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表情符號,原本隻是一種網上次文化,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短信的普及,已經為社會廣泛接受。
後來許多通訊程式(特別是即時通訊程式)及論壇開始應用更生動的小圖案(icon)來表示心情,因此20世紀末在英文中有新的詞匯來說明這些表情符號,即將情緒(Emotion)與小圖案(icon)兩個字巧妙地合並,成為新詞“Emoticon”。
在日語中,則以漢字“顏文字”(かおもじ)稱呼表情符號,“顏”字意為臉龐,“顏文字”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指用文字和符號組成表情或圖案來表達撰寫者的心情,此詞也逐漸為台灣和香港的年輕人所采用。
曆史
1982年匹茲堡計算機科學教授法爾曼(Scott Fahlman)率先於大學電子報告版上使用表情符號。致使表情符號出現於網絡世界。。
傳統的最初原型隻有一個“:)”,後來使用者不斷增加,創造出各種不同形式的表情符號。
西方式的傳統表情符號要將頭逆時鍾轉九十度才看得明白,所以當表情符號傳開後,發明了另外一種橫式的表情符號(最初在日本出現):用“*”、“^”、“-”等符號作眼睛,“_”、“.”、“o”等符號放在中間成為口部,做出“^_^”、“*_*”、“^o^”、“^_~”之類的笑臉,也有在笑臉旁邊加上別的符號作為修飾物,表現更為豐富的表情,如“-_-|||”表示類似日本漫畫中尷尬的麵部,“-_-b”表示人物臉上滴下汗水等等。
東亞許多地區在電腦上書寫文字常用全角字,利用全角字也能夠創作出許多不同類型的表情符號。
╮(╯3╰)╭ ╮(╯_╰)╭ ╮(╯▽╰)╭ ╮( ̄▽ ̄)╭ 攤手
┌───┐││██├┐││██├╯ ╰───╯
↑ 請你喝咖啡
○ ∣\)﹡﹡﹡◎ˉ≧ˉ◎
↑ 騎機車
/\/\ \ / \/
↑ 愛心
/\/\/\<-\- / /-<< \/\/
↑ 一串心