點點的光芒而無法組接成一片光明的天地,作品的筆觸常常表現為一個匆忙浮躁的過程。而這一切隻有在《綠化樹》裏方才達成沉靜的和諧,透明的統一:思想之火最終照亮了生命的隧道,全部的表達機製開始積極主動適度地運行起來。但是,到了後來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及更後來些的《習慣死亡》那裏,那些凝聚在《綠化樹》裏的成功的藝術經驗又發生了新的變化,那種對思想、故事及表達本身的沉醉開始讓位給刻意的想象和意圖。在前者,因為作者把一個世界上最簡單又原始的人類經驗確立為重新發現的大陸,全部的寫作行為變成了執拗地證明過程,致使文體本身的詩意變成了僵硬而又互相分裂的話語,藝術想象的翅膀最終飛進了一條死胡同:而《習慣死亡》則因為明顯地表示了對一種流行的文學形式規範的好感,意欲超越自我的藝術傳統,結果在一個作者所不熟悉的敘事模式裏,一些非常精彩的思想最後成為一堆纏繞不清的語流,這樣,超越自我傳統的嚐試最終還是進一步地限定了自我,封閉了自我,使得文本和外界的交流成為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說到底,《綠化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浪漫精神的產物,在這一文本的每一個角落裏都充滿了詩意充滿了理想的光輝。所以,對作品解讀如果隻糾纏於故事的表象,隻遵循一般的文學教科書上的浪漫主義的概念,那麽,解讀最終將陷入尷尬的處境而一無所得:以其為文學,裏麵充滿了曆史;以其為曆史,則裏麵又充滿了文學。真正的浪漫精神從來都是一種基於自我心靈的渴望,立於現實中的一種尋求,她拋卻塵俗走向神聖,走向萬古不滅的永恒。《綠化樹》的精神實質就在這裏。章永璘對黃土高原的崇敬,對海喜喜、馬纓花的認同,對自我資產階級世界觀與性格基因的批判與摒棄,都是象征性背景意義上的,她們僅僅組成了故事,《綠化樹》本身就是背景和方式,從這一時空中所釋放的一切信息似乎都在呼喚著一種濾盡了灰塵後的美好人格,呼喚著人類從古至今都在心中營造著的夢想:天堂——一個由高貴、無私、溫情、平和、自由、平等的靈魂和心性所組成的世界。這將是馬纓花的家,是章永璘的家,也是作者包括我們眾人在內的家。這樣看來,在《綠化樹》裏,並不存在曆史真理與曆史事實的誤差,而隻有現實、曆史與理想的距離,讀者和作者的思想距離,而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造靈魂將是人類永遠的工作,而泯滅靈魂才是一件危險而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