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醜末寅初 · 馮欣蕊(曲藝)

(2023-09-22 07:09:14) 下一個


醜末寅初

馮欣蕊 · 曲藝

九腔十調流轉千姿百態風物,一板一眼散布熙來攘往人情。

清朗有致無論是白是唱,韻味深長畢竟有悲有喜。


一、京韻大鼓

京韻大鼓,一種使用北京方言演唱的北方曲藝。

京韻大鼓由流傳於河北滄州、河間一帶的木板大鼓發展、演變而成,流行於北京、天津等地。木板大鼓是源於河北農村的一種說唱形式,因以鼓、板作為伴奏樂器而得名。木板大鼓以說唱長篇書目為主,兼說唱短篇唱段,內容大多為曆史故事。

木板大鼓藝人進入北京、天津地區後,為了適應觀眾,藝人們改變了鄉音,開始使用北京方言演唱,並將長篇書目改成了短篇唱段,在伴奏樂器中增加了三弦。

京韻大鼓的表演形式是由演唱者敲擊鼓、板,另有伴奏者操弦樂器伴奏,主要伴奏樂器最初是書鼓、響板、大三弦,後來又增加了四胡、琵琶。一個京韻大鼓的曲目大約有一百餘句唱詞,基本句式是七字句,唱詞為韻文體。

京韻大鼓伴奏音樂可分為“過板音樂”和“唱腔伴奏音樂”。過板音樂是單純的樂器音樂段落,用在唱段開頭和段落之間的“過板”,句與句之間的“過門”。唱腔伴奏音樂即隨演唱者演唱時的伴奏音樂,對唱腔進行陪襯和烘托。


視頻欣賞:京韻大鼓《醜末寅初》 演唱 :張曦文 楊少彭


二、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是北方鼓曲的代表曲種,也是北京、天津地區特有的地方性大鼓曲種之一。

梅花大鼓的前身是北板梅花調、南板梅花調。梅花大鼓的板式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種,後來又創造了散板。基本唱腔有兩種曲調構成,分別為:梅花調和野知了調。 前者為一板三眼的慢板形式。 後者是一板一眼的二六板(或二四板)以及由它衍變成的垛板、快板和散板形式。

梅花大鼓曲目多為抒情小段,唱詞基本格式為七字句和十字句、由上、下句連接構成一個唱段。梅花調有新、老梅花調之分。傳統唱法叫老梅花調,其主要特點是上句從末眼起唱並常冠以(哎哪、這麽)等虛詞。 新梅花調由白鳳岩所創,其區別是從板上或頭眼起唱,去掉了(哎哪、這麽)等虛詞,唱腔較簡練。

梅花大鼓行腔清倩柔媚,跟行雲流水的京韻大鼓又自不同。唱起來纏綿俳惻,柔靡醉人,在過門行弦的時候所打的鼓套子更能絲絲入扣,令人叫絕。梅花大鼓都是些才子佳人故事,所以以女唱手為多。


視頻欣賞:梅花大鼓《秋窗風雨夕》 演唱:史文秀


三、天津時調

天津時調是天津市的曲藝。 天津時調用天津地方語的字音演唱,內容通俗易懂,腔調高亢爽朗,具有濃鬱的天津鄉土氣息。其表演形式為一人或二人執節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除少數曲目二人對唱外,多為一人獨唱,伴奏樂器為大三弦、四胡、節子板。唱腔有靠山調、老鴛鴦調、喇哈調、落尺時調等。

天津時調包括慢板和數板,慢板是主要唱腔,字少,唱腔婉轉曲折,激越豪放,適合抒情。數板半說半唱,主要用於敘事和交代故事情節。一般開始用慢板唱,然後插入數板,再接唱慢板。音域較寬,伴奏樂器用三弦和四胡,後來增加了笙和琵琶等。唱腔為天津口音,現代演出逐漸向普通話過度。

天津時調在詞句上,全篇最多不過五六十句,甚至隻二三十句,就能把整個內容表達出來。詞句的規律是四句為一番,每番第三或第四句後麵加一襯腔,即“哎哎喲”。唱詞有七字句或五字句,可以加“三字頭”或襯字,句尾多押平聲,以陽平為合格(因天津活多為陽平)。這種格調多用於“靠山調”。時調的“數子”不分頭尾,都可用五言句,且也不限於四句為一番。可根據情節分成幾段。“拉哈調”則不受句、番數的束縛。


