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兒(16)BY 元宵
(2013-01-08 07:37:27)
下一個
第四章 1廖影再次回國是緣於一個特別的機會。家具店老板生意做得還不錯,擴大規模,在北京開了一家分店,打的美國品牌旗號,就需要在國內市場做品牌推廣。家具店老板是個台灣人,覺得廖影是大陸人,以前又在國內做過市場宣傳方麵的工作,又不存在要在美國呆著保身份的問題,所以就征詢廖影問她是否願意到北京分店工作。廖影一方麵在美國也呆的覺得生活無聊,一方麵也想讓女兒在國內上小學,因為美國的小學課程跟國內相比太簡單了,女兒又不肯用心學中文,廖影覺得還是把她放到中文的環境裏跟國內的孩子競爭更好一些,即使在國內成績不理想,將來上初中高中回到美國程度肯定還是要比美國孩子領先。這麽一想就打定了主意,同意到北京分店工作,名稱上叫中國區市場總監,其實分店一共也就七、八個人。最實惠的倒是工資收入,廖影在洛杉磯的店裏也就是個普通的銷售,每月拿到手的不過兩千美元,過得緊緊巴巴,到北京分店工作,工資升到每月兩千五百美元,看著才多了五百,然而在北京房租比洛杉磯低了很多,必須的生活花費就大大降低了,這就是每月一萬五左右的人民幣收入,對於她這樣學曆的人來說,真是不算低了。然而廖影並不知道,僅僅兩三年之隔,國內如今已進入全民炫富的時代。公司裏一向以善於觀察總結自居的大劉曾經專門寫過一篇博客,用他半是調侃半是嚴肅的口吻總結了國內全民炫富的“三大表現形式”:第一,滿嘴跑火車。說起來動輒資產幾個億,或者目標是幾個億。國內的人聚在一起,都在高談闊論怎麽賺錢,每個人都有一萬個創意,每個創意聽起來都是賺錢的潛力無窮,聽的人血脈賁張,至於具體操作起來如何,沒有統計數字支持,但是這不影響大家繼續創意,繼續高談闊論,每個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第二,虛報高收入。國內形成了一種畸形循環,就是都會虛報收入,當然是往高了報,媒體也會跟著報道,動輒就說某某某被某企業“以年薪高達X位數高薪聘請,但具體數字沒有透露”;或者某某某“放棄了高達X位數的年薪以及數千萬的股票期權,開始自行創業”雲雲。實際上這是企業一種免費廣告,表示很有實力,付得起這麽高的薪水。被聘的人也樂意這樣宣傳,因為顯得自己的身價高,“放棄”也放棄得很牛逼。整個社會都往高了說,你若說少了,就會沒麵子,顯得自己很失敗,怎麽那麽不值錢,因而對外都往高了說,信不信由你。其實中國現階段,真正有錢的人隻有三種,一種是有實權的政府官員,一種是國有企業比如電信、銀行的高管,但是這兩種人是不會誇耀的,反而往低了說,因為------原因很明顯。一般這種人的高收入都不是自己說出來,而是不小心被媒體曝光出來的。第三種有錢人就是山西煤老板了。除這三種之外,其他的大多都隻是“紙”上富貴,或者“嘴”上富貴,必須要使勁地吹,往大了吹,吹得實力越大,別人就越相信把錢交給你你能幫他們賺到更多的錢。通常女明星最容易上這種當,以為自己嫁了個大款,其實對方的心態反而是想借女明星的影響力便於對外更好地忽悠。像明星裏的那個什麽濤,什麽湘,什麽靜,什麽美,什麽S,都屬於這一類沒頭腦的。-------那個什麽S遲早有一天會醒悟:她老公其實還沒有她有錢。有一大批這樣的“偽富豪”,他們用來擺門麵的錢其實是跟銀行高管勾結的貸款,還有一部分是民間融資,一出事就變成了“非法集資”或者“金融詐騙”。第三,買名牌顯擺。國內的人超愛買名牌,手裏有一點錢,先不管下個月能不能活下去,先買輛名車擺給別人看看,別人一看,哇,都開上這種車了,有錢啊,有實力啊。在國外,你買輛好車,別人也不會覺得怎麽樣,你沒有機會顯擺,在中國就不同了,那是真能顯擺成,因為大家就會去看,去傳,去羨慕嫉妒恨。這邊哪怕明天就還不上房子月供了,急得睡不著覺,但是心裏是得意的,因為顯擺成功了。女的嘛,就愛買個名牌包,比如愛馬仕,香奈兒,往肩上一挎,那就是告訴別人:我過著很有實力的生活,或者:我有個很有實力的男人。--------其實很少有真正在國內買的,國內價格太高了,大多都是想辦法在國外或者香港等地以較低的價格買的,但是外人不知道,一看你背這樣的包,就給震住了。這跟美國完全是相反的狀態。在美國,整個社會心態是不炫富的,一般的人總會覺得自己沒錢--------因為確實銀行賬上沒有多少現金存款,就算住著大房子開著好車,通常也都是欠著銀行高額貸款,再加上這些東西的價格本身就比國內低,因而還是感覺自己缺錢,這不是矯情,是真的覺得自己並不富裕。