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聖彼得堡遊記 (一)
(2010-11-26 07:44:24)
下一個
自少年時代懂事受教育起,一直就知道中國時刻麵臨兩大敵人,美帝國主義和蘇聯修正主義(蘇聯霸權主義)。尤其是前蘇聯,與中國尤潰?0年代在中蘇和中蒙邊界陳兵百萬,對中國虎視眈眈。加上在沙皇時代的大俄帝國就通過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從沒落的清朝手中,蠻橫地掠奪了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以東的大片中國領土。因此蘇聯也被稱為威脅中國的北極熊。文化大革命時偉大領袖號召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就是針對前蘇聯的。現在有些城市殘留的防空洞,全是當時特殊形勢下的產物。盡管全力反蘇,但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所以也就有了在文化大革命時,常常放映有關前蘇聯的革命電影,《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這兩部片子孩提時代看過多次,影響深刻。記得當年的年輕小夥子都希望看《列寧在1918》,其實大多是衝著影片中的一段古典芭蕾舞《天鵝湖》片段,王子和白天鵝的雙人舞。汶川大地震後,在電視中看到中央領導在視察臨時搭建的小學時教學生念字,他在黑板上寫下“新房子回有的,新教室也會有的”,還領頭帶孩子念。其實這是模仿《列寧在1918》電影中,麵對蘇維埃政權剛剛建立時種種困難,列寧對一位老太太說的鼓勵話,“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可見現任最高領導人對蘇聯革命電影之熟悉。哪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八十年代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後,開展了新思維,接著就是柏林牆的倒塌,冷戰結束,蘇聯解體,頃刻之間這個當年的霸王就像得了中風似的癱瘓了。經過了所謂的休克療法後,還是一厥不振。
在國外生活了十多年,跑得地方多了,看到的東西也多了,學到的東西也自然多了。但是心裏總是在想有機會一定要去俄羅斯看看,親身了解一下這個當年鐵幕後的超級大國。不妨也稱為它是蘇聯情節吧!本來想和去歐洲那樣,自己策劃自由行,想到不會俄語,加上今年發生在那裏的一些恐怖事件,底氣不足,所以在9月10日至18日,參加一個旅遊團,去了莫斯科,聖彼得堡,和這兩個大城市之間的小城Novgorad。從紐約肯尼迪機場飛莫斯科的班機是俄羅斯航空公司(Aeroflot)。它的前身是前蘇聯的國家航空公司,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機身上的公司圖標就有鐮刀的榔頭, 免不了使我聯想到工農兵為主題的那個時代。未登記前,我心裏預期的是這下可以坐坐俄羅斯的大型噴氣客機,例如圖214。想不到一上飛機,一看是一架空中客車A330-300。起先還以為是一個例外。想想俄羅斯也算是一個航天航空大國,中國國產新型戰鬥機用得也是俄製發動機,而且它的工業曆史悠久,造大型噴氣客機應該沒問題。翻看了一下隨機雜誌,結果發現堂堂俄羅斯航空公司的機隊,除了幾加國產的伊柳辛96外,不是波音就是空客。這是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大家知道俄羅斯在民用消費品的製造方麵是不怎麽的,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的中國商人冒著被黑吃的風險去莫斯科經商了。
今年夏天的高溫和森林大火對莫斯科的危害,等我到哪裏時已蕩然無存。到莫斯科的當天下午,不顧9小時的飛行疲勞,立馬就去了著名的紅場。紅場比預期的,在電視或者照片上看到的要小的多,與咱們的天安門廣場沒法比。隻是紅場上鋪得是石塊,而不像天安門廣場那樣是水泥地,加上北麵紅色的克裏姆林紅牆和列寧墓,增添了幾分古香古色。紅場的北麵是俄羅斯曆史博物館,正麵有二戰著名元帥朱可夫立馬揮刀的銅像,東南麵是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南邊是有5個型似洋蔥頭的Pokrovsky東正教堂。紅場上劃著好幾條車道線,據說是閱兵時車隊行進的路線。這次運氣不好,為了舉辦一個國際性的軍樂隊表演比賽,紅場上正在搭建一些臨時看台,大大妨礙了景觀。