視頻欣賞:天津時調《放風箏》演唱:王毓寶


四、單弦

單弦源於北京,又稱單弦牌,是北方曲藝的一種代表形式。它具有說唱兼有的特點,表演形式獨樹一幟,是融合大鼓、評劇、河北梆子等藝術形式的民間藝術。單弦唱腔以三眼、一字、垛板為主,詞句充滿生活氣息。

單弦有兩種主要演出方式:一為自彈自唱;二為一人站唱,以八角鼓敲擊節拍,另一人操三弦伴奏,原稱“雙頭人”。前者出現在在山東快書形成早期,到了民國初年演變產生一人站唱、一個伴奏的第二種演出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單弦對唱、牌子曲群唱、單弦聯唱等形式。單弦演出過程中還融入了昆曲、京劇中的一些動作,形體表演豐富。

單弦曲牌有的似說似唱,有的半說半唱,都比較活潑、跳躍,朗朗上口,能容納更多的唱詞,便於演唱故事,豐富了牌子曲音樂,形成了曲牌聯綴體的音樂結構。單弦曲牌的文體有長短句、上下句兩種,以長短句為主,並常用三字頭、垛句、嵌字、襯字等。解放後的單弦表演還吸收了許多新民歌,如汾河水、亂雞啼等。在唱腔設計上,昂揚豪邁、鏗鏘有力,富有時代氣息。


視頻欣賞:單弦《鬆月繞》 演唱:馬增蕙


五、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是一種采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京東大鼓的表演形式,最初為木板擊節,後改為鐵片、銅板。演唱者右手擊書鼓,左手擊板站立演唱;弦師彈大三弦伴奏,後又加入揚琴伴奏。三弦伴奏及三弦加揚琴伴奏兩種形式並存,演員在舞台表演時左手持板、右手擊鼓,說唱結合,邊唱邊演,剛柔相濟,動靜結合。

京東大鼓是京東曆代藝人在演唱小口大鼓的基礎上,融合了靠山調、平穀調、地頭調等民歌小曲的旋律而形成的板腔體曲種。早期的京東大鼓唱法為“紅頂紅”,也就是板起板落,4/4拍,後來改為“黑紅閃”,黑板起紅板落,並且閃開強拍起唱。京東大鼓唱腔幹淨利落,樂句變化不大,一板到底,沒有形成獨立的上板,隻是在臨近結尾時,速度加快,唱詞密集,句逗間無墊頭,有些近似有板無眼的【垛板】,而後接尾腔。有時在【垛板】開始時有轉向“尾調”的“離調”。


視頻欣賞:京東大鼓《拆西廂》 演唱:董湘昆


六、樂亭大鼓

樂亭大鼓,是中國北方較有代表性的曲藝種類之一,是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以東、北京、天津、及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樂亭大鼓的表現形式比較簡單共有兩種,第一種隻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邊說邊唱。描繪場景、刻畫人物、議論得失,都由演唱者一人承擔;第二種由一人自擊鼓板站立說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樂器伴奏。

樂亭大鼓的唱腔要求字正腔圓、韻足味濃,氣氛真實、色彩鮮明,氣口得當、鼓板合宜。樂亭大鼓的唱腔,自成體係,獨具一格。固定的唱腔是九腔十八調,有的抒情,有的激昂,有的悲沉,有的詼諧,用這些唱腔來表現不同的場景、意境、情感和情緒。


視頻欣賞:樂亭大鼓《馬前潑水》 演唱:趙鳳蘭


(以上內容摘自互聯網)




∗      ∗      ∗



∗      ∗      ∗

歌詞

一、百山圖 (京韻大鼓)

碧天雲外天外有天
天下的美景盡峰嵐
蘭橋以下倒有龍戲水
水底鼇魚難呐把身翻
翻江攪海都是那些魚鱉和蝦蟹
獬豹縱橫來往竄
那竄山跳澗是斑斕的猛虎
虎要是發威誰哪人擔
單人他不敢從此處走哇
這不走過來噯噯哎一個小牧童兒
我隻見他頭戴著鬥笠
身披著蓑衣
下穿水褲
足下蹬著草鞋
腕挎藤鞭
倒騎牛背
口橫短笛
吹的是自在逍遙
吹出來的這個山歌兒自在清閑
他是啪啪啪地打響鞭
這不繞過了小山彎


二、風雨歸舟 (單弦 · 岔曲)

