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斯科,聖彼得堡遊記(二)

(2010-11-26 07:47:05) 下一個
        遊玩莫斯科後,坐旅遊大巴去聖彼得堡。去前曾聽國內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的一個朋友今夏去俄羅斯旅遊,正遇高溫時刻,不料乘坐的旅遊大巴無空調,受盡煎熬,原來打算的避暑變成了受罪。我剛到莫斯科時,從機場接我們去酒店的中巴略顯陳舊,也沒有空調。當時想情況不妙,雖說那幾天,不算太熱,但白天太陽高照時,還是感覺熱烘烘的。坐在車裏沒有空調恐怕不行。好在是一場虛驚,乘坐的旅遊大巴是奔馳,當然帶空調的。可是司機不知為省油,還是其它原因,溫度開的高。我還以為隻是本人一個人的感覺,結果車內其他的遊客有同樣的感覺。看來是俄羅斯人怕冷不怕熱。我們的女導遊就是一個證明。我們都穿村衣,外麵最多加一件外套,可她總是穿著像風衣一樣的絨織時裝。途中還經過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住過7年的別墅。別墅是朋友讓他住的,可見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當時也不富,大概還沒有像現在那樣的版權收入。他在這幢別墅裏完成了包括《天鵝湖》在內的多部名作。

       到達Novgorad之前,車停在TREV城的一個路邊飯店吃中飯。中飯有羅鬆湯和土豆燒牛肉。記得當年赫魯曉夫曾說過,土豆燒牛肉就等於共產主義。這可是把共產主義的標準定的太低了。飯店建在一條河的邊上,風景不錯。邊上有一個小公園,裏麵有座雕塑紀念五百年前,第一個從俄羅斯遠航到印度的一位人物。導遊說這條河就是著名的伏爾加河,在車過橫跨此河大橋時,還領著遊客唱膾至人口的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伏爾加船夫曲”還是有點印象的,所以也就跟著濫竽充數了一回。當時,我有點納悶,好像伏爾加河好像還在南邊,而我們是往東北方向走。回到家裏,一看Google地圖,才知道伏爾加河的起源地就在TREV不遠的上遊。

        Novgorad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屬於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始建於公元859年,也是俄羅斯文化的發源地。白樺樹是俄羅斯的國樹,用白樺樹皮記載文字的文物就是在該市發現的。旅遊景點處都有用白樺樹皮製成的紀念品銷售。這座城市衛國戰爭時被納粹德國占領,幾乎全部被毀。現在的大多數建築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重建的。Novgorad也有一個克裏姆林,建於15世紀,比莫斯科的還早。當然城堡裏麵有教堂,還有一座巨大的世紀銅雕,重42噸,銅雕記述了俄羅斯的發展曆史。據導遊介紹,納粹德國人曾經把銅雕分割成56塊,準備運回德國,結果還沒來得及起運,Novgorad就被蘇聯紅軍重新奪回,銅雕也恢複原貌。這一插曲讓我想起埃及的阿布辛貝神廟, 該神廟有很多巨型石雕。當時阿斯旺大壩建成後形成的納賽爾水庫要淹沒這座舉世聞名的神廟,埃及政府也是請了德國人,把神廟切割成塊,再在高處的選址上重新裝起來。 隻好感歎德國人的工藝水平高。

        要說旅遊,聖彼得堡遊覽的地方遠遠勝過莫斯科。聖彼得堡是沙皇彼得大帝於1703年,在與瑞典人的戰爭取得巨大勝利後,開始創建的,並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自此到1917年,聖彼得堡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首都。隻是從1729至1731年,首都曾被彼得二世遷回莫斯科。彼得大帝親自參與了城市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並把它作為俄羅斯現代化戰略的一部分。彼得達帝在建造聖彼得堡建造時參考了同樣建造在水網地帶上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由於聖彼得堡建在涅瓦河入波羅的海的三角洲上,共有42哥島嶼和342座橋梁,故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涅瓦河上的橋梁都很低,大船過不了。不過這些橋梁都設計成開啟式,半夜2點到早上4點半,橋梁開啟通行大型船隻,這樣有些路就不通了。因此,當地有個笑話說許多男人以此為借口不回家過夜。