前蘇聯解體後,大量原中亞地區加盟共和國的移民湧入莫斯科,非官方的統計數字是一千四百萬。莫斯科的馬路寬,但車多,其堵車的程度比北京有過之而無不及。路上跑得絕大多數是德國,日本,南韓,美國車。賓利,奔馳,寶馬,奧迪,雷克薩斯等名車很多,可見莫斯科的新貴也不少。鮮有俄國車,七八十年代在中國常見的伏爾加和拉達,看上去陳舊不堪。當看到十字路口一輛破舊的拉達和一輛錚亮的奧迪Q7並肩停在那裏等綠燈時,不僅使我感歎道,從某種意義上講,俄國人還是輸給了德國人。 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參觀了克裏姆林宮。克裏姆林(Kremlin)在俄語裏是城堡要塞的意思,往往建造在地勢險要的地方,用很高的紅色磚牆圍起來,加上塔樓和護城河,裏麵建有政府機關,教堂和軍隊營房。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始建於1156年,依著莫斯科河,從空中是一三角型的城堡, 作為俄羅斯的首都到1712年。1918年蘇維埃革命後列寧又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回莫斯科。從此,克裏姆林宮就成了權力的象征。克裏姆林宮裏麵遊人可參觀的地方是那些東正教堂和Armory博物館。東正教屬於羅馬天主教的一支,其教堂的顯著特征是頂部都有像洋蔥頭樣的結構。這種建築設計的原意是模擬教堂內的燭光形狀。俄羅斯總統的辦公地在克裏姆林宮內,所以遊客隻能沿著製定的路線走。如果越線,警衛哨兵就會吹哨。我們的導遊開玩笑說,第一次吹哨,第二次就要開槍了。不過這比中國好多了,中南海咱普通老百姓是進不去的。克裏姆林宮內的大多數建築都是蘇維埃革命以前的風格,隻是赫魯曉夫時期造的一幢鋼筋混凝土大樓,與周圍的建築格格不入。
克裏姆林宮內除了那些東正教堂外,最有名的當數Armory博物館。博物館分9個展區,收藏品大多和俄羅斯曆代的帝王有關,包括凱瑟琳女皇加冕時穿的鑲滿珠寶的長裙,彼得大帝的聖袍和長靴,伊萬大地的象牙皇座,皇家馬車和武器等。還有曆代沙皇收藏的俄羅斯珠寶和金銀器,最有名的是各種製作精良的複活節蛋,令人目不暇接。據說俄羅斯的珠寶之多,以至於30年代共產國際沒錢時,就把從貴族手中沒收的珠寶當活動經費分發給各國共產黨,不少流入那些所謂共產黨人的私囊。
克裏姆林宮的外牆有一個紀念在1941-1944年與納粹德國法西斯的衛國戰爭中犧牲的無名戰士紀念碑。碑前發著鮮花,燃著不滅的聖火。有持有AK47步槍的哨兵站崗,每小時換崗一次。俄羅斯人對發生在1941-1944年的那場殘酷的衛國戰爭,具有特殊的情懷。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的路上,看到很多城鎮都有衛國戰爭紀念碑,公路兩旁還有很多用戰爭中用過的卡秋莎火箭炮,二戰時的坦克和加農炮做成的紀念碑,上麵堆滿了鮮花和花圈。另 莫斯科的建築,除了新城的那些玻璃幕牆的高樓外,大多數是5-6層,但是斯大林時期造的7幢姊妹樓與眾不同。這7座大樓分布在莫斯科的不同地區,大多有十幾層高,最顯著的標誌是頂部都有克林姆林宮式的尖塔,頂上有可顆紅星。 上海延安西路上的上海展覽館(原中蘇友好大廈)就是這種建築分格的延續。據導遊介紹,這些大樓的裏的住房(公寓),當年都是分給國家的有功之臣,戰鬥英雄,勞動模範,藝術家和科學家。私有化後,這些住房的價值一直彪升。 俄羅斯人習慣把莫斯科的建築分為斯大林時期的,赫魯曉夫時期的,和蘇聯解體後的。斯大林時期的建築雖然看上去有些單調古板,但質量還是可以的。紅場附近有幾幢樓,是由二戰後的德國戰俘造的。底部的紅色花崗岩也是當年德國人侵蘇聯後,從北歐運來準備自個兒造房子的。赫魯小夫時期的建築就不堪一睹了,表麵沒什麽裝飾,每層的高度很低。大概那時候已開始差錢了。我們的旅遊車經過了許多著名的建築,如杜瑪大廈(俄國議會大樓),前克格勃總部,戈爾巴喬夫的住所,和俄羅斯國防部。
莫斯科旅遊的另一個去處是看它的地鐵站。莫斯科的地鐵係統每天運送的人數列世界之冠。地鐵站建的富麗堂皇,大都用大理石和花崗岩裝潢,而且不同的地鐵站各有主題,有表現俄羅斯曆史的,十月革命的,表現5年計劃建設和科技成果的,表現工農兵高大形像的,等等。據說是斯大林當時下命令說,我們的人民出行時,有權享受良好的休息場所,所以專門請了不同風格的設計師,修建了各具特色的地鐵站。如今成為莫斯科的一道風景線。地鐵票很便宜,26盧布(大約86美分),隻要你不出站,可以在各條線換乘,所以票價沒有路程長短之分。地鐵班次多,白天所有的線路大約2分鍾一班。當然地鐵車廂略顯陳舊,比不上北京和上海。地鐵站很幹淨,象中國一樣,有專人全天負責打掃。莫斯科,包括聖彼得堡的地鐵的另一特點是都建得非常深。我的估測是比上海和北京的深一倍。我猜想這和前蘇聯時刻準備打仗有關。有的地鐵站,衛國戰爭是都作為指揮所或防空洞。聯接地上和地下的通道,一般裝有3部自動扶梯,有一位大媽坐在在底下終端的一個控製室內,根據上下人流的多少,決定上行開兩部,還是下行開兩部。這次去了10個莫斯科地鐵站,都是向遊客推薦的,感覺的確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