卸職入深山
隱雲峰受享清閑
悶來時撫琴飲酒山崖以前
忽見那西北幹天風雷起
烏雲滾滾黑黑漫漫
喚童兒收拾瑤琴
至草亭間
忽然風雨驟
遍野起雲煙
吧嗒嗒的冰雹就把那山花兒打
咕嚕嚕的沉雷震山川
風吹角鈴當啷啷地響
唰啦啦啦大雨似湧泉
山窪積水滿
澗下似深潭
霎時間雨住風兒寒
天晴雨過風風消雲散
急忙忙駕小船
登舟離岸至河間
抬頭看望東南
雲走山頭碧亮亮的天
長虹倒掛在天邊外
碧綠綠的荷葉襯紅蓮
打上來那滴溜溜的金絲鯉
唰啦啦啦放下了釣魚竿
搖槳船攏岸棄舟至山前
喚童兒放花籃
收拾蓑衣和魚竿
一半魚兒爐水煮
一半在那長街換酒錢


三、紅梅閣 (京韻大鼓)

細雨輕陰過小窗
閑將筆墨寄疏狂
摧殘最怕東風惡
零落堪悲豔蕊涼
流水行雲無意話
珠沉玉碎更堪傷
都隻為粉黛多情含冤死
就是那薄命的佳人叫李慧娘
這佳人眼凝秋水望梨花岸
這奸相有語開言叫慧娘
啊說你來看
此處這座園林好
一枝白玉一枝香
這佳人正在出神之際
含糊地答應
說果然是品格清秀神氣溫良
這奸相聞聽言語大詫
他這才捋順著慧娘的二目看端詳
對麵卻是銀霞塢
有個小書生折花林下手高揚
暗說道怪不得這賤人這般如此
敢則是動了她花前月下俏情腸
他故意隨著那佳人說真秀氣
李慧娘此際忘神也未提防
順口還說是真仙人也
世間上竟有這樣俏才郎
這奸相假意含笑說多情種
想你那魂靈兒早已入他鄉
芳卿若是真心愛
我管叫你與書生配鸞凰
李慧娘一聞此言回頭看
呀見老賊氣昂昂
隻嚇得俏佳人芳心亂跳
玉體冰涼
粉臉兒焦黃哪
她那真魂就上了望鄉啊


四、秋景 (天津時調)

天涼了
寒哪蟲叫的聲音發了萎
也有那三梆子
蛐蛐兒 油葫蘆
唗嘍嘍 梆梆梆
對對成雙啊草坑兒裏麵偎
雖然它有翅不能夠騰飛
嚴霜兒一呀場把它的命追


五、子期聽琴 (京韻大鼓)

列國諸侯亂紛紛
出了些賢士與能人
有一人字表伯牙姓俞名瑞
這個人他本是晉國臣
晉王爺差此人前去修聘
奉旨的一位欽差他是來拜楚君
拜罷了楚平王就要回朝轉
棄岸登舟中秋正臨
行至在漢陽江口船兒灣住
正遇著密布陰雲細雨紛紛
雨過天晴黃昏後
那位俞伯牙推開了船窗艙兒上的這個門
秋山秋水一時遣興
喚從人給我設擺瑤琴把香焚
先撫一曲消閑哪悶
在那江岸上來了個砍柴人
俺姓鍾名子期外人恭敬
家住在馬鞍山前八裏之遙集賢村
想當年苦讀書未曾上進
都隻為父母年高無人侍奉孝養雙親
每日裏打幹柴我常把山進
全仗著附葛攀藤以度光陰
打了哇擔幹柴尋歸舊徑
正遇著密布陰雲細雨降臨
樵夫因天氣難把家奔
找了座古廟神堂我暫且存身
雨過天晴黃昏時分
霎時間風兒清
月兒朗
月朗風清正好歸林
履順著江岸我就朝哇前夠哇奔
猛聽得在江邊之上有人撫琴
樵啊夫聞琴音心神穩定
柴擔兒放至在了地呀埃呀塵
孔仲尼歎顏回才高他的命短
猛聽得琴弦斷了那麽一根哪
把個俞伯牙嚇移神


六、伯牙摔琴 (京韻大鼓)