       聖彼得堡最吸引遊客的地方當屬Hermitage博物館。如果說有什麽東西吸引我再去聖彼得堡的話,就是這個博物館了。該博物館以彼得大帝的冬宮為主體,加上周邊的6座大樓。館內的收藏始於凱瑟琳女皇的個人收藏,博物館也是在她授意下成立的。Hermitage博物館大約有3百萬萬件藏品,包含了文藝複興大師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古典油畫家倫勃朗和魯本斯,凡高,印象派大師莫奈和雷諾阿,以及比加索和馬提斯的作品,足可以與巴黎的盧浮宮媲美。冬宮是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經典代表。宮前的廣場樹立著一座巨大的紀念碑是為了慶祝俄羅斯戰勝法國拿破侖的入侵而立的。那塊紅色花崗岩是一整塊石頭在芬蘭加工好以後運來的。這個花崗岩圓柱也叫亞曆山大柱,重600多噸,高25.45米,直徑3.5米,1832年由3000人隻花了2小時就把它樹起來了。由於設計製作精確到位,圓柱就立在基座上,之間沒有連接的物體,令人歎為觀止。1917年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布爾什維克戰士衝進冬宮,迫使臨時政府簽字,把一切權力交給蘇維埃的房間還原封不動地保留著。房間裏的台鍾的時間也定格在臨晨2點10分布爾什維克戰士衝進來的曆史時刻。我們的導遊還讓我們沿著當年布爾什維克戰士衝進冬宮的路線,走向那個迫使臨時政府下台的房間,就差喊口號了。

       聖彼得堡的另一處名建築是聖艾塞克(St. Issac)東正教堂。該教堂有沙皇亞曆山大下令建造,由法國建築師Auguste de Montferrand設計,花了40年才完成(1818-1858)。冬宮廣場上的紀念碑也是他設計的。教堂裏麵的石料全是不同顏色的花崗岩和大理石,就說有42種不同的顏色。聖艾塞克教堂也是繼梵蒂岡的聖彼得教堂,倫敦的聖保羅教堂,和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聖塔瑪麗亞教堂後,世界第4大教堂。 看過電影《列寧在十月》人一定記得,列寧下令涅瓦河上的阿芙樂巡洋艦向冬宮開炮的場景。實際上當時開的是空炮。阿芙樂巡洋艦現在作為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博物館停在涅瓦河上。可以坐地鐵到芬蘭火車站,再走一段路,或者坐觀光船在附近轉一轉(旅行社常安排這種遊法)。我是自己坐地鐵去的,不巧的去阿芙樂巡洋艦的路都在大修,隻好匆匆忙忙地拍了幾張照片就算到此一遊了。 

        位於聖彼得堡郊外的Peterhof 皇宮和凱瑟琳女皇皇宮,也是遊人必到之處。很多有關聖彼得堡的旅遊指南都說不到Peterhof皇宮,就不算來過聖彼得堡。Peterhof皇宮是一組皇家園林建築,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被稱為俄羅斯的凡爾賽。整個皇宮,包括附近的小城,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Peterhof皇宮也是彼得大帝夏天住的地方。這處景點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噴泉。中間的那個名叫Samson (上帝的仆人之意)噴泉,水柱高達20多米。Samson撕開獅子的血盆大口意寓俄羅斯當年對瑞典人作戰的勝利。這座噴泉衛國戰爭中來不及轉移,被納粹德國毀壞,1947年重建。去Peterhof,一般的旅遊團是坐車,但有可能遇到路上的交通堵塞。如果自己去的話,可乘坐冬宮後麵涅瓦河上的水翼船 (Hydrofoil),半小時就到,來回票800盧布。長江三峽水庫中從大壩到重慶朝天門碼頭一個白天就到的那種船,就是從俄羅斯引進的相同類型的船。Peterhof 的門票是350盧布,可參觀裏麵的皇宮還要收費500盧布的門票。就像國內的有些地方,同一景點內多處收門票,我懷疑俄國人是不是從中國人那裏學得這一招。