所以,被美國這種環境影響,回到國內一看人人炫富的盛況,即便一開始將信將疑,時間久了,被整體氣氛蠱惑,真的會產生一個錯覺:國內的人都很有錢,在美國的人都很窮酸。廖影這個美國籍的優越心態被生生破壞了。其實廖影一向覺得自己雖然也在意錢,但並不是對財富金錢卯足了勁兒刻意追求的那種女人,所以一開始她覺得自己不會被國內的這種全民炫富的環境所影響。但是,炫富的表象卻是以“事業成功”的麵目出現的,也就是說,給她造成一種很失敗的感覺,覺得國內的人都事業成功,出國的人卻一事無成:那她當年拿出那麽大的勇氣、花費那麽大的代價,跳機、拿綠卡、入美籍,難道是走錯了嗎?本來廖影覺得自己每月一萬五的收入相當不錯了,但是國內的環境讓她覺得,自己實在太窮了。2廖影認識邱鑫龍是在一次飯局上。隻要在國內的職場上混,飯局就總是不斷的,男男女女地湊成一桌,也總是吃吃喝喝那一套。吃著喝著席間就會說些國內流行的段子,借著酒精蓋臉,通常會從開始的帶有政治色彩的演變成後來帶有性內涵的。比如開始說的段子是“經常跟領導吃飯,遲早會升官的;經常跟老板吃飯,遲早會發財的”;到後半場就變成了“經常跟美女吃飯,遲早會上床的”,這跟酒精的消耗程度相關。廖影發現,國內酒桌上的話題很開放,有時候讓她感覺很不舒服,但是似乎國內的人都很習慣,她也隻能忍耐著,以免讓人覺得自己假正經,掃興。那一次的飯局四男兩女,另外那個女的也是三十多歲,四個男的都是做生意的四五十歲的中年,廖影因為業務關係認識其中的一個,就被請來了。一圈酒下來,酒桌上的話題不知被誰引到了婚姻製度上,幾個男的七嘴八舌地說起來,用的雖是玩笑的口氣,說得倒是興致勃勃。“這個婚姻製度本來就是壓製人性的東西,隻要廢除婚姻,世界就太平了。” “就是嘛,婚姻不是動物天性,而是私有製社會的產物,實際是為了穩定經濟利益關係的,不是人天生就好結婚。” “科學已經證明,人類對同一事物的激情最長持續三年,可是人類要發展,就需要有激情,如果要維持激情不斷,那就隻好三年後換個人。” “反正中國現在社會已經夠亂的了,男女關係也是自由得登峰造極,不如幹脆取消婚姻製度,這樣大家每隔三五年戀愛一次,自由組合多好,也省得正室小三兒二奶的整天鬧個不休。”“對啊,反正中國人口已經太多了,大家都慎重點,少生孩子多養豬。如果誰想要孩子了,那就雙方商量好怎麽分工負責就行,這樣大家就會自動考慮跟優秀的基因生產下一代,中國的人口素質就上來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跟誰結婚隻好跟誰生,基因不好也沒辦法。”“所以還是不要遮著掩著,我們黨最大的特點就是勇於回避現實。鄧小平早就說過嘛,中國隻有開放搞活才有出路。”他們男的這麽大放著厥詞,廖影也不知該插嘴還是不插嘴,不免尷尬,倒是另外那個女的並不覺得窘迫,遊刃有餘地適時切入話題說:“對,凡事隻要形成了製度,大家就會相安無事,不再抱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沒在外麵亂來的就覺得自己虧了似的於是遲早也要亂來一下才平衡。”坐在她旁邊的男的接話說:“誰說的?我就從來不在外麵亂來。”那個女的說:“是啊,你每次都是好好來。”那個男的聽到這話愣了一下,轉而笑了起來。 廖影覺得自己也應該參與一下話題,但是行進到這一步,再往下接著說似乎很不好收場,她隻好強笑了兩聲,正尷尬的時候,坐在她對麵的那個謝頂的男人突然轉了話題:“我給你們猜個謎語吧,打一字。”他旁邊一個男的忙說:“注意衛生啊,我們可有女士在場。”是怕他說出什麽葷的段子。謝頂的男人笑了笑,開始說謎麵:“一點一橫一大甩,拐個彎來甩兩甩,拐個彎來甩兩甩,左一甩,右一甩,一甩一甩又一甩。”他剛說完,大家全笑了,說哪會有這樣一個字?結果誰也猜不出,他隻好自己說出謎底:“是‘廖’字,廖小姐那個廖字。”廖影不由看了他一眼。她當時並沒有記住他姓什麽,他倒記住她的了,顯然對她是注意的。說這個謎語一方麵大概是看出廖影的尷尬,給剛才的話題解圍,一方麵也真是用了心,引起廖影的注意。廖影於是笑道:“一甩一甩的,你們那裏都這麽形容筆畫的嗎?”他連忙說:“這是我們湖北那邊的話,是這麽說的。”這等於在向她自我介紹,他是湖北人。酒宴散場的時候,廖影知道了他叫邱鑫龍,這次是他買單,廖影估摸著整桌的檔次,怎麽也得上萬元,他是簽的單,顯然長期在這家高檔餐廳消費。他以抽空要去廖影他們的家具店看看為理由,要了廖影的電話,廖影當然不認為他目的是為了買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