(白)伯牙正往前走
忽見麵前來了一位老者
伯牙上前口尊:“老丈,借問一人名叫鍾子期,老丈可曾知曉。”
老者聞聽兩眼垂淚
口尊:“大人,子期乃是小老兒之子
年前言過路遇大人結拜
贈銀回家,言定今春大人必定到此
不想他前秋故去了
伯牙聞聽,連忙失禮
口尊:“伯父,侄男不知,望乞恕罪
不知我賢弟墓在何處?請伯父指引。”
老者聞聽,頭前引路,伯牙主仆後麵跟隨
不多時來到了墳前
伯牙吩咐童兒
將禮物擺在墳頭
堆土焚香,朝墓一拜
哭一聲鍾賢弟死去的魂靈
自去歲結金蘭時刻掛心
因此上辭王家回家養靜
實指望保賢弟為官上進
不料(哇)想賢弟你命歸陰間
撇下了二雙親依靠何人
歎賢弟滿腹才你未得上進
可歎那你不愛名
不愛利
你不做官員孝養雙啊親
每日(呀)裏上高山把砍(那)柴苦奔(這不)砍柴苦(哇)奔
我那鍾賢弟(呀)
哭罷時喚童兒對墳頭把瑤琴給我擺定
我在此撫一曲如同是會會靈魂
有童兒在墳前忙把瑤琴穩
俞伯牙跪在了墳前那不住的撫瑤琴
歎賢弟才高命短未得上進
你好比那顏回命早歸陰
去歲在此咱們弟兄把琴論
到了今春這是為何獨撇兄一人
細思想再撫此琴無高論
賢弟你不在少知音
愚兄我今日在那墳前調琴韻
從此以後我是再不能夠撫瑤琴
撫罷了站起身將心一橫
舉起了瑤琴摔在了地埃塵
伯牙摔琴不要緊
隻嚇得鍾爺在一旁不住地尊大人
說小兒命短前世造定
大人何必過傷心
是這等義氣我感情不盡
我兒的陰靈也感大恩
伯牙勸雖然賢弟一命盡
我替賢弟孝雙親
喚從人將帶來的禮物忙抬進
回頭再送奉養的銀
說罷告辭他果然不失信
回船送了來五百紋銀
俞伯牙交友要算頭一份
結拜之中稱得起是第一人


七、十字西廂 (梅花大鼓)

一輪明月照西廂
二八佳人鶯鶯紅娘
三請張生來赴宴
四顧無人跳花牆
五鼓夫人知道信
六花棒烤打鶯鶯,審問小紅娘
七情問出不彩之事
八月十五鶯鶯降香
九別公子張君瑞
十裏亭前見麵哭壞了那位鶯鶯就歎壞了紅娘啊


八、玉堂春(樂亭大鼓)

大明的江山哪太平春
正德年間出了一件新聞
北京城前門外倒有一座富春院
開堂名的老鴇兒她叫一秤金
一秤金花銀錢買了那麽三位女
一個翠香一個翠紅
那位三姑娘玉堂春哪
那一日來了一位王三公子
挑上了玉堂春那位美了貌的佳人
他二人結交了二年半
王景龍囊空如洗缺少了那金銀哪
玉堂春背著老鴇兒替他墊辦
怒惱了一秤金她懷恨在心
這一日王景龍他出門去拜客
老鴇她急急忙忙給她鎖上了房門哪
王公子拜客回頭嚇黃了臉啦
從晌午直哭到了那日落黃昏


九、重整河山待後生(京韻大鼓)

千裏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
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
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 身先去
重整河山 待後生


十、劍閣聞鈴(京韻大鼓)

馬嵬坡下草青青
今日猶存妃子陵
題壁有詩皆抱恨
入祠無客不傷情
萬裏西巡君前去
何勞雨夜歎聞鈴
楊貴妃梨花樹下香魂散
陳元禮帶領著軍卒保駕行

歎君王萬種淒涼千般寂寞
一心似醉兩淚如傾
愁漠漠殘月曉星初領略
路迢迢涉水登山哪慣經
好容易盼到行宮歇歇倦體
偏遇著冷雨淒風助慘情
劍閣中有懷不寐唐天子
聽窗外不住的叮當連連地作響聲
忙問道:“外麵的聲音卻是何物也?”
高力士奏:“林中雨點和簷下金鈴。”
這君王一聞此言
長籲短歎……
說:“正是斷腸人聽斷腸聲啊!”

似這般不作美的鈴聲
不作美的雨呀
怎當我割不斷的相思
割不斷的情
灑窗欞點點敲人心欲碎
搖落木聲聲使我夢難成
當啷啷驚魂響自簷前起
冰涼涼徹骨寒從被底生
孤燈兒照我人單影
雨夜同誰話五更
從古來巫山曾入襄王夢
我何以欲夢卿時夢不成
莫不是弓鞋懶踏三更月
莫不是衫袖難禁午夜風
莫不是旅館蕭條卿嫌悶
莫不是兵馬奔馳心怕驚
莫不是芳卿心內懷餘恨
莫不是薄幸心中少至誠
既不然神女因何不離洛浦
空叫我流幹了眼淚盼斷了魂靈