        凱瑟琳皇宮位於聖彼得堡南邊大約25公裏處, 是凱瑟琳女皇從1717年開始建造的夏宮,後經伊麗莎白皇後的擴建,於1756年完工。皇宮的主色調是女皇親自定下的藍白加金黃色,十分漂亮,可見這位女皇品味高雅雍貴。皇宮的邊上還有詩人普希金曾住過的房子,並與皇宮相連,可以想象當年的皇室貴族也是很喜歡與詩人交往的。凱瑟琳皇宮內最著名的是琥珀間,牆壁用琥珀貼麵,宮內其它地方都允許拍照,但此處例外。在彼得堡周圍類似的皇宮有7座。當年納粹德國占領聖彼得堡時,希特勒最衷情於凱瑟琳皇宮,還計劃在公裏舉行慶祝活動。蘇聯人在納粹德國人來以前將宮裏能裝箱運走的物品全部運到西伯利亞安全保存,並把宮內的裝飾細節都記錄下來。納粹德國人戰敗撤退時,故意放火破壞了皇宮。好在裏麵的東西得到了保存,加上詳細的內部裝飾紀錄,使俄羅斯人得以在1944年毀壞的建築上重建。看過以後,不得不感歎俄羅斯傳統工匠的手藝之高超。 與所有帝皇宮殿一樣,俄羅斯帝王的宮殿全是金壁輝煌,奢華至極。如果沒有他們當年揮金如土,大興土木,咱們今天也看不到這些東西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角度看,它們都是勞動人民用雙手建成的,是他們勤勞智慧的結晶。參觀這些皇宮後,不禁使我聯想到北京的園明圓,要是當是有細心人把園明圓的建築部局和裝飾細節都記下來得話,現在肯定能恢複原貌的。可惜那時人們逃命都來不及,顧不上了。話扯遠了,就此打住。

        到聖彼得堡的另一個必看節目是芭蕾舞。聖彼得堡的芭蕾舞當然是世界一流的,也有人說莫斯科的芭蕾舞比聖彼得堡強,但聖彼得堡人認為這是前蘇聯時期,當權者強迫聖彼得堡的優秀演員到莫斯科去的緣故。市中心有許多劇院上演歌劇,音樂會,芭蕾舞劇,俄羅斯民間舞蹈,和其它表演。最有名的劇院是馬林斯基( Mariinsky)劇院。本人在聖彼得堡的那幾天,俄羅斯古典芭蕾舞皇宮劇院(Russian Classical Ballet Palace Theatre)正好上演《天鵝湖》。咱是下裏巴人也要觀賞一下陽春白雪,所以也買了張票去湊熱鬧。曾在杭州劇院看過當年遼寧歌舞團的《天鵝湖》,這次是第二次,因為是外行,也不知道如何評價。 演出有樂隊伴奏,觀眾的掌聲響亮持久,由此判斷,演出的水平挺高的。那天在劇院門口猛聽到有人說,“你們在這裏等著,我進去拿票”,心想還有牛人在此,回頭一看,確是一位英俊的俄羅斯青年導遊。像上次在巴黎看紅磨坊一樣,當晚裏麵有一層觀眾是中國人,而且都坐在前排。前排的票價是3600百盧布,相當於120美元。其中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女士,大概感覺在第一排拍照不方便,跑道二樓,拿著一部尼康單反加長焦,哢嚓哢嚓地拍個不停。絡繹不絕的快門聲引來附近觀眾的不悅目光,可她豪不在意,我行我素,令人汗顏。

        這次去俄羅斯觀察到的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旅遊團的導遊大多數是俄羅斯人。他們的普通話比我這個南方人講得還標準。在冬宮Hermitage博物館中遇到的那位俄羅斯女導遊,不僅普通話講的好,人也漂亮,但願她在中國遊客那裏能獲得許多小費。這與我在歐洲看到的有所不同,去歐洲的中國旅遊團中好像很少有洋人導遊。看來中俄友好,俄羅斯人喜歡中國,也喜歡中國人囊中的銀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