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鏡頭的味道

(2010-10-25 21:44:32) 下一個

除了攝影,發現自己一向對攝影器材有著偏執的愛好,當多少人開始放棄傳統機械相機轉而趨之若鶩用更加快捷方便的數碼相機時,我仍然毫不猶豫地上了一台一直鍾愛的哈蘇,哈蘇的操作麻煩是肯定的,但哈蘇相機外形硬朗的線條,特別炫人的取景框,都使人無法不中毒,更不用說哈蘇所配的蔡司鏡頭那通透迷人的“大眼睛”。

一位朋友同樣對鏡頭很發燒,買鏡頭不是一隻隻買,幾乎都是成係列的買。想當初朋友早期購買的那隻徠卡M50/1.0的鏡頭到現在已經升值無數倍,最近朋友又新購買了祿來HFT鍍膜鏡頭,竟然迫不及待地發信息讓我去欣賞。以前在談論鏡頭時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是“味道”,但什麽才是“味道”呢,卻很難下定義也很難說清楚,所謂味道,既是眼睛裏看到的也同時是心裏感覺出來的,實際上是很主觀的東西,它帶有每個人不同的審美情趣。麵對同一幅照片,設計鏡頭的光學大師看到的是鏡頭的解像力,而文學家感受的卻是照片裏層的朦朧美。這的確是兩個角度和兩回事。而“味道”就像人的感情一樣往往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就為了追求鏡頭獨特的“味道”,現代很多攝影愛好者孜孜不倦地去遍地搜尋老鏡頭,當攝影經驗積累多了之後,仿佛要找的已不是鏡頭的精度,而是鏡頭所能表現出來的味道了。把那些高精尖的攝影儀器留給宇航探月和顯微手術使用吧,我們需要的隻是能夠表達審美情趣的東西。這應該說也是一種文化,就好比審美取向會停留在摩托車裏的哈雷戴維森,打火機裏至今還在用汽油的zippo一樣。

誠然,鏡頭的價值要由它拍攝出的作品來體現,就鏡頭本身來說,除了存世量極稀少的滿足收藏興趣外,所謂的保值沒有太大意義。在德頭中,依我主觀感受,第一位的當屬徠卡,第二位是蔡司,祿來HFT等可作為活躍在德係裏的調味品。從成像看,徠卡凝重,蔡司飄逸,而祿來是熱烈。對於這類鏡頭可以不擁有,但又如出席宴會一樣,多一道美味兒又何嚐不好呢?

很慶幸自己擁有世界上評論最好的徠卡和蔡司兩隻鏡頭,隻有當你把玩過擁有過才知道細微處的區別,也許我對祿來HFT鏡頭的向往一直就沒停止過,也曾經在哈蘇與祿來之間徘徊好久,糾結了好久,正好在欣賞朋友用該鏡頭拍攝的作品時滿足了一下對祿來鏡頭成像的好奇。看完作品後我深深相信一位攝友對祿來鏡頭寫下的評論:有別於徠卡油潤的華麗,呈現中古低調的氣質,品味精致的幽雅。。。。。。好一個低調而不顯奢華的幽雅,尤其讓我動容的除了漂亮的散影外,還有那著名的三角光圈,它們在弱光中就像一串串散落著的水滴一樣,不如鑽石晶瑩卻能像玉石一般溫潤。

這時候,出世還是入世全憑自己對“味道”的追求與感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淡淡紅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沈漓的評論:
謝謝沈漓,俺是起於愛好,也止於愛好。
沈漓 回複 悄悄話 嗨,好文啊!
這麽機械的精密的科技的東東,寫得竟然如此有“味道”,感性十足。
文理兼修的綜合實力很強,佩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