十一、盼情郎(天津時調)

一更 更兒裏
月影兒 照花台呀~
我的那個才郎來呀~
才郎啊 定下計了
他說今天晚上來
我叫丫環
打上啊 四兩酒哇啊~
四啊個的內個 菜碟兒啊~
擺也就擺上來
一碟子 鹹白菜
一碟子 熬(nao)海帶
一碟子 炒蝦仁兒啊~
一碟子 攤黃菜
兩雙呐 筷箸
對著麵兒的擺呀~
單等著我的那個才郎來呀
好把酒 來 篩


十二、二泉映月(梅花大鼓)

江南名勝無錫城
太湖美景七十二峰
寄暢園樓台水榭多雋秀
天下第二泉水清清
出了個民間藝人名叫阿炳
譜一曲《二泉映月》南北馳名


十三、愚公移山(京韻大鼓)

據傳說
那愚公他的家
在從前就住在咱們現在的敬老院
他的家門南麵
一座是王屋哇
一座是太行山
雙峰聳峙蜿蜒有七百裏
高出了雲表
把紅日遮掩
那愚公
每天下地呀 總覺得不方便
如果是 趕趟集
至少得走幾天
山南的鄉親們
都渴望到山北
山北人
又何嚐不想到山南
實可恨
這險惡的山巒
會隔斷了人間路
難道說
我們子孫萬代
就不能夠見青天
我們一定把山搬
不能夠再拖延


十四、送女上大學(京東大鼓)

火紅的太陽剛出山
朝霞鋪滿了半邊天
公路上走過來人兩個
一個老漢一個青年
張老漢今年有五十多歲
後跟他的女兒叫張桂蘭
那桂蘭穿紅格的襯衫多麽好看
製服的褲子是學生藍
漆黑的頭發兩個小辮
綠帆布的書包挎在身邊
張老漢是青布褲子白布褂
實納幫兒的夾鞋在腳上穿
身體健康黑紅的臉
他挑著擔子走在前哪啊
你別看這個扁擔
兩頭兒窄當不間兒寬
不擱上載兒是也不彎
要擱上載兒
兩頭兒顫是當不間兒掂
分量再重也不壓肩
那張老漢送他的女兒把大學上
特意給桂蘭把行李擔
一氣走了有十幾裏
桂蘭要接扁擔
讓爹爹歇會抽袋煙
這老漢說這擔子怕你挑不動啊
擔心孩子你把路走偏
桂蘭說千斤的重擔我能挑起
革命大道我勇向前


十五、醜末寅初(京韻大鼓)

醜末 寅初 日轉扶桑
我猛抬頭 見天上星 星共鬥
鬥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 密密匝匝
直衝霄漢那 減去了輝煌
一輪明月 朝西墜
我聽也聽不見 在那花鼓譙樓上
梆兒聽不見那敲 鍾兒聽不見那撞
鑼兒聽不見那篩
這個鈴兒聽不見那晃
那些值更的人兒他沉睡如雷
夢入了黃梁
架上的金雞不住的連聲唱
千門開 萬戶放
這才驚動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
打點著行囊
出離了店房 夠奔了前邊那一座村莊
漁翁出艙解開纜 拿起了篙
駕起了小航 飄飄搖搖晃裏晃當
驚動了那水中的鸕鶿 對對鴛鴦
是撲楞楞楞兩翅兒忙 這才飛過了那揚子江

打柴的樵夫就把這個高山上
遙望見 山長著青雲 雲罩著青鬆
鬆藏古寺 寺裏隱著山僧
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魚敲地響乒乓啊
他是念佛燒香
農夫清晨早下地 拉過牛套上犁
一到南窪去耕地 耕的是春種秋收
冬藏閉戶 奉上那一份錢糧
念書的學生走出了大門外
我隻見他 頭戴著方巾 身穿著藍衫
腰係絲絛 那麽足下登著紅履 懷裏抱著書包
一步三搖 腳步兒倉皇 他是走進了這座書房
繡房的佳人兒要早起
我隻見她 麵對著菱花 雲分兩鬢
鬢上戴著鮮花 花枝招展哪 她是俏梳妝
牧牛童兒不住地連聲唱
我隻見他 頭戴著鬥笠 身披著蓑衣
下穿水褲 那麽足下登著草鞋
腕掛藤鞭倒騎著牛背 口橫短笛
吹的是自在逍遙~~
吹出來的這個山歌兒是野調無腔
這不越過了小溪旁


(以上內容摘自互聯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